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纪七十四 翻译
起屠维作噩(公元889年),尽重光大渊献(公元891年),凡三年。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上之上
龙纪元年(己酉,公元889年)
春季正月癸巳朔日,大赦天下,改年号为龙纪。
朝廷任命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郎刘崇望为同平章事。
汴州军队的将领庞师古攻陷了宿迁,把军队驻扎在吕梁。时溥迎战,被打败,退回彭城防守。
壬子日,蔡州军队的将领郭璠杀掉申丛,将秦宗权移送到汴州,告诉朱全忠说:“申丛谋划再次拥立秦宗权。”朱全忠就任命郭璠为淮西留后。
戊申日,王建在新繁把山行章打得大败,斩杀俘获了将近一万人,山行章仅仅得以逃脱性命。杨晟惧怕,把军队迁移到三交屯守,山行章屯驻在濛阳,与王建相持不下。
二月,朱全忠把秦宗权押送到京师长安,在独柳斩首。京兆尹孙揆监督行刑,秦宗权在槛车中抬头对孙揆说:“尚书明察,我秦宗权哪里是造反的人?只是献纳忠心没有效果罢了。”旁观的人都大笑出声。孙揆是刑部侍郎孙逖的族孙。
三月,朝廷加封朱全忠兼任中书令,晋封爵位为东平郡王。朱全忠既已攻克了蔡州,军队的势力日益强盛起来。
朝廷加封奉国节度使赵德担任中书令,加封蔡州节度使赵犨为同平章事,充任忠武节度使,以陈州作为忠武节度府的治所。恰逢赵犨生病了,就把军府的事务全部交给他的弟弟赵昶办理,上表请求辞官,皇上就下诏任命赵昶代替他担任忠武节度使。不久之后,赵犨就去世了。
丙申日,钱攻陷了苏州,徐约逃到海上后就死了。钱镠任命海昌都将沈粲暂时掌理苏州的事务。
夏季四月,朝廷给陕虢军队赐名号保义。
五月甲辰日,润州制置使阮结去世,钱镠任命静江都将成及接替他。
李克用大规模地发动军队,派遣李罕之、李存孝攻打孟方立,六月,攻陷了磁州、洺州。孟方立派遣大将马溉、袁奉韬带领数万大军抗拒他们,双方在琉璃陂交战,孟方立的军队被打得大败,马溉、袁奉韬都被俘获了,李克用乘胜进攻邢州。孟方立为人猜疑忌妒,部下的将领大多怨恨他,到了这个时候都不肯替他效力,孟方立羞惭畏惧,喝毒药自杀了。孟方立的弟弟摄理洺州刺史孟迁,素来深得军士们的拥护,众人都尊奉他做留后,孟迁就向朱全忠请求援助。朱全忠向魏博节度借路,罗弘信没有同意。朱全忠于是派遣大将王虔裕率领数百名精兵走小道进入邢州,与孟迁共同防守。
杨行密把宣州包围了,城内粮食吃光了,就相互残杀,吃人肉,指挥使周进思占据了宣州城,把赵锽驱逐了。赵锽将要逃到广陵,被田追到擒获。没过多久,城内的军队抓住周进思,向杨行密投降了。杨行密进入宣州城,各位将领竞相夺取金银、布帛,只有徐温独自占据了粮仓,煮粥给饥饿的人吃。徐温是朐山人。赵锽的部将宿松县人周本,英勇果敢在军中称冠,杨行密俘获他后又把他放了,任用为裨将。赵锽既已失败,身边的人都四散离去,只有李德诚还跟着赵锽没有离去,杨行密把族人的女儿嫁给李德诚做妻子。李德诚是西华人。杨行密进上表向朝廷报告,皇上下诏任命杨行密担任宣歙观察使。
朱全忠与赵锽有旧交情,派遣使者向杨行密索求赵锽。杨行密与袁袭商谋,袁袭说:“不如把赵锽的首级砍下来送给朱全忠。”杨行密采纳了袁袭的建议。没过多久,袁袭去世,杨行密悲伤地哭泣说:“老天不想成就我的大功业,为什么要折损我的肱骨助手呢!我生性宽厚,而袁袭每每劝说我杀人,这就是他不能长寿的原因吧!”
