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五年原文解释
原文(一)
(经)五年春正月①,甲戌,己丑②,陈侯鲍卒。夏,齐侯、郑伯如纪③。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④葬陈桓公。城祝丘⑤。秋,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大雩⑥。螽⑦。冬,州公如曹⑧。(传)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再赴也①。
翻译(一)
(经)五年春正月,甲戌日,己丑日,陈桓公鲍去世。夏,齐僖公、郑庄公去纪国。周桓王派仍叔的儿子来我国聘问。安葬陈桓公。修筑祝丘的城墙。秋,蔡国#-666aa;、卫国#-666aa;、陈国#-666aa;跟随周桓王讨伐郑国。举行求雨的祭祀。发生蝗灾。冬,州公去曹国。(传)五年春正月,甲戌日,己丑日,陈桓公鲍去世,发了两次讣告。
原文(二)
于是陈乱。文公子佗杀大子免而代之。公疾病而乱作,国人分散,故再赴。夏,齐侯、郑伯朝于纪,欲以袭之。纪人知之。王夺郑伯政①,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翻译(二)
当时陈国发生内乱,文公的儿子佗杀死了太子免,取代了他。陈桓公病情严重时内乱发生,国内的#-666aa;民#-666dd;散,所以再次发出讣告。夏,齐僖公、郑庄公去纪国朝见,想乘机袭击纪国。纪国#-666aa;觉察到了他们的阴谋。周桓王不让郑庄公参与周朝政,郑庄公不再入周朝觐。秋,周桓王率领诸侯攻打郑国,郑庄公出兵抵抗。
原文(三)
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②,蔡人、卫人属焉;周公黑肩将左军③,陈人属焉。郑子元请为左拒以当蔡人、卫人①,为右拒以当陈人,曰:“陈乱,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②,必奔。王卒顾之,必乱。蔡、卫不枝③,固将先奔。既而萃于王卒④,可以集事⑤。”
翻译(三)
周桓王率领中#-666kk;;虢公林父率领右#-666kk;,蔡国#-666aa;、卫国#-666aa;属其辖下;周公黑肩率领左#-666kk;,陈国#-666aa;属其辖下。郑国的子元建议用左方阵来抵御蔡国人、卫国人,用右方阵来抵御陈国人,他说:“陈国正逢内乱,人民没有战斗的勇气,如果先进攻他们,他们一定会败逃。周天子的军队见到陈军败逃,一定会发生混乱。蔡、卫的军队支持不住,定然会争先逃奔。接下来集中兵力对付周天子的军队,就可以取得胜利了。”
原文(四)
从之。曼伯为右拒〔6〕,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7〕,为鱼丽之陈〔8〕,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战于繻葛〔9〕,命二拒曰:“旝动而鼓〔10〕。”蔡、卫、陈皆奔,王卒乱,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11〕,王亦能军〔12〕。
翻译(四)
郑庄公接受了他的建议。曼伯率领右方阵的#-666kk;队,祭仲足率领左方阵的#-666kk;队,原繁、#guoxue666-com;渠弥率领中#-666kk;跟随庄公,摆设鱼丽阵,前为偏,后为伍,伍弥补偏间的缝隙。在繻葛展开战斗,郑庄公命令左右二方阵说:“大旗挥动便击鼓进攻。”战斗开始,蔡、卫、陈国的军队都败逃,周天子的军队因此混乱,郑国的军队从两边会拢进攻周军,周军大败。祝聃发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但周军虽败不乱。
原文(五)
