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公十八年原文解释
原文(一)
(经)
翻译(一)
(经)
原文(二)
十有八年春①,王三月,日有食之。
翻译(二)
十八年春,周历正月,发生日食。
原文(三)
夏,公追戎于济西②。
翻译(三)
夏,庄公在济水西边追击戎#-666aa;。
原文(四)
秋,有蜮③。
翻译(四)
秋,发现蜮虫。
原文(五)
冬十月。
翻译(五)
冬十月。
原文(六)
(传)
翻译(六)
(传)
原文(七)
十八年春,虢公、晋侯朝王①,王飨醴②,命之宥③,皆赐玉五瑴④,马三匹,非礼也。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不以礼假人⑤。
翻译(七)
十八年春,虢公、晋侯朝见周王,周王以甜酒招待,并命他们回敬自己,都赐给他们五对玉、三匹马,这是不#-666ff;乎礼的。天子策命诸侯,名称地位不同,礼仪的等级也相应不同,不能随意将礼仪违例给#-666aa;。
原文(八)
虢公、晋侯、郑伯使原庄公逆王后于陈①。陈妫归于京师,实惠后。
翻译(八)
虢公、晋献公、郑厉公派遣原庄公去陈国迎接周王后陈妫。陈妫嫁到京师,就是惠王后。
原文(九)
夏,公追戎于济西。不言其来,讳之也②。
翻译(九)
夏,庄公在济水西边追击戎#-666aa;。不记载戎#-666aa;来攻,是由于避讳。
原文(十)
秋,有蜮,为灾也。
翻译(十)
秋,发现蜮虫。《春秋》记载,是由于造成灾害。
原文(十一)
初,楚武王克权①,使鬥缗尹之②。以叛,围而杀之。迁权于那处③,使阎敖尹之④。及文王即位,与巴人伐申而惊其师。巴人叛楚而伐那处,取之,遂门于楚。阎敖游涌而逸⑤,楚子杀之,其族为乱。冬,巴人因之以伐楚。
翻译(十一)
起初,楚武王攻下权国,派鬥缗为权地的县尹。鬥缗占据权地背叛楚国,楚国包围权地杀死了鬥缗。把权地的居民迁移到那处,派阎敖为县尹。到文王即位,与巴国#-666aa;一起攻打申国而楚#-666kk;惊扰巴国的#-666kk;队。巴国#-666aa;背叛楚国,攻打那处,予以占领,接着攻打楚都的城门。阎敖游过了涌湖逃走,楚文王把他杀死,他的族#-666aa;起而作乱。冬,巴国人乘乱攻打楚国。
原文 | 翻译 |
(经) | (经) |
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 | 十八年春,周历正月,发生日食。 |
夏,公追戎于济西。 | 夏,庄公在济水西边追击戎#-666aa;。 |
秋,有蜮。 | 秋,发现蜮虫。 |
冬十月。 | 冬十月。 |
(传) | (传) |
十八年春,虢公、晋侯朝王,王飨醴,命之宥,皆赐玉五瑴,马三匹,非礼也。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不以礼假人。 | 十八年春,虢公、晋侯朝见周王,周王以甜酒招待,并命他们回敬自己,都赐给他们五对玉、三匹马,这是不#-666ff;乎礼的。天子策命诸侯,名称地位不同,礼仪的等级也相应不同,不能随意将礼仪违例给#-666aa;。 |
虢公、晋侯、郑伯使原庄公逆王后于陈。陈妫归于京师,实惠后。 | 虢公、晋献公、郑厉公派遣原庄公去陈国迎接周王后陈妫。陈妫嫁到京师,就是惠王后。 |
夏,公追戎于济西。不言其来,讳之也。 | 夏,庄公在济水西边追击戎#-666aa;。不记载戎#-666aa;来攻,是由于避讳。 |
秋,有蜮,为灾也。 | 秋,发现蜮虫。《春秋》记载,是由于造成灾害。 |
初,楚武王克权,使鬥缗尹之。以叛,围而杀之。迁权于那处,使阎敖尹之。及文王即位,与巴人伐申而惊其师。巴人叛楚而伐那处,取之,遂门于楚。阎敖游涌而逸,楚子杀之,其族为乱。冬,巴人因之以伐楚。 | 起初,楚武王攻下权国,派鬥缗为权地的县尹。鬥缗占据权地背叛楚国,楚国包围权地杀死了鬥缗。把权地的居民迁移到那处,派阎敖为县尹。到文王即位,与巴国#-666aa;一起攻打申国而楚#-666kk;惊扰巴国的#-666kk;队。巴国#-666aa;背叛楚国,攻打那处,予以占领,接着攻打楚都的城门。阎敖游过了涌湖逃走,楚文王把他杀死,他的族#-666aa;起而作乱。冬,巴国人乘乱攻打楚国。 |
扩展阅读
【注释】
①十有八年:公元前676年。
②戎:南戎。见隐公二年注。济西:济水之西。
③蜮(yù):食稻叶的虫。
【注释】
①虢公:虢公醜。晋侯:武公子献公诡诸。
②醴:甜酒。
③宥:回敬。
④瑴:亦作珏,玉一对。
⑤假:借。假#-666aa;,即不按规定给#-666aa;。虢公与晋侯二#-666aa;爵位不同,但赏赐一样,所以说“以礼假人”,是“非礼”。
【注释】
①郑伯:郑厉公。原庄公:周卿士。
②讳之:因戎来袭鲁而鲁不知,所以讳言其来。
【注释】
①权:国名,子姓,地在今湖北当阳县东南。
②鬥缗:楚大夫。尹之:以权为县,以鬥缗为县尹。
③那处:楚地,在今湖北荆门县东南。
④阎敖:楚大夫。
⑤涌:湖名,即今湖北监利县东南乾港湖。逸: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