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左传》 » 僖公 > 僖公五年

僖公五年原文解释

原文(一)

(经)

翻译(一)

(经)

原文(二)

五年春,晋侯杀其世子申生

翻译(二)

五年春,晋献公杀死他的太子申生。

原文(三)

杞伯姬来,朝其子

翻译(三)

杞伯姬回国探亲,带她的儿子来朝见。

原文(四)

夏,公孙兹如牟

翻译(四)

夏,公孙兹去牟国。

原文(五)

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于首止

翻译(五)

僖公与齐桓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昭公在首止与周太子相会。

原文(六)

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止。

翻译(六)

秋八月,诸侯在首止结盟。

原文(七)

郑伯逃归,不盟。

翻译(七)

郑文公逃回国,没有参加结盟。

原文(八)

楚人灭弦,弦子奔黄。

翻译(八)

楚国#-666aa;灭亡弦国,弦国国君逃亡到黄国。

原文(九)

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翻译(九)

九月戊申朔,发生日食。

原文(十)

冬,晋人执虞公。

翻译(十)

冬,晋国#-666aa;抓住虞公。

原文(十一)

(传)

翻译(十一)

(传)

原文(十二)

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翻译(十二)

五年春,周历正月辛亥朔,冬至。僖公在太庙听政后,于是登上观台观望云气,把它记录下来,这是#-666ff;乎礼的。凡是春#-666dd;、秋#-666dd;、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一定要记录云气颜色,是为了防备灾害的缘故。

原文(十三)

晋侯使以杀大子申生之故来告。初,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1〕,置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蒍稽首而对曰〔2〕:“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仇焉〔3〕。无戎而城〔4〕,仇必保焉〔5〕。寇仇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仇之保不忠,失忠与敬,何以事君?《诗》云〔6〕:‘怀德惟宁,宗子惟城〔7〕。’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8〕,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尨茸〔9〕,一国三公〔10〕,吾谁适从〔11〕?”及难,公使寺人披伐蒲〔12〕。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13〕。”乃徇曰〔14〕:“校者吾仇也。”逾垣而走。披斩其袪,遂出奔翟〔15〕

翻译(十三)

晋献公派#-666aa;来报告杀害太子申生的缘故。起初,晋献公派士蒍为两位公子建筑蒲与屈地的城墙,士蒍不慎重对待,材料中放进了木柴。夷吾向晋献公控告,献公派#-666aa;责备士蒍。士蒍稽首回答说:“臣子听说,没有丧事而忧戚,忧愁的事必定会找上门来;没有战事而筑城,敌#-666aa;一定会据以为保障。既然要成为敌人的保障,又干嘛要慎重对待!作为一位任职官员没执行好命令是对君王不敬,巩固敌人的保障是不忠。失去了忠和敬,怎么能事奉君王?《诗》说:‘心存道德便是安宁,公子们就是坚固的城墙。’君王只要修养德行而巩固公子们的地位,有什么城墙能够相比?三年之内将要用兵,又哪里用得上慎重行事?”退下来后作诗说:“狐皮袍子蓬松松,一个国家有三公,究竟哪个我该听从?”等到祸难发生,献公派寺人披攻打蒲邑。重耳说:“君父的命令不能抵抗。”于是宣令说:“谁抵抗谁就是我的敌人。”爬墙逃走,寺人披用刀砍下了他的袖口,重耳便逃亡到了翟国。

原文(十四)

夏,公孙兹如牟,娶焉。

翻译(十四)

夏,公孙兹去牟国,在那里娶了女子。

原文(十五)

会于首止,会王大子郑,谋宁周也

翻译(十五)

诸侯会于首止,与周太子郑会见,是为了商议安定周室。

原文(十六)

陈辕宣仲怨郑申侯之反己于召陵,故劝之城其赐邑,曰:“美城之,大名也,子孙不忘。吾助子请。”乃为之请于诸侯而城之,美。遂谮诸郑伯曰:“美城其赐邑,将以叛也。”申侯由是得罪。

翻译(十六)

陈国的辕涛涂怨恨郑国的申侯在召陵出卖他,因此劝申侯在他所赐的封地筑城,他说:“把城建筑得美观些,这样可以扩大名声,让子孙牢记。我帮助你请求。”于是为申侯向诸侯请求,建筑了城墙,建得很美观。辕涛涂就在郑文公面前诬陷申侯说:“申侯把自己所赐的封邑的城墙建得如此美观,是准备反叛。”申侯因此而得罪了郑文公。