祝聃请从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13〕,况敢陵天子乎〔14〕!苟自救也,社稷无陨〔15〕,多矣〔16〕。”夜,郑伯使祭足劳王〔17〕,且问左右〔18〕。仍叔之子①,弱也。
翻译(五)
祝聃请求追击周#-666kk;,郑庄公说:“君子不希望过#-666dd;地占#-666aa;上风,更何况敢侵侮天子呢!如果能挽救自己,使国家免于灭亡,这就足够了。”晚上,郑庄公派遣祭足慰问周桓王,同时问候天子的群臣。《春秋》称“仍叔之子”,是由于他很年轻。
原文(六)
秋,大雩,书,不时也。凡祀,启蛰而郊②,龙见而雩③,始杀而尝④,闭蛰而烝⑤。过则书。冬,淳于公如曹⑥。度其国危,遂不复。
翻译(六)
秋,为求雨而行祭祀,《春秋》记载,是由于它不是常规的雩祭。凡是祭祀,昆虫惊醒始动时举行郊祭,苍龙星出现时举行雩祭,秋天肃杀之气来临时举行尝祭,昆虫进入冬眠时举行烝祭。如果过了常规时间举行祭祀,《春秋》就作记载。冬,州公去曹国。他估计自己的国家危险,于是没有回国。
原文 | 翻译 |
(经)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夏,齐侯、郑伯如纪。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葬陈桓公。城祝丘。秋,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大雩。螽。冬,州公如曹。(传)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再赴也。 | (经)五年春正月,甲戌日,己丑日,陈桓公鲍去世。夏,齐僖公、郑庄公去纪国。周桓王派仍叔的儿子来我国聘问。安葬陈桓公。修筑祝丘的城墙。秋,蔡国#-666aa;、卫国#-666aa;、陈国#-666aa;跟随周桓王讨伐郑国。举行求雨的祭祀。发生蝗灾。冬,州公去曹国。(传)五年春正月,甲戌日,己丑日,陈桓公鲍去世,发了两次讣告。 |
于是陈乱。文公子佗杀大子免而代之。公疾病而乱作,国人分散,故再赴。夏,齐侯、郑伯朝于纪,欲以袭之。纪人知之。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 当时陈国发生内乱,文公的儿子佗杀死了太子免,取代了他。陈桓公病情严重时内乱发生,国内的#-666aa;民#-666dd;散,所以再次发出讣告。夏,齐僖公、郑庄公去纪国朝见,想乘机袭击纪国。纪国#-666aa;觉察到了他们的阴谋。周桓王不让郑庄公参与周朝政,郑庄公不再入周朝觐。秋,周桓王率领诸侯攻打郑国,郑庄公出兵抵抗。 |
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人、卫人属焉;周公黑肩将左军,陈人属焉。郑子元请为左拒以当蔡人、卫人,为右拒以当陈人,曰:“陈乱,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顾之,必乱。蔡、卫不枝,固将先奔。既而萃于王卒,可以集事。” | 周桓王率领中#-666kk;;虢公林父率领右#-666kk;,蔡国#-666aa;、卫国#-666aa;属其辖下;周公黑肩率领左#-666kk;,陈国#-666aa;属其辖下。郑国的子元建议用左方阵来抵御蔡国人、卫国人,用右方阵来抵御陈国人,他说:“陈国正逢内乱,人民没有战斗的勇气,如果先进攻他们,他们一定会败逃。周天子的军队见到陈军败逃,一定会发生混乱。蔡、卫的军队支持不住,定然会争先逃奔。接下来集中兵力对付周天子的军队,就可以取得胜利了。” |
