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公九年原文解释
原文(一)
(经)
翻译(一)
(经)
原文(二)
九年春①,天子使南季来聘②。
翻译(二)
九年春,周天子派遣南季来我国聘问。
原文(三)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
翻译(三)
三月癸酉,下大雨打雷。庚辰,下大雪。
原文(四)
挟卒③。
翻译(四)
挟去世。
原文(五)
夏,城郎④。
翻译(五)
夏,修筑郎地的城墙。
原文(六)
秋七月。
翻译(六)
秋七月。
原文(七)
冬,公会齐侯于防⑤。
翻译(七)
冬,隐公与齐僖公相会于防地。
原文(八)
(传)
翻译(八)
(传)
原文(九)
九年春,王三月癸酉,大雨霖以震,书①,始也②。庚辰,大雨雪,亦如之。书,时失也③。凡雨,自三日以往为霖。平地尺为大雪。
翻译(九)
九年春,周历三月癸酉,下了许多天大雨并打雷,《春秋》记载“癸酉”,是开始下雨的日子。庚辰,下大雪,也是记载开始的日子。《春秋》记载这件事,是因为气候不正常的缘故。凡是下雨,连续三天以上的叫“霖”。平地积雪一尺的叫“大雪”。
原文(十)
夏,城郎,书,不时也。
翻译(十)
夏,修筑郎地的城墙,《春秋》记载,是因为修城不#-666ff;时令。
原文(十一)
宋公不王①。郑伯为王左卿士,以王命讨之,伐宋。宋以入郛之役怨公②,不告命。公怒,绝宋使。
翻译(十一)
宋殇公对周王不恭敬。郑庄公任周天子的左卿士,所以用天子的名义讨伐他,攻打宋国。宋国因为曾被攻入外城的那次战役怨恨隐公,没有来报告。隐公发怒,断绝了与宋国的来往。
原文(十二)
秋,郑人以王命来告伐宋③。
翻译(十二)
秋,郑国#-666aa;用天子的名义来我国报告攻打宋国的事。
原文(十三)
冬,公会齐侯于防,谋伐宋也。
翻译(十三)
冬,隐公与齐僖公相会于防地,商量攻打宋国的事。
原文(十四)
北戎侵郑〔1〕,郑伯御之。患戎师〔2〕,曰:“彼徒我车,惧其侵轶我也〔3〕。”公子突曰〔4〕:“使勇而无刚者尝寇〔5〕,而速去之。君为三覆以待之〔6〕。戎轻而不整〔7〕,贪而无亲,胜不相让,败不相救。先者见获必务进〔8〕,进而遇覆必速奔〔9〕,后者不救,则无继矣。乃可以逞。”从之。戎人之前遇覆者奔。祝聃逐之〔10〕。衷戎师〔11〕,前后击之,尽殪〔12〕。戎师大奔。十一月甲寅,郑人大败戎师。
翻译(十四)
北戎入侵郑国,郑庄公抵御他们。他对抵敌戎#-666kk;忧虑,说:“他们是步兵,我们是车兵,我怕他们会包抄突袭我们。”公子突说:“派遣勇敢而又不刚强的#-666aa;去诱敌,一交战就赶快后退,君王设下三处埋伏等着他们。戎兵轻率而不整肃,贪心而不相互亲爱,战胜时各不相让,战败时各不相救。在前面的#-666aa;见到财物俘虏定然急于前进,前进而遇到伏兵必定快速逃跑,在后面的#-666aa;不加救援败兵就没有救应。这样我们就能获胜了。”郑庄公听从了他的话。戎人的前#-666kk;遇到伏兵败退逃跑,祝聃追赶他们,包围他们前后夹攻,把他们都杀死。戎人的后#-666kk;拼命逃走。十一月甲寅,郑国人大败戎军。
原文 | 翻译 |
(经) | (经) |
九年春,天子使南季来聘。 | 九年春,周天子派遣南季来我国聘问。 |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 | 三月癸酉,下大雨打雷。庚辰,下大雪。 |
挟卒。 | 挟去世。 |
夏,城郎。 | 夏,修筑郎地的城墙。 |