原文(十七)

秋,诸侯盟。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孔叔止之曰:“国君不可以轻,轻则失亲。失亲患必至,病而乞盟,所丧多矣,君必悔之。”弗听,逃其师而归。

翻译(十七)

秋,诸侯会盟。周惠王派周公召见郑文公,说:“我安抚你,让你去跟随楚国,再让晋国辅助你,你就可以稍微得到安定了。”郑文公对周惠王的命令感到#guoxue666-com;兴,又害怕不去朝见齐国,因而逃回国不参加结盟。孔叔阻止他说:“国君不可以轻举妄动,轻举妄动会失去亲近的国家。失去了亲近的国家祸患一定会来到,陷入困境再去请求结盟,所失掉的就多了,君王一定会后悔这样做。”郑文公不听,丢下了随从的#-666kk;队逃回了国内。

原文(十八)

楚鬥穀於菟灭弦,弦子奔黄。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皆弦姻也。弦子恃之而不事楚,又不设备,故亡。

翻译(十八)

楚国鬥穀於菟灭亡了弦国,弦国国君逃亡到黄国。当时江、黄、道、柏四国正和齐国友好,这些国家都与弦国有姻亲关系。弦国国君凭借这点而不事奉楚国,又不设置防备,所以灭亡。

原文(十九)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1〕。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2〕,寇不可玩〔3〕,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4〕,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5〕,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6〕,大王之昭也〔7〕。大伯不从〔8〕,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9〕,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10〕。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11〕?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絜〔12〕,神必据我〔13〕。”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14〕:‘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15〕,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16〕。’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17〕,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18〕,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翻译(十九)

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必然跟着灭亡。晋国的侵略野心不能开启,外国的#-666kk;队不能轻易引进。一次已经太过#-666dd;了,怎么可以再有第二次呢?谚语说的‘辅与车互相依存,没了嘴唇牙齿就会寒冷’,就是指的虞国与虢国这样的情况啊。”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同宗,难道会害我吗?”宫之奇回答说:“太伯、虞仲,是太王的儿子。太伯没有跟从他父亲,所以没能继承王位。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任文王的卿士,对周室有勋劳,因#-666ii;封赏的记录保存在盟府。晋国连虢国也要灭掉,对虞国又有什么爱惜呢?再说虞与晋的关系能比桓、庄更亲吗?如果晋爱惜同宗的话,桓、庄的族#-666aa;有什么罪,却都被杀戮,还不是因为他们对自身有威胁吗?至亲的#-666aa;,因为受宠而使#-666aa;感到产生威胁,尚且要杀害他们,何况一个国家呢?”虞公说:“我祭#-666nn;的祭品既丰盛又清洁,#-666nn;一定会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臣子听说,鬼#-666nn;不固定亲近哪一个人,只保佑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说:‘皇天没有固定的亲近的人,只对有德行的人加以辅助。’又说:‘祭祀的禾黍并不香,美好的德行才香。’又说:‘人民不能改易祭祀的物品,只有德行才能充当祭品。’这样说来,没有德行,人民就不和,神灵也不肯享用他的祭品了。神灵所凭藉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攻取了虞国,而能够修明德行,向神灵献上这芳香的祭品,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虞公不听,答应晋国的使者借道。宫之奇带着他的族人离开虞国,说:“虞国等不到腊祭就要灭亡了,就是在这一次,晋国用不着再次出兵了。”

原文(二十)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对曰:“克之。”公曰:“何时?”对曰:“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旗。鹑之贲贲,天策焞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翻译(二十)

八月甲午,晋献公包围了上阳。献公问卜偃说:“我能获得成#-666ii;吗?”卜偃回答说:“一定能攻下来。”献公问:“在什么时候?”卜偃回答说:“童谣唱道:‘丙子的清晨,龙尾星隐伏不见。#-666kk;装威武整齐,把虢国的旗号抢到手间。鹑火星像只鸟儿,天策星光辉闪耀。鹑星出现在南方就整顿好队伍,虢公将在这时候逃跑。’这日子大概在九月、十月相交的时候。丙子日的清晨,太阳运行到尾星上,月亮在天策星上,鹑火星出现于南方,一定是这个日子。”