孙儒出动军队攻打庐州,蔡俦献出州城投降了。
朱珍攻陷了萧县,占据了这个地方,与时溥互相抗拒,朱全忠想要亲自临阵指挥作战。朱珍命令各路军队都修葺马棚,只有李唐宾的部将严郊偷懒怠慢,军中的官吏责备他,李唐宾非常愤怒,就去面见朱珍,向他申诉。朱珍对此也非常愤怒,认为李唐宾没有礼貌,拔出佩剑把李唐宾杀了,派遣骑兵去向朱全忠报告,说李唐宾密谋叛乱。淮南左司马敬翔担心朱全忠会一气之下仓促处置,避免不了失当欠妥,因此留下朱珍派来的使者,到了晚上,才从容不迫地向朱全忠报告,朱全忠果然大为震惊。敬翔趁机替朱全忠谋划,诈称收捕了李唐宾的妻子、孩子,把他们拘禁在监狱里,派遣骑兵前去安抚慰问,朱全忠听从了,军中上下才安定下来。秋季七月,朱全忠前往萧县,还没有到达,朱珍出来迎接,朱全忠命令武士当场抓住朱珍,责备他擅自杀死将领,要把他诛杀。霍存等几十位将领向朱全忠叩头替朱珍求情,朱全忠非常愤怒,用坐卧器具投掷他们,他们才退了下去。丁未日,朱全忠到了萧县,任命庞师古接替朱珍担任都指挥使。八月丙子日,朱全忠攻打时溥的营寨,恰逢天下大雨,又带领军队返回萧县。
冬季十月,平卢节度使王敬武去世。他的儿子王师范只有十六岁,军中的将士举荐他做平卢留后,棣州刺史张蟾反对。皇上下诏任命太子少师崔安潜兼任侍中,充任平卢节度使。张蟾迎接崔安潜来到到棣州,同他一起谋划讨伐王师范。
朝廷任命给事中杜孺休担任苏州刺史,钱镠因此很不高兴,任命掌理苏州事务的沈粲担任制置指挥使。
杨行密派遣马步都虞候田等人攻打常州。
十一月,皇上改名为晔。
皇上将要到圜丘祭天。按照以前的惯例,护军中尉、枢密使都要身穿分裾的衣衫侍奉随从皇上。僖宗时代,已经准备了襕服和朝笏。到了此时,皇上又命令有关官吏制作法定的礼服,孔纬与谏官、礼官都认为不可以,皇上拿出亲手写的谕令对他们说:“你们所讨论的非常恰当。然而做事情应当权变,不能因为小瑕疵而妨害了大的礼节。”于是宦官开始穿上法服,佩戴佩剑,陪从祭祀。己酉日,皇上在圜丘祭天,大赦天下。
皇上还是寿王居住在藩邸的时候,向来憎恨宦官,等到即位之后,杨复恭仗恃当初拥立皇上即位的功劳,所作所为大多有违法度,皇上心中怨忿。朝政大事多同宰相商讨,孔纬、张濬举出唐宣宗时发生的事情为例,奉劝皇上抑制宦官的权力。杨复恭常常乘坐轿子到太极殿。有一天,皇上与宰相谈论到四方造反的人,孔纬说:“陛下的身边就将有造反的人,何况是四方呢!”皇上惊恐地问他,孔纬用手着杨复恭,说:“杨复恭只不过是陛下的家奴,竟然敢乘坐轿子到前殿来,养了许多壮士做义子,让他们统领禁军,或充任一方的节度使、刺史,这不是要造反是什么!”杨复恭说:“我收养壮士做义子,是想借以聚拢将士的心,来保卫国家,哪里是造反呢!”皇上说:“你想要保卫国家,为什么不让他们姓李,反而姓杨呢?”杨复恭无话可答。
杨复恭的义子天威军使杨守立,原本姓胡,名叫弘立,英勇果敢在六军中称冠,人们都畏惧他。皇上想要讨伐杨复恭,担心杨守立会兴兵作乱,就对杨复恭说:“朕想要把你的胡姓义子留在身边。”杨复恭向皇上引见杨守立,皇上给他赐名为李顺节,派他掌管六军各屯营营门的钥匙,不到一年,擢升到神策军天武都的都头,并且兼任镇海节度使,没过多久,又加封为同平章事。等到谢恩的那一天,台吏请求朝中百官依据班次拜见李顺节,孔纬裁决不召集朝中百官。李顺节到了中书省,脸色很不高兴。有一天,孔纬在与李顺节交谈时中委婉地提到了这件事,孔纬说:“宰相身为朝中百官的师长,所以安排百官依据班次拜见。您的职位是都头,而在政事堂中让百官列班次拜见,能安心吗?”李顺节不敢再说。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