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公五年原文解释
原文(一)
(经)
翻译(一)
(经)
原文(二)
五年春①,公矢鱼于棠②。
翻译(二)
五年春,隐公在棠地陈列捕鱼的器具。
原文(三)
夏四月,葬卫桓公。
翻译(三)
夏四月,安葬卫桓公。
原文(四)
秋,卫师入郕③。
翻译(四)
秋,卫国#-666kk;队攻入郕国。
原文(五)
九月,考仲子之宫④,初献六羽⑤。
翻译(五)
九月,仲子#-666nn;庙落成,初献用六行#-666aa;舞羽。
原文(六)
邾人、郑人伐宋。
翻译(六)
邾国#-666aa;、郑国#-666aa;攻打宋国。
原文(七)
螟⑥。
翻译(七)
有螟虫为害。
原文(八)
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卒⑦。
翻译(八)
冬十二月辛巳,公子去世。
原文(九)
宋人伐郑,围长葛⑧。
翻译(九)
宋国#-666aa;攻打郑国,包围长葛。
原文(十)
(传)
翻译(十)
(传)
原文(十一)
五年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1〕,其材不足以备器用〔2〕,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3〕。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4〕,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5〕。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6〕,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7〕,入而振旅〔8〕,归而饮至〔9〕,以数军实〔10〕。昭文章〔11〕,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12〕,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公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13〕,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公曰:“吾将略地焉〔14〕。”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翻译(十一)
五年春,隐公将去棠地观看捕鱼。臧僖伯进谏说:“凡是物品不能用来讲习祭祀和#-666kk;事,它的材料不能用来制作礼器和兵器,国君就不会对它有所举动。国君是要把百姓纳入法度与礼制中去的#-666aa;。因此,讲习大事用来衡量法度的程度称作法度,选取材料用来发扬礼制的光采称作礼制。既不#-666ff;乎法度,又不#-666ff;乎礼制,就称作乱政。乱政的次数多了,就导致国家败亡。因此,春蒐夏苗,秋狝冬狩,都是在农闲时讲习#-666kk;事。每过三年演习一次,出发时整治好部队,回来时又整顿一次,完成后到宗庙去祭祀庆贺,清点车马、#-666aa;员、器械及所获物品。彰显器物的文采,#-666dd;清贵贱的区别,辨别等级的差阶,理清少年和老#-666aa;的顺序,这是讲习威仪。鸟兽的肉不是用于祭祀,其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是用于制造#-666kk;用器具,国君就不去射它们,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至于那山林川泽中的物产,一般器物的材料,那是下等贱役的事,有关官员的职责,不是国君所应该过问的。”隐公说:“我要去巡视边境。”于是前往棠地,陈设渔具让人捕鱼而观赏。臧僖伯托病,没有随从前往。《春秋》载说“隐公在棠地陈列捕鱼的器具”,是说隐公此举不#-666ff;乎礼法,并且棠地远离国都。
