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公七年原文解释
原文(一)
(经)
翻译(一)
(经)
原文(二)
七年春①,王三月,叔姬归于纪②。
翻译(二)
七年春,周历三月,叔姬出嫁到纪国。
原文(三)
滕侯卒③。
翻译(三)
滕侯去世。
原文(四)
夏,城中丘④。
翻译(四)
夏,修筑中丘城墙。
原文(五)
齐侯使其弟年来聘⑤。
翻译(五)
齐僖公派他的弟弟夷仲年来我国聘问。
原文(六)
秋,公伐邾。
翻译(六)
秋,隐公攻打邾国。
原文(七)
冬,天王使凡伯来聘⑥。
翻译(七)
冬,周桓王派凡伯来我国聘问。
原文(八)
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⑦。
翻译(八)
戎国#-666aa;在楚丘攻击凡伯,把他逮回国内。
原文(九)
(传)
翻译(九)
(传)
原文(十)
七年春,滕侯卒。不书名,未同盟也。凡诸侯同盟,于是称名,故薨则赴以名①,告终称嗣也②,以继好息民③,谓之礼经④。
翻译(十)
七年春,滕侯去世。不记录他的名字,是因为滕国没有和我国结盟。凡是诸侯相互结盟,在盟书上书名告#-666nn;,所以去世时讣告上写名字,这是为了报告国君去世及由谁嗣位,用来继续过去的友好关系安定#-666aa;民,这样做是礼的法则。
原文(十一)
夏,城中丘。书,不时也①。
翻译(十一)
夏,修筑中丘城墙。《春秋》记载,是因为修城不#-666ff;时令。
原文(十二)
齐侯使夷仲年来聘,结艾之盟也②。
翻译(十二)
齐僖公派夷仲年来我国聘问,是为了巩固在艾地的盟会。
原文(十三)
秋,宋及郑平。七月庚申,盟于宿。公伐邾,为宋讨也③。
翻译(十三)
秋,宋国与郑国修好。七月庚申,在宿地结盟。隐公攻打邾国,是代宋国讨伐。
原文(十四)
初,戎朝于周,发币于公卿④,凡伯弗宾⑤。冬,王使凡伯来聘。还,戎伐之于楚丘以归。
翻译(十四)
起初,戎国到周朝见,向公卿们赠送礼物,凡伯对他们不以客礼相待。冬,周天子派凡伯来我国聘问。回去的路上,戎#-666aa;在楚丘攻击他,把他逮回国内。
原文(十五)
陈及郑平。十二月,陈五父如郑莅盟。壬申,及郑伯盟,歃如忘①。泄伯曰②:“五父必不免,不赖盟矣③。”郑良佐如陈莅盟④。辛巳,及陈侯盟,亦知陈之将乱也。
翻译(十五)
陈国与郑国修好。十二月,陈国的五父到郑国参加盟会。壬申,与郑庄公盟誓,歃血时漫不经心。泄伯说:“五父必定免不了遭祸,因为他不以结盟作为国家的依赖。”郑国的良佐到陈国去参加盟会。辛巳,与陈桓公盟誓,也料到陈国将要发生动乱。
原文(十六)
郑公子忽在王所⑤,故陈侯请妻之。郑伯许之,乃成昏⑥。
翻译(十六)
郑国的公子忽在周天子那里,所以陈桓公请求把女儿嫁给他。郑庄公同意了,于是就举行订婚仪式。
原文 | 翻译 |
(经) | (经) |
七年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 | 七年春,周历三月,叔姬出嫁到纪国。 |
滕侯卒。 | 滕侯去世。 |
夏,城中丘。 | 夏,修筑中丘城墙。 |
齐侯使其弟年来聘。 | 齐僖公派他的弟弟夷仲年来我国聘问。 |
秋,公伐邾。 | 秋,隐公攻打邾国。 |
冬,天王使凡伯来聘。 | 冬,周桓王派凡伯来我国聘问。 |
