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庄子》 » 杂篇 » 天下 >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历物之意…+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惠施以此为大,观于天下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卵有毛。鸡三足。郢有天下。犬可以为羊。马有卵。丁子有尾。火不热。山出口。轮不蹍地。目不见。指不至,至不绝。龟长于蛇。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凿不围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狗非犬。黄马骊牛三。白狗黑。孤驹未尝有母。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惠施日以其知与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此其柢也。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曰:“天地其壮乎,施存雄而无术。”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弱于德,强于物,其涂隩矣。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其于物也何庸!夫充一尚可,曰愈贵,道几矣!惠施不能以此自宁,散于万物而不厌,卒以善辩为名。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也,悲夫!原文解释

惠施多方〔1〕,其书五车,其道舛〔2〕驳,其言也不中〔3〕。历物〔4〕之意,曰:“至大无外〔5〕,谓之大一;至小无内〔6〕,谓之小一。无厚〔7〕,不可积〔8〕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9〕,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10〕,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11〕,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12〕。今日适〔13〕越而昔来。连环〔14〕可解也。我知天之中央,燕〔15〕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惠施以此为大,观〔16〕于天下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17〕之。卵有毛;鸡三足;郢〔18〕有天下;犬可以为羊;马有卵;丁子〔19〕有尾;火不热;山出口〔20〕;轮碾不地〔21〕;目不见〔22〕;指〔23〕不至,至不绝〔24〕;龟长于蛇;矩〔25〕不方,规〔26〕不可以为圆;凿〔27〕不围枘;飞鸟之景〔28〕未尝动也;镞矢〔29〕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狗〔30〕非犬;黄马骊牛三〔31〕;白狗黑〔32〕;孤驹〔33〕未尝有母;一尺之捶〔34〕,日取其半,万世不竭〔35〕。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

桓团〔36〕、公孙龙辩者之徒,饰〔37〕#-666aa;之心,易〔38〕#-666aa;之意,能胜#-666aa;之口,不能#-666hh;人之心,辩者之囿〔39〕也。惠施日以其知与人之辩,特与〔40〕天下之辩者为怪,此其柢〔41〕也。

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曰:“天地其壮〔42〕乎,施存雄〔43〕而无术。”南方有倚〔44〕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辞〔45〕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下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46〕之以怪,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47〕为名,是以与众不适〔48〕也。弱于德,强于物,其涂隩〔49〕矣。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50〕者也。其于物也何庸〔51〕!夫充一〔52〕尚可,曰愈〔53〕贵,道几矣!惠施不能以此〔54〕自宁,散于万物而不厌,卒以善辩为名。惜乎!惠施之才,骀荡〔55〕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56〕,是穷响以声〔57〕,形与影竞走也〔58〕,悲夫!

【注释】

〔1〕方:方术。

〔2〕舛(chuǎn):差错,错字。

〔3〕中(zhòng):不当于道,不中肯。

〔4〕历物:#-666dd;别观察万物,#-666dd;析事理。学术界称惠施的史料为“历物十事。”

〔5〕无外:无有外部,无限大。

〔6〕无内:无有内部,无限小。

〔7〕无厚:无有厚度。

〔8〕积:重叠。

〔9〕卑:低。

〔10〕睨(nì):偏斜的意思。

〔11〕毕同:完全相同。毕异,完全不同,完全相异。

〔12〕无穷:没有穷尽。

〔13〕越:越国。昔:昨天。

〔14〕连环:古时“连环”本不可解。

〔15〕燕:燕国。

〔16〕观:显示。晓:引导。

〔17〕乐:愿意。

〔18〕郢,楚国的都城。

〔19〕丁子:蛤蟆。

〔20〕山出口:山谷可传声,声从口出,所以山有口。

〔21〕轮不碾(zhǎn)地:车轮只跟地一部#-666dd;,而不是地,所以轮没跟地。

〔22〕目不见:眼睛看不见。

〔23〕指:指物的概念。不至:感觉不到。

〔24〕至不绝:指物不尽,即概念与事物完全相称是没有止境的。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