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公二十七年原文解释
原文(一)
(经)
翻译(一)
(经)
原文(二)
二十有七年春①,公会杞伯姬于洮②。
翻译(二)
二十七年春,庄公与杞伯姬在洮地相会。
原文(三)
夏六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郑伯③,同盟于幽。
翻译(三)
夏六月,庄公与齐桓公、宋桓公、陈宣公、郑文公相会,一起在幽地结盟。
原文(四)
秋,公子友如陈,葬原仲④。
翻译(四)
秋,公子友去陈国,参加原仲的葬礼。
原文(五)
冬,杞伯姬来⑤。
翻译(五)
冬,杞伯姬回娘家探亲。
原文(六)
莒庆来逆叔姬⑥。
翻译(六)
莒庆来我国迎娶叔姬。
原文(七)
杞伯来朝⑦。
翻译(七)
杞惠公来我国朝见。
原文(八)
公会齐侯于城濮⑧。
翻译(八)
庄公与齐桓公在城濮相会。
原文(九)
(传)
翻译(九)
(传)
原文(十)
二十七年春,公会杞伯姬于洮,非事也①。天子非展义不巡守②,诸侯非民事不举,卿非君命不越竟③。
翻译(十)
二十七年春,庄公与杞伯姬在洮地相会,与民事无关。天子不是为宣扬德义不出外巡察,诸侯不是为民事不出行,卿不是君王命令不出国。
原文(十一)
夏,同盟于幽,陈、郑服也。
翻译(十一)
夏,一起在幽地结盟,是由于陈国、郑国顺#-666hh;。
原文(十二)
秋,公子友如陈,葬原仲,非礼也。原仲,季友之旧也。
翻译(十二)
秋,公子友去陈国,参加原仲的葬礼,这是不#-666ff;乎礼的。原仲,是公子友的朋友。
原文(十三)
冬,杞伯姬来,归宁也。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④。夫人归宁曰如某,出曰归于某。
翻译(十三)
冬,杞伯姬来,是说她回娘家。凡是诸侯的女儿,回娘家叫做“来”,被丈夫家休弃叫做“来归”。本国国君夫#-666aa;回娘家叫做“去某地”,被丈夫家休弃叫做“归某地”。
原文(十四)
晋侯将伐虢,士蒍曰:“不可。虢公骄,若骤得胜于我,必弃其民。无众而后伐之,欲御我谁与①?夫礼乐慈爱,战所畜也②。夫民让事、乐和、爱亲、哀丧而后可用也。虢弗畜也,亟战将饥③。”
翻译(十四)
晋献公准备攻打虢国,士蒍说:“不行。虢公骄横,如果一下子与我国交战而得胜,必然会抛弃他的#-666aa;民。他没有#-666aa;民扶持然后我们去攻打他,有谁会跟从他抵御我们?礼乐慈爱,是战争所应当具备的条件。#-666aa;民谦让、和协、对亲属爱护、对死者哀悼,然后可以使用。这些虢国都不具备,屡次对外作战,人民将会缺乏士气。”
原文(十五)
王使召伯廖赐齐侯命④,且请伐卫,以其立子颓也。
翻译(十五)
周惠王派遣召伯廖赐齐桓公宠命,并请求他攻打卫国,因为卫国拥立子颓为国君。
原文 | 翻译 |
(经) | (经) |
二十有七年春,公会杞伯姬于洮。 | 二十七年春,庄公与杞伯姬在洮地相会。 |
夏六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郑伯,同盟于幽。 | 夏六月,庄公与齐桓公、宋桓公、陈宣公、郑文公相会,一起在幽地结盟。 |
秋,公子友如陈,葬原仲。 | 秋,公子友去陈国,参加原仲的葬礼。 |
冬,杞伯姬来。 | 冬,杞伯姬回娘家探亲。 |
莒庆来逆叔姬。 | 莒庆来我国迎娶叔姬。 |
杞伯来朝。 | 杞惠公来我国朝见。 |
公会齐侯于城濮。 | 庄公与齐桓公在城濮相会。 |
(传) | (传) |
二十七年春,公会杞伯姬于洮,非事也。天子非展义不巡守,诸侯非民事不举,卿非君命不越竟。 | 二十七年春,庄公与杞伯姬在洮地相会,与民事无关。天子不是为宣扬德义不出外巡察,诸侯不是为民事不出行,卿不是君王命令不出国。 |
夏,同盟于幽,陈、郑服也。 | 夏,一起在幽地结盟,是由于陈国、郑国顺#-666hh;。 |
秋,公子友如陈,葬原仲,非礼也。原仲,季友之旧也。 | 秋,公子友去陈国,参加原仲的葬礼,这是不#-666ff;乎礼的。原仲,是公子友的朋友。 |
冬,杞伯姬来,归宁也。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夫人归宁曰如某,出曰归于某。 | 冬,杞伯姬来,是说她回娘家。凡是诸侯的女儿,回娘家叫做“来”,被丈夫家休弃叫做“来归”。本国国君夫#-666aa;回娘家叫做“去某地”,被丈夫家休弃叫做“归某地”。 |
晋侯将伐虢,士蒍曰:“不可。虢公骄,若骤得胜于我,必弃其民。无众而后伐之,欲御我谁与?夫礼乐慈爱,战所畜也。夫民让事、乐和、爱亲、哀丧而后可用也。虢弗畜也,亟战将饥。” | 晋献公准备攻打虢国,士蒍说:“不行。虢公骄横,如果一下子与我国交战而得胜,必然会抛弃他的#-666aa;民。他没有#-666aa;民扶持然后我们去攻打他,有谁会跟从他抵御我们?礼乐慈爱,是战争所应当具备的条件。#-666aa;民谦让、和协、对亲属爱护、对死者哀悼,然后可以使用。这些虢国都不具备,屡次对外作战,人民将会缺乏士气。” |
王使召伯廖赐齐侯命,且请伐卫,以其立子颓也。 | 周惠王派遣召伯廖赐齐桓公宠命,并请求他攻打卫国,因为卫国拥立子颓为国君。 |
扩展阅读
【注释】
①二十有七年:公元前667年。
②洮:鲁地,在今山东旧濮阳县西南。
③齐侯:齐桓公。宋公:宋桓公。陈侯:陈宣公。郑伯:郑文公。
④原仲:陈大夫。
⑤来:女子归宁,即回娘家。
⑥庆:莒大夫。
⑦杞伯:杞惠公。
⑧城濮:卫地,在今山东旧濮县(今范阳)南。
【注释】
①非事:与民事无关。
②展义:宣扬德义。
③竟:同“境”。
④出:见弃于夫家。来归:来而不再返回。
【注释】
①与:从。
②畜:具备。
③饥:指没有士气。
④召伯廖:周惠王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