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公三年原文解释
原文(一)
(经)
翻译(一)
(经)
原文(二)
三年春①,王正月,不雨。
翻译(二)
三年春,周历正月,没有下雨。
原文(三)
夏四月,不雨。
翻译(三)
夏四月,没有下雨。
原文(四)
徐人取舒②。
翻译(四)
徐国#-666aa;攻取了舒国。
原文(五)
六月,雨。
翻译(五)
六月,下雨。
原文(六)
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谷③。
翻译(六)
秋,齐桓公、宋桓公和江、黄二国国君在阳谷相会。
原文(七)
冬,公子友如齐莅盟。
翻译(七)
冬,公子友去齐国参加会盟。
原文(八)
楚人伐郑。
翻译(八)
楚国#-666aa;攻打郑国。
原文(九)
(传)
翻译(九)
(传)
原文(十)
三年春,不雨。夏六月,雨。自十月不雨至于五月,不曰旱,不为灾也。
翻译(十)
三年春,没有下雨。夏六月,下雨。自十月不下雨一直持续到五月,《春秋》不记载旱,是因为没有成灾。
原文(十一)
秋,会于阳谷,谋伐楚也。
翻译(十一)
秋,在阳谷相会,这是为了商讨进攻楚国。
原文(十二)
齐侯为阳谷之会,来寻盟①。冬,公子友如齐莅盟。
翻译(十二)
齐桓公为了阳谷会盟的事,派#-666aa;来我国重温旧好。冬,公子友去齐国参加会盟。
原文(十三)
楚人伐郑,郑伯欲成。孔叔不可①,曰:“齐方勤我②,弃德不祥。”
翻译(十三)
楚国#-666aa;攻打郑国,郑文公想与楚国讲和,孔叔不同意,说:“齐国正为我国勤劳,丢弃他们的恩德是不祥的事。”
原文(十四)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翻译(十四)
齐桓公与蔡姬在园子里坐船游玩,蔡姬有意把船摇晃不停与桓公开玩笑。桓公害怕,脸色都变了,令她停下,她不听。桓公发怒,把蔡姬送回蔡国,但没有断绝关系。蔡国#-666aa;把蔡姬嫁给了别的国家。
原文 | 翻译 |
(经) | (经) |
三年春,王正月,不雨。 | 三年春,周历正月,没有下雨。 |
夏四月,不雨。 | 夏四月,没有下雨。 |
徐人取舒。 | 徐国#-666aa;攻取了舒国。 |
六月,雨。 | 六月,下雨。 |
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谷。 | 秋,齐桓公、宋桓公和江、黄二国国君在阳谷相会。 |
冬,公子友如齐莅盟。 | 冬,公子友去齐国参加会盟。 |
楚人伐郑。 | 楚国#-666aa;攻打郑国。 |
(传) | (传) |
三年春,不雨。夏六月,雨。自十月不雨至于五月,不曰旱,不为灾也。 | 三年春,没有下雨。夏六月,下雨。自十月不下雨一直持续到五月,《春秋》不记载旱,是因为没有成灾。 |
秋,会于阳谷,谋伐楚也。 | 秋,在阳谷相会,这是为了商讨进攻楚国。 |
齐侯为阳谷之会,来寻盟。冬,公子友如齐莅盟。 | 齐桓公为了阳谷会盟的事,派#-666aa;来我国重温旧好。冬,公子友去齐国参加会盟。 |
楚人伐郑,郑伯欲成。孔叔不可,曰:“齐方勤我,弃德不祥。” | 楚国#-666aa;攻打郑国,郑文公想与楚国讲和,孔叔不同意,说:“齐国正为我国勤劳,丢弃他们的恩德是不祥的事。” |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之绝也。蔡人嫁之。 | 齐桓公与蔡姬在园子里坐船游玩,蔡姬有意把船摇晃不停与桓公开玩笑。桓公害怕,脸色都变了,令她停下,她不听。桓公发怒,把蔡姬送回蔡国,但没有断绝关系。蔡国#-666aa;把蔡姬嫁给了别的国家。 |
扩展阅读
【注释】
①三年:公元前657年。
②舒:国名,偃姓。地在今安徽舒城县一带。
③齐侯:齐桓公。宋公:宋桓公。阳谷:今山东阳谷县。
【注释】
①来寻盟:派#-666aa;来重温旧好。
【注释】
①孔叔:郑大夫。
②勤:劳。勤我,为我勤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