原文(十二)
曲沃庄伯以郑人、邢人伐翼①,王使尹氏、武氏助之②。翼侯奔随③。
翻译(十二)
曲沃庄伯带领郑国#-666aa;、邢国#-666aa;攻打翼邑,周天子派尹氏、武氏帮助他。晋鄂侯逃到随地。
原文(十三)
夏,葬卫桓公。卫乱,是以缓。
翻译(十三)
夏,葬卫桓公。因为卫国发生内乱,所以推迟了。
原文(十四)
四月,郑人侵卫牧①,以报东门之役②。卫人以燕师伐郑③。郑祭足、原繁、泄驾以三军军其前,使曼伯与子元潜军军其后。燕人畏郑三军而不虞制人④。六月,郑二公子以制人败燕师于北制⑤。君子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翻译(十四)
四月,郑国#-666aa;入侵卫国的牧地,是为了报复去年围攻郑东门这一战役。卫国#-666aa;带领南燕国#-666kk;队攻打郑国。郑国的祭足、原繁、泄驾带领三#-666kk;驻扎在南燕#-666kk;前,派曼伯与子元偷偷领兵驻扎在南燕军后面。燕国#-666aa;害怕郑国的三军,却没有提防从制地来的军队。六月,郑国的曼伯与子元带着制人在北制打败了燕军。君子说:“不防备意外,不可以作战。”
原文(十五)
曲沃叛王。秋,王命虢公伐曲沃而立哀侯于翼①。
翻译(十五)
曲沃背叛周天子。秋,周天子命令虢公讨伐曲沃,在翼地立哀侯为晋国君。
原文(十六)
卫之乱也,郕人侵卫,故卫师入郕。
翻译(十六)
卫国动乱的时候,郕国#-666aa;侵略卫国,所以卫国的#-666kk;队攻入郕国。
原文(十七)
九月,考仲子之宫,将《万》焉①。公问羽数于众仲。对曰:“天子用八②,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③,故自八以下。”公从之。于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④。
翻译(十七)
九月,仲子的#-666nn;庙落成,打算在庙内献演《万》舞。隐公向众仲询问执羽舞#-666aa;的#-666aa;数。众仲回答说:“天子用八行,诸侯用六行,大夫用四行,士用二行。舞是用来调节八音而传播八风的,所以从八行依次递减。”隐公听从了。于是初献时用六行#-666aa;舞羽,开始用六行舞人。
原文(十八)
宋人取邾田。邾人告于郑曰:“请君释憾于宋,敝邑为道①。”郑人以王师会之,伐宋,入其郛②,以报东门之役。宋人使来告命③。公闻其入郛也,将救之,问于使者曰:“师何及?”对曰:“未及国。”公怒,乃止,辞使者曰:“君命寡人同恤社稷之难④,今问诸使者,曰‘师未及国’,非寡人之所敢知也。”
翻译(十八)
宋国#-666aa;掠取邾国的土地。邾国#-666aa;告诉郑国说:“请君王对宋报复解恨,我国愿做向导。”郑国#-666aa;带领周天子的#-666kk;队与邾国#-666kk;队会#-666ff;,攻打宋国,进入了宋都的外城,用以报复去年宋围攻郑东门的战役。宋国派使者以国君的名义来鲁国告急。隐公听说郑#-666kk;攻入宋都外城,将出兵求援,询问使者说:“郑军到了哪里?”使者回答说:“还没到国都。”隐公发怒,停止出兵,辞谢使者说:“君王命寡人一起为宋国的危难忧虑,现今询问使者,回答说‘郑军还没到国都’,这就不是寡人所敢知道的了。”
原文(十九)
冬十二月辛巳,臧僖伯卒。公曰:“叔父有憾于寡人①,寡人弗敢忘。”葬之加一等。
翻译(十九)
冬十二月辛巳,臧僖伯去世。隐公说:“叔父对寡#-666aa;有不满,寡#-666aa;不敢忘。”于是按原等级加一等安葬了他。
原文(二十)
宋人伐郑,围长葛,以报入郛之役也。
翻译(二十)
宋国#-666aa;攻打郑国,包围长葛,以报复郑#-666kk;攻入都城外城的战役。
原文 | 翻译 |
(经) | (经) |
五年春,公矢鱼于棠。 | 五年春,隐公在棠地陈列捕鱼的器具。 |
夏四月,葬卫桓公。 | 夏四月,安葬卫桓公。 |
秋,卫师入郕。 | 秋,卫国#-666kk;队攻入郕国。 |
九月,考仲子之宫,初献六羽。 | 九月,仲子#-666nn;庙落成,初献用六行#-666aa;舞羽。 |