从之。曼伯为右拒,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战于繻葛,命二拒曰:“旝动而鼓。”蔡、卫、陈皆奔,王卒乱,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 | 郑庄公接受了他的建议。曼伯率领右方阵的#-666kk;队,祭仲足率领左方阵的#-666kk;队,原繁、#guoxue666-com;渠弥率领中#-666kk;跟随庄公,摆设鱼丽阵,前为偏,后为伍,伍弥补偏间的缝隙。在繻葛展开战斗,郑庄公命令左右二方阵说:“大旗挥动便击鼓进攻。”战斗开始,蔡、卫、陈国的军队都败逃,周天子的军队因此混乱,郑国的军队从两边会拢进攻周军,周军大败。祝聃发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但周军虽败不乱。 |
祝聃请从之。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仍叔之子,弱也。 | 祝聃请求追击周#-666kk;,郑庄公说:“君子不希望过#-666dd;地占#-666aa;上风,更何况敢侵侮天子呢!如果能挽救自己,使国家免于灭亡,这就足够了。”晚上,郑庄公派遣祭足慰问周桓王,同时问候天子的群臣。《春秋》称“仍叔之子”,是由于他很年轻。 |
秋,大雩,书,不时也。凡祀,启蛰而郊,龙见而雩,始杀而尝,闭蛰而烝。过则书。冬,淳于公如曹。度其国危,遂不复。 | 秋,为求雨而行祭祀,《春秋》记载,是由于它不是常规的雩祭。凡是祭祀,昆虫惊醒始动时举行郊祭,苍龙星出现时举行雩祭,秋天肃杀之气来临时举行尝祭,昆虫进入冬眠时举行烝祭。如果过了常规时间举行祭祀,《春秋》就作记载。冬,州公去曹国。他估计自己的国家危险,于是没有回国。 |
扩展阅读
【注释】
①五年:公元前707年。
②甲戌,己丑:甲戌为前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己丑为此年正月六日。陈国内乱,在上述日子发了两次讣告,《春秋》写两个日子,系事于本年,是存疑慎事。
③齐侯:齐僖公。郑伯:郑庄公。
④仍叔:周大夫。
⑤祝丘:在今山东临沂县东南。
⑥大雩(yú):旱祭,即求雨之祭。
⑦螽(zhōng):蝗虫。
⑧州:国名,姜姓,公爵。都淳于,即今山东安丘县东北淳于城。曹:国名,姬姓,伯爵。都陶丘,即今山东定陶县。
【注释】
①赴:同“讣”。
【注释】
①王夺郑伯政:指周桓王罢免郑庄公卿士官职,不让他参与周朝政。
②虢公林父:即虢仲,时为周卿士。
③周公黑肩:即周桓公,名黑肩。
【注释】
〔1〕郑子元:郑公子。拒:方阵,用来抵御敌#-666kk;进攻。
〔2〕犯:进攻。
〔3〕枝:同“支”,支持。
〔4〕萃:聚集,集中。
〔5〕集事:成#-666ii;。
〔6〕曼伯:即檀伯,郑大夫。
〔7〕原繁:郑大夫。#guoxue666-com;渠弥:郑卿,亦称高伯。
〔8〕鱼丽之陈:陈同“阵”。鱼丽阵是由车卒编组组成的一种阵法。兵车一队#-666dd;为二偏,每偏二十五乘车;以步卒五#-666aa;为伍,在车后。弥补偏间的缝隙。
〔9〕繻(xū)葛:郑地,今河南长葛。
〔10〕旝(kuài):大旗。
〔11〕祝聃:郑臣。射:远距离射箭。
〔12〕王亦能#-666kk;:谓周天子的#-666kk;队虽败不乱,有秩序地退却。一说“亦”为“不”字之误,谓王师大败,溃不成军。
〔13〕上#-666aa;:出#-666aa;之上,超越别人。
〔14〕陵:侵侮。
〔15〕陨:坠落、颠覆。
〔16〕多:满足。
〔17〕劳:慰问。
〔18〕左右:指周群臣。
【注释】
①仍叔之子:杜预注谓下当脱“来聘”二字。
②启蛰:即惊蛰。郊:郊祀,以祈农事。
③龙:苍龙,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七星宿的总称。七宿现在夏四月。夏四月雩祭为预为百谷祈雨,是常规祭祀,与旱祭的雩祭不同。
④始杀:指初秋开始形成肃杀之气。尝:祭名,秋谷登场,天子尝新,先荐宗庙。
⑤闭蛰:昆虫蛰伏。时当冬十月。烝:祭名,冬天祭祀宗庙。
⑥淳于公:即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