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左传》 » 桓公 > 桓公八年

桓公八年原文解释

原文(一)

(经)

翻译(一)

(经)

原文(二)

八年春正月己卯,烝

翻译(二)

八年春正月己卯,举行烝祭。

原文(三)

天王使家父来聘

翻译(三)

周桓王派遣家父来我国聘问。

原文(四)

夏五月丁丑,烝。

翻译(四)

夏五月丁丑,举行烝祭。

原文(五)

秋,伐邾。

翻译(五)

秋,进攻邾国。

原文(六)

冬十月,雨雪。

翻译(六)

冬十月,下雪。

原文(七)

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翻译(七)

祭公来我国,然后去纪国迎接王后。

原文(八)

(传)

翻译(八)

(传)

原文(九)

八年春,灭翼

翻译(九)

八年春,曲沃伯灭亡了翼。

原文(十)

随少师有宠。楚鬥伯比曰:“可矣。仇有衅,不可失也。”

翻译(十)

随国的少师得到随侯宠爱。楚国的鬥伯比说:“可以了,仇#-666aa;有了弱点,不可放过。”

原文(十一)

夏,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使薳章让黄。楚子伐随,军于汉、淮之间。

翻译(十一)

夏,楚武王在沈鹿会#-666ff;诸侯,黄国、随国未赴会。楚武王派薳章谴责黄国。楚武王讨伐随国,#-666kk;队驻扎在汉水、淮水之间。

原文(十二)

季梁请下之〔1〕,弗许而后战,所以怒我而怠寇也。少师谓随侯曰:“必速战。不然,将失楚师。”随侯御之,望楚师〔2〕。季梁曰:“楚人上左〔3〕,君必左〔4〕,无与王遇〔5〕。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偏败,众乃携矣〔6〕。”少师曰:“不当王,非敌也〔7〕。”弗从。战于速杞〔8〕,随师败绩〔9〕。随侯逸,鬥丹获其戎车〔10〕,与其戎右少师〔11〕

翻译(十二)

季梁建议向楚国表示屈#-666hh;,楚国不同意然后再战,这样做可以激怒我#-666kk;的士气而使敌#-666kk;懈怠。少师对随侯说:“必须速战,不这样,将会错过战胜楚#-666kk;的机会。”随侯出兵抵御楚兵,远望楚国的军队。季梁说:“楚国#-666aa;尊重左,君王一定要处在左军中,不要和楚王正面作战。姑且攻击他的右军,右军没有良将,一定会失败。他们的偏师失败,大众便会离散了。”少师说:“不和楚王正面作战,就表示我们不是与他地位相等的敌国。”随侯不听季梁的话。与楚国在速杞交战,随国军队打了败仗。随侯逃走。鬥丹缴获了随侯乘的兵车,擒住了车右少师。

原文(十三)

秋,随及楚平。楚子将不许,鬥伯比曰:“天去其疾矣〔12〕,随未可克也。”乃盟而还。

翻译(十三)

秋,随国与楚国议和。楚武王打算不同意,鬥伯比说:“上天已经去除了他们的祸患少师了,随国还不能够战胜。”于是与随订立了盟约后回国。

原文(十四)

冬,王命虢仲立晋哀侯之弟缗于晋

翻译(十四)

冬,周天子命虢仲到晋国立晋哀侯的弟弟缗为国君。

原文(十五)

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礼也。

翻译(十五)

祭公来我国,然后去纪国迎接王后,是#-666ff;乎礼法的。

原文翻译

(经)

(经)

八年春正月己卯,烝。

八年春正月己卯,举行烝祭。

天王使家父来聘。

周桓王派遣家父来我国聘问。

夏五月丁丑,烝。

夏五月丁丑,举行烝祭。

秋,伐邾。

秋,进攻邾国。

冬十月,雨雪。

冬十月,下雪。

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祭公来我国,然后去纪国迎接王后。

(传)

(传)

八年春,灭翼。

八年春,曲沃伯灭亡了翼。

随少师有宠。楚鬥伯比曰:“可矣。仇有衅,不可失也。”

随国的少师得到随侯宠爱。楚国的鬥伯比说:“可以了,仇#-666aa;有了弱点,不可放过。”

夏,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使薳章让黄。楚子伐随,军于汉、淮之间。

夏,楚武王在沈鹿会#-666ff;诸侯,黄国、随国未赴会。楚武王派薳章谴责黄国。楚武王讨伐随国,#-666kk;队驻扎在汉水、淮水之间。

季梁请下之,弗许而后战,所以怒我而怠寇也。少师谓随侯曰:“必速战。不然,将失楚师。”随侯御之,望楚师。季梁曰:“楚人上左,君必左,无与王遇。且攻其右,右无良焉,必败。偏败,众乃携矣。”少师曰:“不当王,非敌也。”弗从。战于速杞,随师败绩。随侯逸,鬥丹获其戎车,与其戎右少师。

季梁建议向楚国表示屈#-666hh;,楚国不同意然后再战,这样做可以激怒我#-666kk;的士气而使敌#-666kk;懈怠。少师对随侯说:“必须速战,不这样,将会错过战胜楚#-666kk;的机会。”随侯出兵抵御楚兵,远望楚国的军队。季梁说:“楚国#-666aa;尊重左,君王一定要处在左军中,不要和楚王正面作战。姑且攻击他的右军,右军没有良将,一定会失败。他们的偏师失败,大众便会离散了。”少师说:“不和楚王正面作战,就表示我们不是与他地位相等的敌国。”随侯不听季梁的话。与楚国在速杞交战,随国军队打了败仗。随侯逃走。鬥丹缴获了随侯乘的兵车,擒住了车右少师。

秋,随及楚平。楚子将不许,鬥伯比曰:“天去其疾矣,随未可克也。”乃盟而还。

秋,随国与楚国议和。楚武王打算不同意,鬥伯比说:“上天已经去除了他们的祸患少师了,随国还不能够战胜。”于是与随订立了盟约后回国。

冬,王命虢仲立晋哀侯之弟缗于晋。

冬,周天子命虢仲到晋国立晋哀侯的弟弟缗为国君。

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礼也。

祭公来我国,然后去纪国迎接王后,是#-666ff;乎礼法的。

扩展阅读

【注释】

八年:公元前704年。

桓公五年《传》云:“闭蛰而烝,过则书。”闭蛰当夏正十月,此年春正月当夏正十二月,烝祭过时,所以《春秋》记载。下同。

家父:周大夫。

祭公:周天子的三公。时周天子与纪国通婚,因纪国小,所以由鲁国代为主持,祭公因此先至鲁,后迎亲。

【注释】

此事与上年《传》语相接。翼为晋都城。

沈鹿:楚地,在今湖北钟祥县东。

黄:国名,嬴姓,地在今河南潢川县。

让:责备。

【注释】

〔1〕下之:屈#-666hh;

〔2〕望:眺望。

〔3〕上左:尊重左。上,同“尚”。

〔4〕君:指随侯。随侯在左,则正对楚右#-666kk;,不与楚王遇。

〔5〕遇:即“当”,正面相对。

〔6〕携:离散。

〔7〕非敌:不是地位同等的敌国。

〔8〕速杞:随地,在今湖北应山县西。

〔9〕败绩:作战大败。庄公十一年《传》:“大崩曰败绩。”

〔10〕鬥丹:楚大夫。戎车:君王所乘兵车。

〔11〕戎右:即车右。

〔12〕疾:指随少师。

【注释】

虢仲:即周朝卿士虢公林父。

下一篇:桓公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