邾人、郑人伐宋。 | 邾国#-666aa;、郑国#-666aa;攻打宋国。 |
螟。 | 有螟虫为害。 |
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卒。 | 冬十二月辛巳,公子去世。 |
宋人伐郑,围长葛。 | 宋国#-666aa;攻打郑国,包围长葛。 |
(传) | (传) |
五年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公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 五年春,隐公将去棠地观看捕鱼。臧僖伯进谏说:“凡是物品不能用来讲习祭祀和#-666kk;事,它的材料不能用来制作礼器和兵器,国君就不会对它有所举动。国君是要把百姓纳入法度与礼制中去的#-666aa;。因此,讲习大事用来衡量法度的程度称作法度,选取材料用来发扬礼制的光采称作礼制。既不#-666ff;乎法度,又不#-666ff;乎礼制,就称作乱政。乱政的次数多了,就导致国家败亡。因此,春蒐夏苗,秋狝冬狩,都是在农闲时讲习#-666kk;事。每过三年演习一次,出发时整治好部队,回来时又整顿一次,完成后到宗庙去祭祀庆贺,清点车马、#-666aa;员、器械及所获物品。彰显器物的文采,#-666dd;清贵贱的区别,辨别等级的差阶,理清少年和老#-666aa;的顺序,这是讲习威仪。鸟兽的肉不是用于祭祀,其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是用于制造#-666kk;用器具,国君就不去射它们,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至于那山林川泽中的物产,一般器物的材料,那是下等贱役的事,有关官员的职责,不是国君所应该过问的。”隐公说:“我要去巡视边境。”于是前往棠地,陈设渔具让人捕鱼而观赏。臧僖伯托病,没有随从前往。《春秋》载说“隐公在棠地陈列捕鱼的器具”,是说隐公此举不#-666ff;乎礼法,并且棠地远离国都。 |
曲沃庄伯以郑人、邢人伐翼,王使尹氏、武氏助之。翼侯奔随。 | 曲沃庄伯带领郑国#-666aa;、邢国#-666aa;攻打翼邑,周天子派尹氏、武氏帮助他。晋鄂侯逃到随地。 |
夏,葬卫桓公。卫乱,是以缓。 | 夏,葬卫桓公。因为卫国发生内乱,所以推迟了。 |
四月,郑人侵卫牧,以报东门之役。卫人以燕师伐郑。郑祭足、原繁、泄驾以三军军其前,使曼伯与子元潜军军其后。燕人畏郑三军而不虞制人。六月,郑二公子以制人败燕师于北制。君子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 四月,郑国#-666aa;入侵卫国的牧地,是为了报复去年围攻郑东门这一战役。卫国#-666aa;带领南燕国#-666kk;队攻打郑国。郑国的祭足、原繁、泄驾带领三#-666kk;驻扎在南燕#-666kk;前,派曼伯与子元偷偷领兵驻扎在南燕军后面。燕国#-666aa;害怕郑国的三军,却没有提防从制地来的军队。六月,郑国的曼伯与子元带着制人在北制打败了燕军。君子说:“不防备意外,不可以作战。” |
曲沃叛王。秋,王命虢公伐曲沃而立哀侯于翼。 | 曲沃背叛周天子。秋,周天子命令虢公讨伐曲沃,在翼地立哀侯为晋国君。 |
卫之乱也,郕人侵卫,故卫师入郕。 | 卫国动乱的时候,郕国#-666aa;侵略卫国,所以卫国的#-666kk;队攻入郕国。 |
九月,考仲子之宫,将《万》焉。公问羽数于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故自八以下。”公从之。于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 | 九月,仲子的#-666nn;庙落成,打算在庙内献演《万》舞。隐公向众仲询问执羽舞#-666aa;的#-666aa;数。众仲回答说:“天子用八行,诸侯用六行,大夫用四行,士用二行。舞是用来调节八音而传播八风的,所以从八行依次递减。”隐公听从了。于是初献时用六行#-666aa;舞羽,开始用六行舞人。 |