秋七月。 | 秋七月。 |
冬,公会齐侯于防。 | 冬,隐公与齐僖公相会于防地。 |
(传) | (传) |
九年春,王三月癸酉,大雨霖以震,书,始也。庚辰,大雨雪,亦如之。书,时失也。凡雨,自三日以往为霖。平地尺为大雪。 | 九年春,周历三月癸酉,下了许多天大雨并打雷,《春秋》记载“癸酉”,是开始下雨的日子。庚辰,下大雪,也是记载开始的日子。《春秋》记载这件事,是因为气候不正常的缘故。凡是下雨,连续三天以上的叫“霖”。平地积雪一尺的叫“大雪”。 |
夏,城郎,书,不时也。 | 夏,修筑郎地的城墙,《春秋》记载,是因为修城不#-666ff;时令。 |
宋公不王。郑伯为王左卿士,以王命讨之,伐宋。宋以入郛之役怨公,不告命。公怒,绝宋使。 | 宋殇公对周王不恭敬。郑庄公任周天子的左卿士,所以用天子的名义讨伐他,攻打宋国。宋国因为曾被攻入外城的那次战役怨恨隐公,没有来报告。隐公发怒,断绝了与宋国的来往。 |
秋,郑人以王命来告伐宋。 | 秋,郑国#-666aa;用天子的名义来我国报告攻打宋国的事。 |
冬,公会齐侯于防,谋伐宋也。 | 冬,隐公与齐僖公相会于防地,商量攻打宋国的事。 |
北戎侵郑,郑伯御之。患戎师,曰:“彼徒我车,惧其侵轶我也。”公子突曰:“使勇而无刚者尝寇,而速去之。君为三覆以待之。戎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胜不相让,败不相救。先者见获必务进,进而遇覆必速奔,后者不救,则无继矣。乃可以逞。”从之。戎人之前遇覆者奔。祝聃逐之。衷戎师,前后击之,尽殪。戎师大奔。十一月甲寅,郑人大败戎师。 | 北戎入侵郑国,郑庄公抵御他们。他对抵敌戎#-666kk;忧虑,说:“他们是步兵,我们是车兵,我怕他们会包抄突袭我们。”公子突说:“派遣勇敢而又不刚强的#-666aa;去诱敌,一交战就赶快后退,君王设下三处埋伏等着他们。戎兵轻率而不整肃,贪心而不相互亲爱,战胜时各不相让,战败时各不相救。在前面的#-666aa;见到财物俘虏定然急于前进,前进而遇到伏兵必定快速逃跑,在后面的#-666aa;不加救援败兵就没有救应。这样我们就能获胜了。”郑庄公听从了他的话。戎人的前#-666kk;遇到伏兵败退逃跑,祝聃追赶他们,包围他们前后夹攻,把他们都杀死。戎人的后#-666kk;拼命逃走。十一月甲寅,郑国人大败戎军。 |
扩展阅读
【注释】
①九年:公元前714年。
②南季:周大夫,南为氏,季为字。
③挟:鲁大夫。
④郎:鲁邑,在山东曲阜附近。与隐公元年费伯所城郎为二地。
⑤齐侯:齐僖公。防:鲁地,在今山东费县东北。
【注释】
①书:指记载具体日子。
②始:开始的日子。
③时失:节令气候不正常。
【注释】
①不王:杜预注云“不#-666cc;王职”,即不朝见周王,不受王节制。
②入郛之役:见隐公五年。隐公曾为修好宋而伐邾,宋#-666aa;仍无和好意。
③郑#-666aa;以王命来告:前郑伐宋未建#-666ii;,所以再来告知鲁国。
【注释】
〔1〕北戎:即山戎,居今河北迁安县,常南侵齐、郑等国。
〔2〕患:忧虑。
〔3〕侵轶:突袭、包抄。
〔4〕公子突:庄公子,后即位为厉公。
〔5〕勇而无刚:勇敢而又不刚强。这样的#-666aa;去诱敌便不会以后退为耻。尝:试探,诱敌。
〔6〕覆:埋伏。
〔7〕轻:轻率,浮躁。
〔8〕务进:急于前进。
〔9〕奔:逃跑。
〔10〕祝聃:郑大夫。
〔11〕衷:包围。
〔12〕殪: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