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资治通鉴》 » 后汉纪 » 后汉纪二 > 后汉纪二 翻译

后汉纪二 翻译

起强圉协洽(公元947年)五月,尽著雍涒滩(公元948年)二月,不满一年。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中

五月乙酉朔日,永康王兀欲召请赵延寿和张砺、和凝、李崧、冯道等人来到自己的馆舍饮酒。兀欲的妻子一直将赵延寿视为兄长侍奉,兀欲就从容地对赵延寿说:“妹妹从上国远道而来,可想见见她?”赵延寿欣然和他一同走进后堂。过了很久,兀欲出来,对张砺等人说:“燕王密谋造反,刚才已经将他扣押了。”又说:“先帝在大梁的时候,给我留下一个计策,准许我负责南朝军国大事。最近驾崩之前,再无别的遗诏。而燕王私自主管南朝军国大事,哪有这样的道理!”下令道:“赵延寿的亲友同党,一概宽赦不进行查究。”隔了一天,兀欲前往待贤馆接受蕃、汉官员的朝贺,笑着对张砺等人说:“要是燕王真的在这里举办了这种礼仪,我就会用铁甲骑兵围困此地,各位也就不免要倒霉了。”

几天之后,聚集蕃、汉大臣在恒州府衙,宣读契丹主的遗诏。遗诏大略说道:“永康王,是大圣皇帝的嫡长孙,是人皇王的长子,被太后所喜爱,群情所归,可以在中京即位。”接着开始给先帝举办丧礼,穿上丧服。不久就换上吉服接待群臣,不再守丧,歌声乐声在署内不停演奏。

辛巳日,朝廷任命绛州防御使王晏为建雄节度使。

皇帝召集百官在朝廷商讨进军路线。诸位将领全都提议自井陉出兵,攻克镇、魏二州,先将河北平定,河南自会妥协主动称臣。皇帝打算自石会出兵前往上党。郭威说:“虽然契丹主死了,但是他的属下依旧十分强盛,分别据守坚固的城池。我们出兵河北,缺少士兵且路途曲折,旁边也没有接应支援,要是这些胡虏联合起来攻打我军,那么我军前行就受到阻击,后退就会遭到拦截,运粮道路也会阻断,这是一条十分危险的道路。上党的山路险峻不易通行,沿路缺少粮草、百姓穷困,没有供给,也不能通行。近来陕、晋二镇相继对我们归顺,要是率军从这里走,是万无一失的,不超过二十天,就可以平定洛阳、大梁了。”皇帝说:“爱卿所言极是。”苏逢吉等人说:“史弘肇的大军已经在上党驻守下来,胡虏们纷纷逃走,不如自天井出兵,赶赴孟津最为便捷。”司天官上奏道:“太岁位于午的方位,不利于南行。应当自晋、绛二州进军前往陕州。”皇帝采纳了这种意见。辛卯日,诏令在十二日自北京出兵,通知各道。

甲午日,朝廷任命太原尹刘崇为北京留守,赵州刺史李存瓌为副留守,河东幕僚真定人李骧为少尹,牙将太原人蔚进为马步指挥使来协助他们。李存瓌,是唐庄宗的堂弟。

这一天,刘晞抛下洛阳逃往大梁。

武安节度副使、天策府都尉、代理镇南节度使马希广,是楚国文昭王马希范同母的弟弟,性格恭谨和顺,马希范非常喜欢他,让他负责内外各司的事宜。壬辰日夜里,马希范过世,将领们商议拥立的人选。都指挥使张少敌、都押牙袁友恭,觉得武平节度使兼负责永州事宜的马希萼,在马希范兄弟之中年纪最大,建议拥立马希萼。长直都指挥使刘彦瑫、天策府学士李弘皋、邓懿文,小门使杨涤全都提议拥立马希广。张少敌说:“马希萼年长但是性格刚硬,显而易见是不会屈居都尉马希广之下的。要是非要拥立马希广的话,就要制定个长远的计划来控制住马希萼,能够让他顺从不动就可以。如果不这样的话,国家社稷就很危险了。”刘彦珣等不同意。天策府学士拓跋恒说:“就算三十五郎能够主管军政大事,但是三十郎年龄居长,也应该派使者以礼相让。否则的话,必定会起争端。”刘彦珣等人都说:“如今军政大权在手,上天给予但是并不接受,让别人获得,今后我们这些人哪里还有安身之所!”马希广为人怯懦胆小,无法自己决断。乙未日,刘彦珣等称有马希范遗命,一同拥立马希广。张少敌退下来感叹道:“大祸就要在这里开始了!”自此与拓跋恒都宣称生病,不再出门。

