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资治通鉴》 » 魏纪 » 魏纪七 > 魏纪七 翻译

魏纪七 翻译

起柔兆摄提格(公元246年),尽玄黓涒滩,凡七年(公元252年)。

邵陵厉公中

正始七年(丙寅,公元246年)

春季二月,吴国车骑将军朱然侵犯柤中,杀死劫掠数千人后离去。

魏国幽州刺史毌丘俭因为高句骊国王位宫屡次入侵边境举兵作乱,于是率军前去讨伐;位宫失败逃走,毌丘俭屠杀高句骊国都丸都城军民,杀死、俘虏的人数以千计。高句骊的大臣得来曾经数次规劝位宫不要叛乱,位宫不听,得来叹息地说:“很快就将看到这里长满蓬蒿野草了。”于是绝食而亡。毌丘俭因此命令各路军队不得毁坏得来的坟墓,不得砍伐墓地的树木,将俘获的得来的妻子儿女,全部释放回家。位宫独自带着妻子儿女狼狈逃窜,毌丘俭也领兵撤回。但时隔不久,毌丘俭再次派兵攻打位宫,位宫逃到买沟。毌丘俭随即派遣玄菟太守王颀接着追击,过了沃沮城后又以追了一千多里,到达肃慎氏的南部边界,就在那里刻石立碑,记述此次功绩,然后率军返回,此次进攻诛杀及纳降的敌军共有八千多人。论功行赏,受封为侯爵的有一百多人。

秋季九月,吴主任命骠骑将军步骘为丞相,车骑将军朱然为左大司马,卫将军全琮为右大司马。把荆州分为两个部分:任命镇南将军吕岱为上大将军,督领右部,管辖从武昌以西到蒲圻一带地区;任命威北将军诸葛恪为大将军,督领左部,代替陆逊,镇守武昌。

蜀汉实行大赦。大司农河南人孟光当众谴责费祎说:“实行大赦,是一种偏于一方,照顾不均的政策,不是圣明之世适宜施行的。只有到了社会极度衰败,实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权且实行一次。现今主上仁德圣明,百官称职,哪里有迫在眉睫的危急情形而数次施行这种不平常的恩典,以施惠于那些邪恶作乱的恶人呢!”费祎只是看着他谢罪,谦恭地听他责备罢了。

当初,诸葛亮担任丞相的时候,有人说他吝啬不肯实行大赦,诸葛亮回答说:“治理国家要依靠大的德政,而不依靠小恩小惠,所以汉代的贤臣匡衡、吴汉不愿意实行大赦。先帝也说过:‘我与陈元方、郑康成交往时,经常听他们给我讲述治国的方法,但是竟然一次也没有讲到过赦免政策。像刘表父子、刘璋父子那样,年年实行赦免,对治理国家有什么益处!’”蜀人因此称赞诸葛亮的贤明,而知道费祎不及他。

陈寿评论说:诸葛亮处理政务,曾经多次兴兵征战,而不轻易下达赦免令,这难道不是卓有远见吗?

吴国人认为大面额的钱币不便利,于是废弃了。

汉后主刘禅任命凉州刺史姜维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一起担任录尚书事。汶山郡平康县的夷人反叛,姜维率军平定了叛乱。

汉后主时常外出游玩观览,增加乐工歌伎的人数。太子的管家巴西郡人谯周上书劝谏说:“过去王莽失败之际,天下豪杰蜂起争夺帝位,有才德与智慧的人所希望归附的人,未必是根据他势力的大小,而主要考虑他仁德的薄厚。当时,刘玄、公孙述等人的势力都已经非常广大了,但是他们莫不纵欲无度尽情享乐,而怠于为百姓们多做善事。世祖刘秀刚进入河北的时候,冯异等人劝谏他说:‘您应当做别人所不能做到的事情。’于是他一心一意治理冤狱,崇尚节俭,北部州县为他歌颂赞叹,使名声很快传遍四方。于是邓禹从南阳追来跟随他,吴汉、寇恂与他素不相识,也发兵来支援他,其余的人,诸如邳肜、耿纯、刘植等,也都望风而敬慕他的仁德,至于抱病登车携带棺木,背负孩子而赶来归附的人,更是不计其数,所以他能由弱变强而最终创立了帝王之业。等到他住在洛阳,曾经有一次想要出宫到近处游玩一番,铫期进谏阻止,他当即就上车返回了。等到颍川盗贼作乱时,寇恂请求让他亲自率兵临敌,他听到后立刻就动身前往了。所以,没有紧急的事务,想要随便出去散心却不敢;一旦遇到紧急事务,想要他自在安闲也不肯;帝王打算多做善事就应该如此!所以《左传》说:‘百姓不会无故拥戴你。’必须把仁德摆在首位才能获得百姓的拥戴。当今汉朝正面临厄运,天下三分,鼎足而立,豪杰明智之士此时正期盼着圣明的君主来统一天下,我希望陛下能和先帝一样,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以实现人们对您的期望。况且主持宗庙祭祀,是为了率领民众尊奉先祖,如今举行四时祭祀您有时却不亲临主持,反而经常到池塘园林去游览玩耍,我这个愚笨迟钝的人也私下为此忧虑不安。那些担负天下之责的人,没有空闲尽情享乐,如今先帝的志向、遗业还没有实现,实在不是尽情玩乐的时候。我希望您减省乐官、后宫的数目,凡是需要增加建造的,只能遵照先帝所设置的规模办理,为后世子孙树立节俭的榜样。”汉后主没有听从。

