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资治通鉴》 » 后汉纪 » 后汉纪三 > 后汉纪三 翻译 > 第2节

后汉纪三 翻译 第2节

朝廷任命镇宁节度使郭从义出任永兴行营都部署,带领侍卫兵征讨赵思绾。戊子日,任命保义节度使白文珂为河中行营都部署,内客省使王峻为都监。辛卯日,剥夺李守贞的官职和爵位,命令白文珂等将领联合兵力征讨他。乙未日,任命宁江节度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尚洪迁为西面行营都虞候。

王景崇故意拖延不去邠州上任,招募并检阅凤翔的壮丁,诈称要征讨赵思绾,并发送牒文和邠州合兵。

契丹主到达辽阳,故晋主及太后、皇后都来谒见他。有个名为禅奴利的,是契丹主妻子的哥哥,他得知晋主有女儿还没嫁人,于是去见晋主求婚,晋主以女儿年纪太小并没同意。几天之后,契丹主派人骑马将他的女儿带走,赐给禅奴利。

王景崇写信给蜀凤州刺史徐彦,请求开通贸易。壬戌日,蜀主命徐彦回信并招降他。

契丹主将留后晋翰林学士徐台符扣押在幽州,徐台符逃了回来。

五月乙亥日,滑州上报,黄河在鱼池决堤。

六月戊寅朔日,发生了日食。

辛巳日,朝廷任命奉国左厢都虞候刘词出任河中行营马步都虞候。

乙酉日,王景崇派使者对蜀请求依附,同时接受了李守贞授予的官职爵位。

高从诲和汉断绝来往之后,北方的商人无法到来,境内穷困、缺乏物资,于是派使者对汉上表请罪,并请求准许履行进献贡品的职责。隐帝诏令派出使者前去安抚。

西面行营都虞候尚洪迁袭击长安,身负重伤而死去。

秋季七月,朝廷任命工部侍郎李穀为西南面行营都转运使。

庚申日,加授枢密使郭威同平章事头衔。

蜀司空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张业,性情豪迈、奢侈,强行占领他人的土地住宅,将亡命的犯人藏匿在自己的宅院中,私自设立监狱,抓到欠债的人,有的时候关押多年甚至于有病死的。他的儿子检校左仆射张继昭,喜欢击剑,曾经与归信和尚找寻擅长击剑的高手。右匡圣都指挥使孙汉韶与张业彼此不和,密告张业、张继昭二人策划造反。翰林承旨李昊、奉圣控鹤马步都指挥使安思谦又借机诬陷他们。甲子日,张业上朝,蜀主命壮士在都堂中杀死他,颁布诏书将他的罪行公布,没收他的家产。

枢密使、保宁节度使兼侍中王处回,也把持大权,专横贪婪,售卖官职,接受罪犯的贿赂,各地馈赠的贡品,也都先送至王处回那里,然后才送到皇帝的内府,他家财巨万。他的儿子王德钧,也专横跋扈。张业被处死之后,蜀主不忍心杀死王处回,就让他回家了。王处回立即辞掉官职,蜀主任命他为武德节度使兼中书令。

蜀主打算任命普丰库使高延昭、茶酒库使王昭远为枢密使,但是由于他们的声名与地位一直卑微低贱,于是任命他们为通奏使,负责枢密院事宜。王昭远,是成都人,幼年时期以小和尚的身份跟随他的师傅进入都府,蜀高祖十分喜爱他的聪明敏捷,于是让他在蜀主身旁做事。到此时,将国家重要事务交给他,府库中的金银财帛,任由他随意拿取,不再计算。

戊辰日,朝廷任命郭从义为永兴节度使,白文珂兼管河中行府事务。

蜀主任命翰林承旨、尚书左丞李昊为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徐光溥为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同为同平章事。

蜀安思谦密谋除掉全部旧将,又诬告卫圣都指挥使兼中书令赵廷隐造反,企图取代他的权位,夜里出兵围困他的住宅。正遇上山南西道节度使李廷珪入朝,竭力为赵廷隐辩解,说他没有罪,这才免罪。赵廷隐因此诈称有病,坚决请求免除自己的军权。甲戌日,蜀主同意了。

凤翔节度使赵晖抵达长安。乙亥日,上表称王景崇造反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请求出兵攻打。

起初,高祖在河东镇守,皇弟刘崇为马步都指挥使,和蕃汉都孔目官郭威抢夺权力,二人彼此不和。等到郭威执掌政权,刘崇非常担心。节度判官郑珙劝说刘崇考虑如何保全自己,刘崇采纳了。郑珙,是青州人。八月庚辰日,刘崇上表募集四个指挥的士兵,自此他精挑细选募集勇士,招募亡命的罪犯,修缮武器装备,丰盈官仓府库,不再对朝廷缴纳赋税财物,全都打着防御契丹入侵的名号。朝廷颁布的诏令,大多都不接受。