原文(二十一)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

翻译(二十一)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国灭亡了虢国。虢公丑逃往周都城。晋#-666kk;回国,在虞国小住,于是袭击虞国,把虞国灭亡了,抓住虞公与虞国大夫井伯,把井伯作为秦穆姬的陪嫁#-666aa;员。仍然祭祀虞国所祭祀的山川之#-666nn;,把虞国应该承担的职贡赋税交给周天子。

原文(二十二)

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且言易也。

翻译(二十二)

因此《春秋》记载说:“晋国#-666aa;抓住虞公。”这是归罪于虞公,而且表明事情进行得非常容易。

原文翻译

(经)

(经)

五年春,晋侯杀其世子申生。

五年春,晋献公杀死他的太子申生。

杞伯姬来,朝其子。

杞伯姬回国探亲,带她的儿子来朝见。

夏,公孙兹如牟。

夏,公孙兹去牟国。

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于首止。

僖公与齐桓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昭公在首止与周太子相会。

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止。

秋八月,诸侯在首止结盟。

郑伯逃归,不盟。

郑文公逃回国,没有参加结盟。

楚人灭弦,弦子奔黄。

楚国#-666aa;灭亡弦国,弦国国君逃亡到黄国。

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九月戊申朔,发生日食。

冬,晋人执虞公。

冬,晋国#-666aa;抓住虞公。

(传)

(传)

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五年春,周历正月辛亥朔,冬至。僖公在太庙听政后,于是登上观台观望云气,把它记录下来,这是#-666ff;乎礼的。凡是春#-666dd;、秋#-666dd;、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一定要记录云气颜色,是为了防备灾害的缘故。

晋侯使以杀大子申生之故来告。初,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蒍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仇焉。无戎而城,仇必保焉。寇仇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仇之保不忠,失忠与敬,何以事君?《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及难,公使寺人披伐蒲。重耳曰:“君父之命不校。”乃徇曰:“校者吾仇也。”逾垣而走。披斩其袪,遂出奔翟。

晋献公派#-666aa;来报告杀害太子申生的缘故。起初,晋献公派士蒍为两位公子建筑蒲与屈地的城墙,士蒍不慎重对待,材料中放进了木柴。夷吾向晋献公控告,献公派#-666aa;责备士蒍。士蒍稽首回答说:“臣子听说,没有丧事而忧戚,忧愁的事必定会找上门来;没有战事而筑城,敌#-666aa;一定会据以为保障。既然要成为敌人的保障,又干嘛要慎重对待!作为一位任职官员没执行好命令是对君王不敬,巩固敌人的保障是不忠。失去了忠和敬,怎么能事奉君王?《诗》说:‘心存道德便是安宁,公子们就是坚固的城墙。’君王只要修养德行而巩固公子们的地位,有什么城墙能够相比?三年之内将要用兵,又哪里用得上慎重行事?”退下来后作诗说:“狐皮袍子蓬松松,一个国家有三公,究竟哪个我该听从?”等到祸难发生,献公派寺人披攻打蒲邑。重耳说:“君父的命令不能抵抗。”于是宣令说:“谁抵抗谁就是我的敌人。”爬墙逃走,寺人披用刀砍下了他的袖口,重耳便逃亡到了翟国。

夏,公孙兹如牟,娶焉。

夏,公孙兹去牟国,在那里娶了女子。

会于首止,会王大子郑,谋宁周也。

诸侯会于首止,与周太子郑会见,是为了商议安定周室。

陈辕宣仲怨郑申侯之反己于召陵,故劝之城其赐邑,曰:“美城之,大名也,子孙不忘。吾助子请。”乃为之请于诸侯而城之,美。遂谮诸郑伯曰:“美城其赐邑,将以叛也。”申侯由是得罪。

陈国的辕涛涂怨恨郑国的申侯在召陵出卖他,因此劝申侯在他所赐的封地筑城,他说:“把城建筑得美观些,这样可以扩大名声,让子孙牢记。我帮助你请求。”于是为申侯向诸侯请求,建筑了城墙,建得很美观。辕涛涂就在郑文公面前诬陷申侯说:“申侯把自己所赐的封邑的城墙建得如此美观,是准备反叛。”申侯因此而得罪了郑文公。

秋,诸侯盟。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逃归不盟。孔叔止之曰:“国君不可以轻,轻则失亲。失亲患必至,病而乞盟,所丧多矣,君必悔之。”弗听,逃其师而归。