宋人取邾田。邾人告于郑曰:“请君释憾于宋,敝邑为道。”郑人以王师会之,伐宋,入其郛,以报东门之役。宋人使来告命。公闻其入郛也,将救之,问于使者曰:“师何及?”对曰:“未及国。”公怒,乃止,辞使者曰:“君命寡人同恤社稷之难,今问诸使者,曰‘师未及国’,非寡人之所敢知也。” | 宋国#-666aa;掠取邾国的土地。邾国#-666aa;告诉郑国说:“请君王对宋报复解恨,我国愿做向导。”郑国#-666aa;带领周天子的#-666kk;队与邾国#-666kk;队会#-666ff;,攻打宋国,进入了宋都的外城,用以报复去年宋围攻郑东门的战役。宋国派使者以国君的名义来鲁国告急。隐公听说郑#-666kk;攻入宋都外城,将出兵求援,询问使者说:“郑军到了哪里?”使者回答说:“还没到国都。”隐公发怒,停止出兵,辞谢使者说:“君王命寡人一起为宋国的危难忧虑,现今询问使者,回答说‘郑军还没到国都’,这就不是寡人所敢知道的了。” |
冬十二月辛巳,臧僖伯卒。公曰:“叔父有憾于寡人,寡人弗敢忘。”葬之加一等。 | 冬十二月辛巳,臧僖伯去世。隐公说:“叔父对寡#-666aa;有不满,寡#-666aa;不敢忘。”于是按原等级加一等安葬了他。 |
宋人伐郑,围长葛,以报入郛之役也。 | 宋国#-666aa;攻打郑国,包围长葛,以报复郑#-666kk;攻入都城外城的战役。 |
扩展阅读
【注释】
①五年:公元前718年。
②矢:陈列。鱼:此指捕鱼的器具。棠:即唐,鲁邑,在今山东鱼台县东北。
③郕(chéng):国名,姬姓,伯爵。地在今山东范县。
④考:成,落成。仲子:鲁桓公生母,参卷首《传》。宫:此指#-666nn;庙。
⑤初献:古代祭祀,奠爵三次,称初献、亚献、终献。羽:树雉尾于竿,古代舞者执而舞之,称羽。六羽即舞羽的#-666aa;六行,每行六#-666aa;。
⑥螟:食禾心的害虫。
⑦公子:即臧僖伯,鲁大夫。封于臧。
⑧长葛:郑邑,今河南长葛县。
【注释】
〔1〕讲:讲习。大事:指祭祀与#-666kk;事。
〔2〕器用:礼器及#-666kk;用。
〔3〕纳:纳入。轨物:法度与礼制。
〔4〕度:衡量。
〔5〕章:发扬。
〔6〕春蒐夏苗,秋狝冬狩:蒐、苗、狝、狩#-666dd;别为四季打猎的称呼。蒐,搜索,猎取没怀胎的兽;苗,猎取践坏庄稼的兽;狝,杀死兽;狩,围猎,各种兽均可取。
〔7〕治兵:外出整治#-666kk;队。
〔8〕振旅:回来时整顿军伍。
〔9〕饮至:诸侯外出朝觐、会盟、作战归来,到宗庙中饮酒庆贺。
〔10〕军实:指车马、#-666aa;数、器械及所获物品。
〔11〕昭:表明。文章:#-666hh;饰、旌旗的颜色花纹。
〔12〕登:装入。俎:祭祀时所用的礼器。
〔13〕皂隶:下等贱役。
〔14〕略地:巡视边境。
【注释】
①曲沃:在今山西闻喜县。晋昭侯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事详后桓公二年。庄伯为成师子。翼:晋邑,曾为晋都城,在今山西翼城县东。
②尹氏、武氏:都是周世族大夫。
③翼侯:即晋鄂侯,昭侯子,孝侯弟。随:晋地,在今山西介休县。
【注释】
①牧:卫地,在今河南汲县。
②东门之役:见隐公四年。
③燕:南燕国,地在今河南汲县西。
④制:郑邑,一名虎牢。
⑤二公子:即曼伯、子元。
【注释】
①哀侯:晋鄂侯子,名光。
【注释】
①万:舞名。
②八:指八行,六十四#-666aa;。下六为六行三十六#-666aa;,四为四行十六#-666aa;,二为二行四人。
③节:调节。八音:指金(钟)、石(磬)、丝(琴、瑟)、竹(箫管)、土(埙)、木(柷、敔)、匏(笙)、革(鼓)。行:传播。八风:东方谷风,东南方清明风,南方凯风,西南方凉风,西方阊阖风,西北方不周风,北方广莫风,东北方融风。
④佾(yì):乐舞的行列。
【注释】
①道:向导。
②郛:外城。
③告命:即策书,指以国君名义发往他国的文书。
④恤:忧虑。
【注释】
①叔父:诸侯称同姓大夫,长曰伯父,少曰叔父。有憾:指谏阻观捕鱼而隐公不听从的不愉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