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资治通鉴》 » 唐纪 » 唐纪二十三 > 唐纪二十三 翻译

唐纪二十三 翻译

起上章困敦(公元700年)七月,尽旃蒙大荒落(公元705年)正月,凡四年有奇。

则天顺圣皇后下

秋季七月,李楷固在含枢殿进献契丹俘虏。太后将李楷固任命为左玉钤卫大将军,赐爵燕国公,赐姓武氏。太后召集公卿饮宴,举杯对狄仁杰说:“这功劳是属于您的。”打算赏赐他,狄仁杰回答说:“这次将契丹余党平定,是因为陛下的声威和将帅竭忠尽力,我又有什么功劳呢!”坚定地推辞,没有接受赏赐。

闰七月戊寅日,太后从三阳宫返回洛阳宫。

己丑日,太后将天宫侍郎张锡任命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将鸾台侍郎、同平章事李峤罢免后任命为成均祭酒。张锡,是李峤的舅父,因此将李峤的宰相职务免除。

丁酉日,吐蕃将领麹莽布支入侵凉州,将昌松包围。唐陇右诸军大使唐休璟与麹莽布支在洪源谷交战。麹莽布支军队的兵器和盔甲十分明亮,唐休璟对其手下的将领们说:“吐蕃执掌朝政的论钦陵兄弟都已经被杀,麹莽布支第一次率军作战,对军事还不熟悉,因此虽然吐蕃军队表面上似乎是精锐之师,但实际上却不难对付,让我先杀死他们。”于是披挂率先进入战阵,将麹莽布支军队的防线攻破,并连续六次战斗都取得了胜利,吐蕃兵溃败奔逃。唐休璟所斩敌人首级共二千五百个,俘虏两员吐蕃裨将,然后撤军。

司府少卿杨元亨与尚食奉御杨元禧,都是杨弘武的儿子。杨元禧曾经得罪过张易之,张易之因而向太后进言说:“杨元禧与杨素同族。杨素父子是隋朝的逆臣,不应当让他们的子孙在皇帝身边担任职务。”太后采纳了张易之的建议,壬寅日,颁布制书说:“不许杨素及其兄弟的子孙在京师担任官职。”并将杨元亨的官职降为睦州刺史,把杨元禧的官职降为贝州刺史。

庚戌日,太后将魏元忠任命为陇右诸军大使,攻打吐蕃。

庚申日,太后想要建造一尊大佛像,让全国所有和尚、尼姑每人每日捐一文钱出来,以促成这件事。狄仁杰上疏劝谏,大意说:“如今佛教寺院的建筑规模已经在皇宫之上。对这些寺院的营建不能借助鬼神之力,只能依靠百姓,物资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终究是从地里来的,不让百姓损失,那么又怎么得到这些东西呢!”他又说:“游方和尚都以佛法为依托,贻误百姓。他们经常在里巷修建经坊,街市中也盖起佛寺。佛教教化诱导众生所急需的物品,被认为比官府征收赋税更紧迫;僧尼作法事所需要的物品,也被认为比皇帝的敕令更紧急。”他还说:“梁武帝、简文帝父子无限施舍佛寺,等到三淮、五岭叛乱接连发生时,大街上的寺院佛塔鳞次栉比,不能挽救身危国亡的祸患,和尚、尼姑遍地,又哪里有勤王救主的军队!”他又说:“陛下就算将僧侣所捐助的资金收齐,但这笔钱还不足建造佛像所需费用的百分之一。况且佛像庞大,不可以露居在旷野中,就算修建一座高百层的殿堂,仍然担心无法将它完全遮盖,再加上其他堂前廊屋,也不可以一点都不修建。如来佛创立佛教,宗旨是大慈大悲,怎么会想要劳民伤财,来设置虚华不实用的装饰呢?”又说:“近年来不时发生水旱灾害,边境尚未得到安宁,若是为了修建大佛像耗费大量国库资财,又将民力用尽,那么万一哪一个角落出现灾难,陛下将用什么加以救援呢?”太后说:“您劝导我做善事,我又怎么能不遵从您的意愿呢!”于是停止修建大佛像的工程。

西突厥阿悉吉薄露反叛,太后命令左金吾将军田扬名与殿中侍御史封思业前往讨伐。等到唐军抵达碎叶城时,阿悉吉薄露已趁夜在城边大肆劫掠后撤走,封思业率领骑兵追赶,反而被阿悉吉薄露打败。田扬名率领西突厥斛瑟罗部落所属军队进攻薄露占据的城池,经过十余日未能攻克。九月,阿悉吉薄露诈降,封思业趁机将他引来并斩首,于是俘获了他的全部人马。