丙申日,皇帝自太原发兵,从阴地关前往晋、绛二州。

丁酉日,史弘肇奏称攻克泽州。起初,史弘肇袭击泽州,刺史翟令奇坚守城池,没能攻克。皇帝认为是史弘肇兵力不足,打算将他召回。苏逢吉、杨邠说:“如今陕、晋、河阳全都已经归附我朝,崔廷勋、耿崇美迟早会逃走;如果将史弘肇召回的话,那么河南就会人心动摇,而胡虏的气势也会再次嚣张起来。”皇帝没决定,于是派人把这件事告知史弘肇。史弘肇道:“大军已经抵达此地,势如破竹,只可前进不可后退。”与苏逢吉等人的提议相吻合,皇帝于是便采纳了这个意见。史弘肇派部将李万超前去劝说翟令奇,翟令奇于是归降。史弘肇命李万超暂时主持泽州事宜。

崔廷勋、耿崇美、奚王拽剌联合兵力进逼河阳城,张遇带领数千人前去救援,在南阪与敌军交战,战败而死。武行德自河阳城中出来支援,同样战败了,退回城中闭门坚守。拽剌打算攻城,崔廷勋说:“如今契丹的军队已经朝北撤离了,就算得到此城又有什么用呢!并且杀掉一个人尚且觉得可惜,更何况是灭掉一座城呢!”得知史弘肇已得到泽州,于是就放弃河阳,退至怀州戍守。史弘肇军队逼近泽州,崔廷勋等人带领众军朝北逃去,经过卫州,大肆劫掠离开。契丹在河南的军队纷纷向北方逃去。史弘肇率军与武行德会合。

史弘肇为人,沉稳果毅、少言寡语,统帅大军,纪律严明、军容肃正,大小将领略有不从号令的话,立即打死。士兵路过的地方,只要有干扰百姓土地及将马拴在树上的,全部斩杀。军中每个人都小心谨慎,不敢违背军令,因此所向披靡、战无不克。皇帝自晋阳一路平安来到洛阳及大梁,士兵的刀枪不曾沾过血,都是依靠了史弘肇的功劳。皇帝自此对他越发倚重、喜爱了。

辛丑日,皇帝到达霍邑,派使臣劝谕河中节度使赵匡赞,并将契丹把他的父亲赵延寿囚禁一事告诉给他。

滋德宫内有五十余名宫人,萧翰打算将他们带走,宦官张环不给。萧翰将宫门的锁砸坏,抢走宫女,抓获张环,用烧红的铁烙他,将腹部烫烂而死。

起初,萧翰得知皇帝率军南下,打算向北归国。担心中原无主之后,必定大乱,自己就无法从容归国了。当时唐明宗的儿子许王李从益与王淑妃在洛阳,萧翰派高谟翰将他们迎回来,伪造契丹主的号令,让李从益负责南朝军国大事,将自己召往恒州。王淑妃与李从益躲在唐明宗徽陵的下宫中,迫不得已才出来。来到大梁,萧翰将李从益立作皇帝,并带领诸位酋长对他朝拜。任命礼部尚书王松、御史中丞赵远为宰相,任命前宣徽使甄城人翟光邺为枢密使,任命左金吾大将军王景崇为宣徽使,命北来指挥使刘祚代理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出任在京巡检。王松,是王徽的儿子。

文武百官拜谒王淑妃,淑妃哭着道:“我们母子二人如此势单力薄,却被你们推至这个位置,这是谋害我家!”萧翰派出一千名燕兵,守住各个大门,负责李从益的值宿警卫工作。壬寅日,萧翰与刘晞辞行,李从益在北郊给二人送行。李从益派使者前往宋州召见高行周,前往河阳召见武行德,全都不来。王淑妃十分害怕,聚集大臣商讨道:“我们母子被萧翰所迫,原本应该去死。但是诸位并没有罪,应当尽早准备恭迎新的君主,多为自己求福,不要再因我母子二人而有所顾虑了!”大家都被她的一番话所感动,都不忍心背叛他们离开。有人说:“现在聚集各营的兵马,不会低于五千,与燕兵联合坚守一个月,北方的救兵一定会来。”淑妃说:“我们母子本就是亡国的苟活之人,怎么敢与他人夺取天下!已经不幸到了如此,生死就随人宰割吧。要是新的君主对这一切洞察的话,应该了解到我们不曾有负于人。要是如今继续用兵的话,就会殃及他人,导致全城生灵涂炭,最后又有什么好处呢?”诸位大臣还要坚持守住城池抵御,三司使文安人刘审交说:“我是燕人,怎么能够不为燕兵考虑!但是事情总有无可奈何的。如今城中大乱之后,不管是官家还是私人穷到极致,没剩下多少百姓,要是再被围困一个月,恐怕就不再有活着的人了。希望大家不要再说了,一切就全听从太妃的决定吧。”于是采纳赵远、翟光邺的建议,李从益改称梁王,主管这里的军国之事。派使者奉表称臣,迎接皇上,请他尽早到京师来,并从宫中搬至私宅居住。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周纪一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