孔子问于老聃曰:“今日晏闲,敢问至道。”老聃曰:“汝齐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击而知。夫道,窅然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故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邀于此者,四肢强,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与!且夫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圣人以断之矣!若夫益之而不加益,损之而不加损者,圣人之所保也。渊渊乎其若海,魏魏乎其终则复始也。运量万物而不匮。则君子之道,彼其外与!万物皆往资焉而不匮。此其道与! “中国有人焉,非阴非阳,处于天地之间,直且为人,将反于宗。自本观之,生者,喑噫物也。虽有寿夭,相去几何?须臾之说也,奚足以为尧、桀之是非!果蓏有理,人伦虽难,所以相齿。圣人遭之而不违,过之而不守。调而应之,德也;偶而应之,道也。帝之所兴,王之所起也。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寥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韬,堕其天帙。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将至之所务也,此众人之所同论也。彼至则不论,论则不至;明见无值,辩不若默;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原文解释
孔子问于老聃曰:“今日晏闲〔1〕,敢问至道。”
老聃曰:“汝齐戒〔2〕,疏瀹〔3〕而心,澡雪〔4〕而精#-666nn;,掊击〔5〕而夫道,窅然〔6〕难言哉!将为汝言其崖略〔7〕。
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666nn;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故九窍者胎生,八窍者卵生。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邀于此者,四肢强,思虑恂达,耳目聪明。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天不得不#guoxue666-com;,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与!
“且夫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圣#-666aa;以断之〔8〕矣!若夫益之而不加益、损之而不加损者,圣#-666aa;之所保〔9〕也。渊渊乎其若海,巍巍乎其若山,终则复始也,运量万物而不匮〔10〕,则君子之道,彼其处与〔11〕!万物皆往资焉而不匮,此其道与!
“中国有#-666aa;焉,非阴非阳,处于天地之间,直且为人〔12〕,将反于宗〔13〕。自本观之,生者喑醷物〔14〕也。虽有寿夭,相去几何?须臾之说也,奚足以为尧桀之是非!果蓏〔15〕有理,人伦虽难,所以相齿〔16〕。圣人遭之而不违,过之而不守〔17〕。调而应之,德也;偶而应之,道也〔18〕。帝之所兴,王之所起也。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注然勃然〔19〕,莫不出焉;油然漻然〔20〕,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弢〔21〕,堕其天袠〔22〕,纷乎宛乎〔23〕,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24〕乎!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将至之所务也,此众人之所同论也。彼至则不论,论则不至。明见无值〔25〕,辩不若默。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
【注释】
〔1〕晏闲:安闲。
〔2〕齐戒:齐同“斋”,斋戒为古人祭祀或其他重要典礼前进行的整洁身心的仪式。
〔3〕疏瀹(yuè):疏通,疏导。
〔4〕澡雪:清洗干净。
〔5〕掊(pōu)击:打破,现在的时髦说法是“解构”。
〔6〕窅(yǎo)然:深远莫测。
〔7〕崖略:概要,大致轮廓。
〔8〕断之;断绝抛弃博学善辩的聪明。
〔9〕保:保有,信守。因为道是不能损益的。
〔10〕运量万物而不匮:运量,运用计量。匮,穷。道支配着天地万物的一切却永远不会不够用,因为它就是天地万物背后那种#-666nn;秘伟大的力量。
〔11〕彼其外与:君子之道不可能自外于大道。
〔12〕直且为人:姑且称之为人。
〔13〕宗:指大道,反于宗即归返本根。
〔14〕喑醷(yīn yì)物:喑醷,聚集。生命现象是气所汇聚之物。
〔15〕果蓏(luǒ):瓜果之总称,木本植物的果实称之为果,草本植物的果实叫做白蓏,即瓜。
〔16〕人伦虽难,所以相齿:人间伦理关系虽然很复杂,但如果按长幼顺序安排社会生活,也就没有什么困难了。这里,庄子和儒家的观念是相通的,一致的。
〔17〕遭之而不违,过之而不守:不违,不逃避。不守,不留恋。对迎面而来的事不抱逃避态度,因为躲是躲不过去的;过去的事也不要放在心上,因为那只会成为某种心理负担。
〔18〕调而应之,德也;偶而应之,道也:德有人为性,所以可以调,道若天命,撞到哪里都是不得已,所以称偶。
〔19〕注然勃然:注然,如水之涌流,勃然,如苗之茁壮生长。
〔20〕油然漻然:形容变化消失之状。
〔21〕弢(tāo):弓袋。这里引申为枷锁。
〔22〕袠(zhì):剑袋。这里可以引申为桎梏。
〔23〕纷乎宛乎:纷纭婉转地散失。
〔24〕大归:最大的复归,即死亡。
〔25〕明见无值:值,相遇。用聪明智能去认识大道,就会反而不能和大道相遇,即人的智能无法认识大道,只能靠内在的体悟才能认识大道。
【翻译】
孔子问老聃说:“今天悠闲自在,请问,至道是什么?”