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 | 戎国#-666aa;在楚丘攻击凡伯,把他逮回国内。 |
(传) | (传) |
七年春,滕侯卒。不书名,未同盟也。凡诸侯同盟,于是称名,故薨则赴以名,告终称嗣也,以继好息民,谓之礼经。 | 七年春,滕侯去世。不记录他的名字,是因为滕国没有和我国结盟。凡是诸侯相互结盟,在盟书上书名告#-666nn;,所以去世时讣告上写名字,这是为了报告国君去世及由谁嗣位,用来继续过去的友好关系安定#-666aa;民,这样做是礼的法则。 |
夏,城中丘。书,不时也。 | 夏,修筑中丘城墙。《春秋》记载,是因为修城不#-666ff;时令。 |
齐侯使夷仲年来聘,结艾之盟也。 | 齐僖公派夷仲年来我国聘问,是为了巩固在艾地的盟会。 |
秋,宋及郑平。七月庚申,盟于宿。公伐邾,为宋讨也。 | 秋,宋国与郑国修好。七月庚申,在宿地结盟。隐公攻打邾国,是代宋国讨伐。 |
初,戎朝于周,发币于公卿,凡伯弗宾。冬,王使凡伯来聘。还,戎伐之于楚丘以归。 | 起初,戎国到周朝见,向公卿们赠送礼物,凡伯对他们不以客礼相待。冬,周天子派凡伯来我国聘问。回去的路上,戎#-666aa;在楚丘攻击他,把他逮回国内。 |
陈及郑平。十二月,陈五父如郑莅盟。壬申,及郑伯盟,歃如忘。泄伯曰:“五父必不免,不赖盟矣。”郑良佐如陈莅盟。辛巳,及陈侯盟,亦知陈之将乱也。 | 陈国与郑国修好。十二月,陈国的五父到郑国参加盟会。壬申,与郑庄公盟誓,歃血时漫不经心。泄伯说:“五父必定免不了遭祸,因为他不以结盟作为国家的依赖。”郑国的良佐到陈国去参加盟会。辛巳,与陈桓公盟誓,也料到陈国将要发生动乱。 |
郑公子忽在王所,故陈侯请妻之。郑伯许之,乃成昏。 | 郑国的公子忽在周天子那里,所以陈桓公请求把女儿嫁给他。郑庄公同意了,于是就举行订婚仪式。 |
扩展阅读
【注释】
①七年:公元前716年。
②叔姬:伯姬之妹。伯姬于隐公二年出嫁纪国,叔姬当从嫁,因时年幼,所以至此年方出嫁纪国。
③滕:国名,姬姓,侯爵。地在今山东滕县。
④中丘:鲁邑,在今山东临沂县东北。
⑤齐侯:齐僖公。年:夷仲年。聘:聘问。诸侯间通问修好,例遣大夫执玉帛前往。
⑥天王:周桓王。凡伯:凡为国名,姬姓,伯爵,地在今河南辉县西南。时凡伯仕周为卿士。
⑦楚丘:卫地。一说戎地,在今山东曹县东南。
【注释】
①赴:讣告。诸侯会盟,盟书书名告#-666nn;,所以死亦以名告各同盟国。
②告终称嗣:报告死去的#-666aa;名字,通知由谁嗣位。
③息民:安定#-666aa;民。
④经:法则、原则。
【注释】
①不时:不#-666ff;时令。《左传》庄公二十九年云,凡土木工程,当在秋天农事完毕后开始,冬至前完工。
②结:牢固,巩固。
③为宋讨:宋与郑本结怨,现在和好,所以鲁国伐邾国讨好宋国,因为邾是宋的仇敌,曾与郑同伐宋,宋向鲁告急,而被鲁国拒绝。事见隐公五年。
④发币:向公卿们送礼物。币,束帛。
⑤宾:待以客礼。
【注释】
①歃:歃血。会盟时双方口含牲畜的血或以血涂口旁,表示信誓。如忘:心不在焉,漫不经心。
②泄伯:郑大夫泄驾。
③赖:依赖。
④良佐:郑大夫。
⑤公子忽:时在周王处,得周王宠爱,所以陈与郑讲和后,即提出婚事。
⑥昏:同“婚”,此指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