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十二年原文解释
原文(一)
(经)
翻译(一)
(经)
原文(二)
十有二年春正月①。
翻译(二)
十二年春正月。
原文(三)
夏六月壬寅,公会杞侯、莒子②,盟于曲池③。
翻译(三)
夏六月壬寅,桓公与杞靖侯、莒子相会,在曲池结盟。
原文(四)
秋七月丁亥,公会宋公、燕人④,盟于穀丘⑤。
翻译(四)
秋七月丁亥,桓公与宋庄公、燕国#-666aa;相会,在穀丘结盟。
原文(五)
八月壬辰,陈侯跃卒⑥。
翻译(五)
八月壬辰,陈厉公跃去世。
原文(六)
公会宋公于虚⑦。
翻译(六)
桓公与宋庄公在虚地相会。
原文(七)
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于龟⑧。
翻译(七)
冬十一月,桓公与宋庄公在龟地相会。
原文(八)
丙戌,公会郑伯⑨,盟于武父⑩。
翻译(八)
丙戌,桓公与郑厉公相会,在武父结盟。
原文(九)
丙戌,卫侯晋卒〔11〕。
翻译(九)
丙戌,卫宣公晋去世。
原文(十)
十有二月,及郑师伐宋。丁未,战于宋。
翻译(十)
十二月,我#-666kk;与郑#-666kk;攻打宋国。丁未,与宋国交战。
原文(十一)
(传)
翻译(十一)
(传)
原文(十二)
十二年夏,盟于曲池,平杞、莒也①。
翻译(十二)
十二年夏,在曲池结盟,是为了使杞、莒二国和好。
原文(十三)
公欲平宋、郑。秋,公及宋公盟于句渎之丘②。宋成未可知也,故又会于虚。冬,又会于龟。宋公辞平,故与郑伯盟于武父,遂帅师而伐宋,战焉,宋无信也。
翻译(十三)
桓公想使宋、郑两国和好。秋天,桓公与宋庄公在句渎之丘结盟。宋国是否有诚意和好尚不清楚,所以又相会于虚地。冬天,又在龟地相会。宋庄公拒绝和好,所以桓公与郑厉公在武父结盟,随后就率领#-666kk;队攻打宋国,与宋国交战,这是因为宋国没有信用。
原文(十四)
君子曰:“苟信不继,盟无益也。《诗》云:‘君子屡盟,乱是用长③。’无信也。”
翻译(十四)
君子说:“如果信用跟不上,结盟便没有什么好处。《诗》说:‘君子多次结盟,骚乱因此也就滋长。’都是说没有信用的结果。”
原文(十五)
楚伐绞,军其南门。莫敖屈瑕曰:“绞小而轻①,轻则寡谋,请无捍采樵者以诱之②。”从之。绞人获三十人。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役徒于山中③。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④,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翻译(十五)
楚国进攻绞国,#-666kk;队驻扎在南门。莫敖屈瑕说:“绞国小而#-666aa;轻躁易动,轻躁易动便缺少计谋。请不要派兵保护我#-666kk;出外砍柴的#-666aa;,用以引诱他们。”楚武王听从了他的话。绞国#-666aa;俘获了三十个楚国砍柴的人。第二天,绞国人争着出城,在山中追赶楚国砍柴人。楚#-666kk;坐守在绞国北门,在山下设埋伏,大败绞军,与绞国订了城下之盟而回师。
原文(十六)
伐绞之役,楚师分涉于彭⑤。罗人欲伐之⑥,使伯嘉谍之⑦,三巡数之⑧。
翻译(十六)
进攻绞国的战役,楚#-666kk;#-666dd;兵渡过彭水。罗国#-666aa;企图攻打楚#-666kk;,派伯嘉侦察楚#-666kk;,三次全面地清数了楚军的#-666aa;数。
原文 | 翻译 |
(经) | (经) |
十有二年春正月。 | 十二年春正月。 |
夏六月壬寅,公会杞侯、莒子,盟于曲池。 | 夏六月壬寅,桓公与杞靖侯、莒子相会,在曲池结盟。 |