秋,诸侯会盟。周惠王派周公召见郑文公,说:“我安抚你,让你去跟随楚国,再让晋国辅助你,你就可以稍微得到安定了。”郑文公对周惠王的命令感到#guoxue666-com;兴,又害怕不去朝见齐国,因而逃回国不参加结盟。孔叔阻止他说:“国君不可以轻举妄动,轻举妄动会失去亲近的国家。失去了亲近的国家祸患一定会来到,陷入困境再去请求结盟,所失掉的就多了,君王一定会后悔这样做。”郑文公不听,丢下了随从的#-666kk;队逃回了国内。

楚鬥穀於菟灭弦,弦子奔黄。于是江、黄、道、柏方睦于齐,皆弦姻也。弦子恃之而不事楚,又不设备,故亡。

楚国鬥穀於菟灭亡了弦国,弦国国君逃亡到黄国。当时江、黄、道、柏四国正和齐国友好,这些国家都与弦国有姻亲关系。弦国国君凭借这点而不事奉楚国,又不设置防备,所以灭亡。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必然跟着灭亡。晋国的侵略野心不能开启,外国的#-666kk;队不能轻易引进。一次已经太过#-666dd;了,怎么可以再有第二次呢?谚语说的‘辅与车互相依存,没了嘴唇牙齿就会寒冷’,就是指的虞国与虢国这样的情况啊。”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同宗,难道会害我吗?”宫之奇回答说:“太伯、虞仲,是太王的儿子。太伯没有跟从他父亲,所以没能继承王位。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任文王的卿士,对周室有勋劳,因#-666ii;封赏的记录保存在盟府。晋国连虢国也要灭掉,对虞国又有什么爱惜呢?再说虞与晋的关系能比桓、庄更亲吗?如果晋爱惜同宗的话,桓、庄的族#-666aa;有什么罪,却都被杀戮,还不是因为他们对自身有威胁吗?至亲的#-666aa;,因为受宠而使#-666aa;感到产生威胁,尚且要杀害他们,何况一个国家呢?”虞公说:“我祭#-666nn;的祭品既丰盛又清洁,#-666nn;一定会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臣子听说,鬼#-666nn;不固定亲近哪一个人,只保佑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说:‘皇天没有固定的亲近的人,只对有德行的人加以辅助。’又说:‘祭祀的禾黍并不香,美好的德行才香。’又说:‘人民不能改易祭祀的物品,只有德行才能充当祭品。’这样说来,没有德行,人民就不和,神灵也不肯享用他的祭品了。神灵所凭藉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攻取了虞国,而能够修明德行,向神灵献上这芳香的祭品,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虞公不听,答应晋国的使者借道。宫之奇带着他的族人离开虞国,说:“虞国等不到腊祭就要灭亡了,就是在这一次,晋国用不着再次出兵了。”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对曰:“克之。”公曰:“何时?”对曰:“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旗。鹑之贲贲,天策焞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八月甲午,晋献公包围了上阳。献公问卜偃说:“我能获得成#-666ii;吗?”卜偃回答说:“一定能攻下来。”献公问:“在什么时候?”卜偃回答说:“童谣唱道:‘丙子的清晨,龙尾星隐伏不见。#-666kk;装威武整齐,把虢国的旗号抢到手间。鹑火星像只鸟儿,天策星光辉闪耀。鹑星出现在南方就整顿好队伍,虢公将在这时候逃跑。’这日子大概在九月、十月相交的时候。丙子日的清晨,太阳运行到尾星上,月亮在天策星上,鹑火星出现于南方,一定是这个日子。”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国灭亡了虢国。虢公丑逃往周都城。晋#-666kk;回国,在虞国小住,于是袭击虞国,把虞国灭亡了,抓住虞公与虞国大夫井伯,把井伯作为秦穆姬的陪嫁#-666aa;员。仍然祭祀虞国所祭祀的山川之#-666nn;,把虞国应该承担的职贡赋税交给周天子。