自从河中、永兴、凤翔三个藩镇违背朝廷命令以来,朝廷连续派出诸多将领征讨他们。昭义节度使常思在潼关屯守,白文珂在同州屯守,赵晖在咸阳屯守。只有郭从义、王峻在临近长安的地方设立栅栏,但是郭、王二人彼此交战,如同水火般难容,因此从春至秋二人一直僵持观望不肯进攻出战。隐帝深以为患,打算派出一位朝廷重臣监阵督战。壬午日,任命郭威为西面军前招慰安抚使,各军全都听从郭威的指挥。

郭威即将出发,对太师冯道请求良策。冯道说:“李守贞自觉身为老将,士兵之心全都依附在他身上,希望您不要吝啬官家的财物,以此赏赐士兵,这样就夺走了他所倚恃的基础了。”郭威按照冯道所说的去做。自此众人之心开始依附于郭威。

隐帝诏令,白文珂前往河中,赵晖前往凤翔。

甲申日,蜀主任命赵廷隐为太傅,赐爵宋王,只要有国家大事,就亲自前往他家中询问。

戊子日,蜀将凤翔改为岐阳军,己丑日,任命王景崇为歧阳节度使、同平章事。

乙未日,朝廷任命钱弘俶为东南兵马都元帅,镇海、镇东节度使兼中书令,吴越国王。

郭威和诸位将领商议攻打讨伐,诸位将领打算先夺取长安、凤翔。镇国节度使扈从珂说:“如今三个叛藩联合起来,推选李守贞为主,要是李守贞灭亡的话,那两个藩镇就无需攻打自行溃败了。要是舍近求远,一旦王、赵在前面抵御,李守贞在后面攻打,这是危险覆灭的道路。”郭威觉得很有道理。于是郭威自陕州,白文珂及宁江节度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刘词自同州,常思自潼关,兵分三路攻打河中。郭威对侍士兵,与他们同享苦乐,士兵们稍微有一点军功就会被赏赐,稍微受伤就常常亲自探望。谋士中不管贤能与否,只要前来述事,都和蔼喜悦地接待他们。忤逆他触犯他,他也不发怒,小的过失不会责罚。所以士兵、将领全都依附郭威。

起初,李守贞认为禁军都曾经是自己的旧部下,受到过他的恩惠,并且士兵向来骄横,因军法的严苛而苦不堪言,觉得禁军一到就会前来敲打城门奉迎他为君,可以安然坐等。但是士兵们最近都在郭威那里接受了赏赐,于是忘掉了李守贞的旧恩。己亥日,兵临城下,高扬军旗,擂响战鼓,争先辱骂高呼,李守贞在城上见到这样的场景,吓得变了脸色。

白文珂攻陷西关城,在黄河西岸设置营栅,常思在城南设置营栅,郭威在城西设置营栅。没多久,郭威觉得常思没有将帅的才能,先将他调回原藩镇。

诸位将领都想尽快攻城,郭威说:“李守贞是前朝极富经验的宿将,骁勇善战,乐善好施,屡次立下战功。何况城临黄河,城楼护墙完整坚固,不可小瞧。此外他还依仗高城作战,我们仰头攻打,这与带着士兵赴汤蹈火有何差别!勇气有盛衰之分,进攻有缓急之差,时机有可否之别,办事有先后之序。不如先设立长长的包围圈围困他,使他上天无路下地无门。而我们修缮兵器,放牧战马,静坐安享运送来的粮草,可以温饱有余。等到城中粮食耗尽了,官家、私人的钱财全都花光了,之后再推着云梯冲车来袭击他们,飞传羽檄来让他们投降。那边的将领士兵,纷纷逃走,就算是父子也无法彼此保护,更何况是这些乌合之众!赵思绾、王景崇两个地方,只要分兵将他们牵制住,无需担忧。”于是征调各州民夫共二万多人,命白文珂等人统帅他们,挖掘长沟,修筑连城,排列队伍将河中城牢牢围住。郭威又对诸位将领说:“李守贞之前对高祖十分畏惧,所以不敢嚣张。他觉得我们自太原崛起,事业攻击不够显赫,所以轻视我们,进而反叛。我们正应当以静来制服他。”于是将军旗、战鼓全都收了起来,只沿着黄河设置“火铺”来传递军情,绵亘数十里,派步卒轮番守护。派水师船只在岸边停靠,敌人有悄悄往来的,无不抓获。于是李守贞就如同身在罗网之中了。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下一篇:周纪一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