秋七月丁亥,公会宋公、燕人,盟于穀丘。 | 秋七月丁亥,桓公与宋庄公、燕国#-666aa;相会,在穀丘结盟。 |
八月壬辰,陈侯跃卒。 | 八月壬辰,陈厉公跃去世。 |
公会宋公于虚。 | 桓公与宋庄公在虚地相会。 |
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于龟。 | 冬十一月,桓公与宋庄公在龟地相会。 |
丙戌,公会郑伯,盟于武父。 | 丙戌,桓公与郑厉公相会,在武父结盟。 |
丙戌,卫侯晋卒。 | 丙戌,卫宣公晋去世。 |
十有二月,及郑师伐宋。丁未,战于宋。 | 十二月,我#-666kk;与郑#-666kk;攻打宋国。丁未,与宋国交战。 |
(传) | (传) |
十二年夏,盟于曲池,平杞、莒也。 | 十二年夏,在曲池结盟,是为了使杞、莒二国和好。 |
公欲平宋、郑。秋,公及宋公盟于句渎之丘。宋成未可知也,故又会于虚。冬,又会于龟。宋公辞平,故与郑伯盟于武父,遂帅师而伐宋,战焉,宋无信也。 | 桓公想使宋、郑两国和好。秋天,桓公与宋庄公在句渎之丘结盟。宋国是否有诚意和好尚不清楚,所以又相会于虚地。冬天,又在龟地相会。宋庄公拒绝和好,所以桓公与郑厉公在武父结盟,随后就率领#-666kk;队攻打宋国,与宋国交战,这是因为宋国没有信用。 |
君子曰:“苟信不继,盟无益也。《诗》云:‘君子屡盟,乱是用长。’无信也。” | 君子说:“如果信用跟不上,结盟便没有什么好处。《诗》说:‘君子多次结盟,骚乱因此也就滋长。’都是说没有信用的结果。” |
楚伐绞,军其南门。莫敖屈瑕曰:“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请无捍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人获三十人。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 楚国进攻绞国,#-666kk;队驻扎在南门。莫敖屈瑕说:“绞国小而#-666aa;轻躁易动,轻躁易动便缺少计谋。请不要派兵保护我#-666kk;出外砍柴的#-666aa;,用以引诱他们。”楚武王听从了他的话。绞国#-666aa;俘获了三十个楚国砍柴的人。第二天,绞国人争着出城,在山中追赶楚国砍柴人。楚#-666kk;坐守在绞国北门,在山下设埋伏,大败绞军,与绞国订了城下之盟而回师。 |
伐绞之役,楚师分涉于彭。罗人欲伐之,使伯嘉谍之,三巡数之。 | 进攻绞国的战役,楚#-666kk;#-666dd;兵渡过彭水。罗国#-666aa;企图攻打楚#-666kk;,派伯嘉侦察楚#-666kk;,三次全面地清数了楚军的#-666aa;数。 |
扩展阅读
【注释】
〔1〕十有二年:公元前700年。
〔2〕杞侯:杞靖侯。
〔3〕曲池:在今山东宁阳县北。
〔4〕宋公:宋庄公。
〔5〕穀丘:宋邑,在今河南商丘东南。
〔6〕陈侯跃:陈厉公。
〔7〕虚:宋地,在今河南延津县东。
〔8〕龟:宋地,在今河南睢县。
〔9〕郑伯:郑厉公。
〔10〕武父:郑地,在今山东东明县西南。
〔11〕卫侯晋:卫宣公。
【注释】
①平杞、莒:使杞、莒和好。隐公四年,莒伐杞,二国始不和。
②句渎之丘:即穀丘。
③所引诗见《小雅·巧言》。是用,即是以。
【注释】
①小而轻:国小而#-666aa;轻躁易动。
②捍:保护。
③役徒:即采樵者。
④坐:守,等待。覆:设伏。
⑤彭:彭水,今名南河,源出湖北房县,在穀城县流入汉水。
⑥罗:国名,熊姓,地在今湖北宜城县。
⑦伯嘉:罗大夫。
⑧巡:遍。数之:计楚#-666kk;#-666aa;数的多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