老聃说:“你要先进行斋戒,疏通你的心灵,洗涤你的精#-666nn;,打破你的成见。道是深远莫测而难以言说的呀!我努力为你说个大概的轮廓吧。
明亮的东西产生于昏暗,具有形体的东西产生于无形,精#-666nn;产生于道,形质产生于精微之气。万物全都凭借形体而诞生,所以,具有九个孔窍的动物是胎生的,具有八个孔窍的动物是卵生的。它的来临没有踪迹,它的离去没有边界,不知从哪儿进出、在哪儿停留,通向广阔无垠的四面八方。遵循这个道,四肢强健,思虑通达,耳目灵敏,运用心思不会劳顿,顺应外物不拘定规。天不得不#guoxue666-com;,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运行,万物不得不昌盛,这就是道啊!
“况且,博学的#-666aa;不一定能认识到大道,善辩的#-666aa;也不一定称得上有智慧,所以圣#-666aa;放弃博学和好辩。因为只有那个想增加也无法增加,想减少也不能减少的大道,才是圣人之所乐于坚守的。大道深奥啊,就像大海;大道巍峨啊,终而复始地运行不息,运用它计量万物不会感到不够用。所以,君子们所遵行的道,怎么能外于这样的大道呢?万物都往大道那里索取,大道也不会匮乏,这就是道啊!
“中原之国有这样的人,既不偏于阴,也不偏于阳,他们居住在天地之间,只能姑且把他称作人,但他早晚要返回他本根去,从本始观察,所谓生,不过是气聚集的而已。虽然有长寿和夭折,又有多少呢?差别只是片刻之间的一种说法,怎么能够用它来判断尧和桀的是非?瓜果之类的各有自己之所以存在的根据,人间伦理关系虽然复杂,但只要按年龄排列,也还是可以形成社会生活秩序的。圣人碰到此类的事件并不逃避,可过去了也不留恋,能够调和顺应的事,便是德的范畴;偶然撞上而又不得不应付的一切,都属于道的范畴。帝王兴起的道理也都在这里了。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的时日,如同白驹过隙一样短暂,刹那而已,生长啊兴起,无不由道而生发出来;变化啊消逝,也无不消亡于道体之中。已经变化生出的,又变化而死去,生命为其同类之死而悲哀,人类为其亲人之死而伤悲。打开自然的枷锁吧,毁坏天然的桎梏,纷纭婉转。魂魄将往,身体也随之消亡;死亡就是最大的回归呀!从没有形体到有形体,又从有形体变为没有形体,这是人所#-666cc;知的常识;常识并不是求道之人所努力追寻的,那是人人明白并#-666cc;同讨论的话题,那些达于道境的人并不爱议论,爱议论的人也就并没有达到道境。用聪明才智去追求大道恰恰遇不上大道,要想体悟大道,善辩不如沉默。道是不能闻知的,所以闻听不如不听,懂得这些就叫‘大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