八年(丁卯,公元247年)

春季正月,吴国的全琮去世。

二月,发生了日食。

此时魏国尚书何晏等人结党依附曹爽,喜好变更国家的法令制度。太尉蒋济上书说:“昔日大舜辅佐唐尧治理国家,以结党营私为戒;周公辅佐成王理政,对于朋党也极为慎重。国家的法令制度,只有那些闻名于世的伟人才能施行其纲领然后流传后世,岂能是中下等官吏所能随意变更的!况且改变国家法令制度不仅无益于国家的治理,反而足以危害百姓。所以应该让文武百官恪守各自的职责,全部清正廉洁,那么平和之气、吉祥符瑞就会受到感应而降临了!”

吴主诏令搬走武昌宫的砖瓦木材,用于修缮建业宫。有关官吏上奏说:“武昌宫至今已经二十八年,其砖木破旧恐怕不堪使用,应该向下面的州县索要,从全国各地砍伐木材运来。”吴主说:“古时大禹以宫室低矮为美。如今战事未平,已在全国各地征收赋税,倘若再让各地砍伐木材,就会妨害农桑,运来武昌宫的旧砖木,还是可以用的。”于是搬迁到南宫。三月,改建太初宫,命令各将领及各州郡长官都来义务帮忙建造。

大将军曹爽采用何晏、邓飏、丁谧的计谋,把太后迁居到永宁宫;独揽朝政大权,广泛提拔亲信党羽,屡次更改制度。太傅司马懿不能禁止,与曹爽产生嫌隙。五月,司马懿开始称病,不入朝参与政事。

吴国丞相步骘去世。

魏帝喜好亲近宠幸小人,在后园游玩饮宴。秋季七月,尚书何晏上书说:“从今以后皇帝到式乾殿或者后园游乐时,应该有大臣随从,以便询问商讨政事,讲解议论经书大义,并且成为世代效法的榜样。”冬季十二月,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孔乂上书说:“现今天下已经太平,陛下可以不必再去后园训练骑术,外出必定乘坐辇车,这是天下人之福,也是臣子所希望的。”魏帝都不予采纳。

吴主发重兵聚集在建业,并扬言要入侵魏国。扬州刺史诸葛诞得知消息后,命安丰太守王基谋划计策,王基说:“现今陆逊等人已死,孙权老迈,在内没有贤明的继承人,在朝中没有主谋之人。孙权倘若亲自领兵出征,则畏惧内乱突起如同痈疽溃烂突然爆发一样;倘若派遣将领出征,则旧将领已经死尽,而新将领又不可信任。这只不过是整饬内部,巩固自我保护的措施而已。”过了一段时间,吴国果然并未出兵。

这一年,雍州、凉州的羌族、胡族背叛魏国归降蜀汉,汉将姜维领兵从陇右出来接应他们,与雍州刺史郭淮、讨蜀护军夏侯霸在洮西展开激战。胡人首领白虎文、治无戴等人率领部落投降姜维,姜维将他们迁移到蜀国境内。郭淮向羌、胡余党发动进攻,叛乱全部被平定了。

九年(戊辰,公元248年)

春季二月,中书令孙资,癸巳日,中书监刘放,三月甲午日,司徒卫臻各自退位,都赐以侯爵的身份回家,加封为特进。

夏季四月,任命司空高柔为司徒,光禄大夫徐邈为司空。徐邈感叹地说:“三公是讲论治国大道的官职,没有适宜的人选就应该虚位以待,怎能让老弱病残之人担任而辱没这个职位呢!”于是坚决辞让不接受。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周纪一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