太后对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十分信任和推崇,没有哪一个大臣能与他相比,她常将狄仁杰称为国老,并不直呼其名。狄仁杰习惯在朝堂上当面直言进谏,太后则经常接受其建议,即使这样做与自己的本意不符也仍然如此。一次,狄仁杰随从太后巡游,路上遇到大风将狄仁杰的头巾吹落,他的坐骑也受惊失控,太后派太子李显追赶惊马,抓住其笼头并将其拴好。狄仁杰曾经多次以年老多病为由请求退休,太后都不予批准。太后在狄仁杰入朝参见时,还经常免去他的跪拜礼,说:“每次看到您行跪拜礼,我都会感到身体痛楚。”太后还免除了狄仁杰夜间在宫中轮流值班的义务,并告诫他的众多同僚说:“若非十分重要的军国大事,都不可以打扰狄老先生。”辛丑日,狄仁杰因病去世,太后边流泪边说:“朝堂上从此再无可以依靠的师长了!”此后只要朝廷发生大事,而群臣不能决断,太后就会叹着气说:“老天为什么这么早就夺走我的国老呢!”

太后曾经向狄仁杰询问说:“我想要能找到一位杰出的士人加以任用,什么人可以呢?”狄仁杰说:“不知道陛下想要委任他什么职务?”太后说:“我想让他出任将相。”狄仁杰回答说:“如果您想要的是文学方面的人才,那么苏味道和李峤原本就是适宜的人选。若您必定要选拔出类拔萃的奇才,那就只能是荆州长史张柬之了,他虽然年纪有点大,然而实实在在具备宰相的才能。”太后于是将张柬之提拔为洛州司马。数日以后,太后再次要求狄仁杰推举人才,狄仁杰回答说:“我几天前推举的张柬之,您还未加以任用。”太后说:“我已经提升了他的官职。”狄仁杰回答说:“我所推荐的张柬之是具备宰相才能的人,不是用来当司马的。”太后于是将张柬之任命为秋官侍郎。过了很久,最终将他任命为宰相。狄仁杰还先后在太后面前举荐了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人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后来都成为有名的贤臣。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贤能的大臣,都从您门下而出。”狄仁杰回答说:“荐举贤才为的是国家,并非为我个人着想。”

起初,狄仁杰在魏州刺史任上,由于施政仁德宽厚,因此魏州百姓为他建造了生祠。后来他的儿子狄景晖出任魏州司功参军,贪婪暴虐,给百姓带来了祸患,于是百姓又毁掉了狄仁杰的塑像。

冬季十月辛亥日,太后将魏元忠任命为萧关道大总管,以防备突厥的入侵。

甲寅日,太后颁布制书,再次以正月为十一月,以一月为正月,同时宣布大赦天下。

丁巳日,太后将纳言韦巨源免职,将文昌右丞韦安石任命为鸾台侍郎、同平章事。韦安石,是韦津的孙子。当时正值武三思和张易之兄弟掌权,韦安石屡次当面对他们进行驳斥。有一次,韦安石在宫中陪太后用膳,看到张易之把蜀地富商宋霸子等几个人带进来在一起赌博。韦安石跪着向太后上奏说:“商贾是名列贱籍之人,并无参加此等宴会的资格。”说完就命令侍臣们将这几人赶了出去,在座的臣僚们都因害怕而变了脸色。由于韦安石敢于直言劝谏,太后专门对他慰劳嘉勉,他的同僚也十分钦佩他。

丁卯日,太后到新安巡幸。壬申日,返回宫中。

十二月甲寅日,突厥兵劫掠了陇右诸牧监畜养的一万多匹军马后撤离。

当时,杀猪宰羊及捕鱼捞虾的禁令尚未解除,担任凤阁舍人的全节县人崔融进言,认为:“宰割烹调所用的牲畜以及猎杀飞禽走兽,是被圣人写进礼制典章中的,不可废弃和缺少。此外,鱼和肉对江南人和河西人来说是各自的必备食品,一天也不能没有;富人的生活习惯改变不了,穷人也不能忍受吃不到鱼肉的生活,况且贫穷低贱的屠户,一直都依靠屠宰为生,就算陛下每天都要将一个敢于违反禁令的人处死,最终也不可能真正让禁止屠宰捕鱼的法则得到有效的实施,只不过对要挟恐吓和奸诈行为有所助长而已。治理国家的人在做事时如果能够真正地顺应自然气候的变化,与礼经的规定相符合,自然可以使万物的生长与其本身规律相符合,百姓也能够依照自身的本性生活。”戊午日,太后下诏将有关屠宰捕鱼的禁令废除,祭祀时仍然和从前一样用牛羊猪等牺牲作祭品。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周纪一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