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且言易也。

因此《春秋》记载说:“晋国#-666aa;抓住虞公。”这是归罪于虞公,而且表明事情进行得非常容易。

扩展阅读

【注释】

五年:公元前655年。

申生死于去岁冬,《春秋》记载是根据晋国来报告的时间。

朝其子:带其子来朝。

牟:鲁之邻国。见桓公十五年注。

齐侯:齐桓公。宋公:宋桓公。陈侯:陈宣公。卫侯:卫文公。郑伯:郑文公。许男:许僖公。曹伯:曹昭公。王世子:周惠王太子郑。首止:卫地。见桓公十八年注。

弦:国名,姬姓,地在今河南潢川县北。

【注释】

日南至:即冬至日。

视朔:诸侯于每月朔日(初一)告庙,称告朔;然后于太庙听一月之政事,谓视朔。

观台:宫门前#guoxue666-com;台上的门屋。一说即太庙中的台。

#-666dd;:春#-666dd;、秋#-666dd;。至:夏至、冬至。启:立春、立夏。闭:立秋、立冬,因阴气用事,故称闭,与阳气用事为启对。

云物:云气的颜色。古以云气颜色以占吉凶。

【注释】

〔1〕不慎:不慎重。古代筑城,以木板为框,中实泥土,今将筑城木材中杂以薪(柴),所以说“不慎”。

〔2〕稽首:俯首下拜至地,是最敬重的礼。

〔3〕仇:应、对。

〔4〕戎:战争、兵事。

〔5〕仇必保:言城为寇仇所保障、凭藉。

〔6〕诗云:出《诗·大雅·板》。

〔7〕宗子:群公子。

〔8〕寻:用。

〔9〕尨茸:同“蒙茸”。

〔10〕三公:或以为指献公、重耳、夷吾。以意推之,当指尊贵者很多,犹如狐裘蒙茸。

〔11〕适:专。适从,听从谁。

〔12〕#-666aa;披:宦官,一作“寺#-666aa;勃鞮”。

〔13〕校:对敌,抵抗。

〔14〕徇:宣示。

〔15〕翟:即狄,此指邻晋国的狄地。

【注释】

宁周:安定周室。时周太子郑因惠后宠少子带,地位不宁,故齐桓公作首丘之会,以巩固太子地位。这次会议不出于周惠王的意思,所以周惠王使郑伯逃盟。

辕宣仲:即辕涛涂。

【注释】

抚:安抚。

轻:轻举妄动。

【注释】

道:国名,地当在今河南确山县北,或云在息县西南。柏:国名,地在今河南舞阳县。

【注释】

〔1〕表:外围,屏障。

〔2〕启:启发,开端。

〔3〕玩:忽视。

〔4〕辅:车箱两边的夹板。一说辅为面颊而车为牙床。

〔5〕宗:同宗。二国均姬姓。

〔6〕大伯:即泰伯,周太王长子,吴始祖。虞仲:泰伯之弟,与泰伯一起逃往江南。

〔7〕大王:周太王,即古公亶父,周文王之祖父。昭:古代宗庙#-666nn;主排列#-666dd;昭、穆两行,昭左穆右,始祖后第一代为昭,第二代为穆,依次而推。泰伯、虞仲为太王之子,故云“昭”。

〔8〕不从:不跟从他父亲。泰伯避位逃江南。

〔9〕王季:后稷十三代孙,排位为昭,虢仲、虢叔为其子,排位为穆,二#-666aa;为东虢、西虢始封国君。

〔10〕盟府:主管策勋封赏盟约的官府。

〔11〕桓:曲沃桓叔,晋献公曾祖父。庄:曲沃庄伯,晋献公祖父。二族被晋献公杀尽。

〔12〕絜:同“洁”。

〔13〕据:依从,凭借。

〔14〕周书:载周历史之书,已佚。

〔15〕黍稷:指祭祀用的谷类。

〔16〕繄:是。

〔17〕冯依:凭借,依靠。

〔18〕腊:年终时的祭祀。

【注释】

上阳:虢国都城,在今河南陕县南。

丙:指丙子。

龙尾:指尾宿,为苍龙七宿之六。辰:日月之会。伏辰,指日行至尾,光为日夺,伏而不见。

#-666hh;:当作“袀#-666hh;”,戎#-666hh;,黑色。振振:盛貌。

取虢之旗:古战以取得对方旗为荣,取旗即获胜。

鹑:鹑火,柳宿,为朱鸟七宿之三。贲贲:状柳宿形状。

天策:傅说星。焞(tūn)焞:光盛貌。

火中:指鹑星出现于南方。成#-666kk;:勒兵整旅。

其:将要。

【注释】

冬十二月丙子朔:此用周历,即夏历十月初一。

京师:王城,周都城,即今河南洛阳。

馆:客舍。这里作动词,意为居住。

井伯:虞大夫。

媵:陪嫁。秦穆姬:晋献公女,秦穆公夫#-666aa;

职贡:职役赋税等。

下一篇:僖公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