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左传》 » 文公 > 文公六年

文公六年原文解释

原文(一)

(经)

翻译(一)

(经)

原文(二)

六年春,葬许僖公。

翻译(二)

六年春,安葬许僖公。

原文(三)

夏,季孙行父如晋

翻译(三)

夏,季孙行父去晋国。

原文(四)

秋,季孙行父如晋。

翻译(四)

秋,季孙行父去晋国。

原文(五)

八月乙亥,晋侯驩卒。

翻译(五)

八月乙亥,晋襄公驩去世。

原文(六)

冬十月,公子遂如晋,葬晋襄公。

翻译(六)

冬十月,公子遂去晋国,参加晋襄公葬礼。

原文(七)

晋杀其大夫阳处父。

翻译(七)

晋国杀死他们的大夫阳处父。

原文(八)

晋狐射姑出奔狄

翻译(八)

晋狐射姑逃亡到狄。

原文(九)

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

翻译(九)

闰月,没举行告朔仪式,仍然举行朝庙。

原文(十)

(传)

翻译(十)

(传)

原文(十一)

六年春,晋蒐于夷〔1〕,舍二军〔2〕。使狐射姑将中军,赵盾佐之〔3〕。阳处父至自温,改蒐于董〔4〕,易中军。阳子,成季之属也〔5〕,故党于赵氏,且谓赵盾能,曰:“使能,国之利也。”是以上之。宣子于是乎始为国政〔6〕,制事典〔7〕,正法罪〔8〕,辟狱刑〔9〕,董逋逃〔10〕,由质要〔11〕,治旧洿〔12〕,本秩礼〔13〕,续常职〔14〕,出滞淹〔15〕。既成,以授大傅阳子与大师贾佗〔16〕,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

翻译(十一)

六年春,晋国在夷地阅兵,裁减二#-666kk;,任命狐射姑率领中#-666kk;,赵盾辅佐他。阳处父从温地来,改在董地阅兵,调换中#-666kk;元帅。阳处父是赵衰的部下,所以偏袒赵氏,而且认为赵盾有才能,说:“任用有才能的#-666aa;,是国家的利益。”所以提升赵盾为中军元帅。赵盾从这时候开始执掌国政,制订章程规则,修订刑法律令,清理狱囚积案,督促追捕逃犯,使用契约账册,清除旧政弊端,纠正混乱的等级制度,恢复废除的官职,荐举任用沉沦的贤#-666aa;。政令法规制订后,交给太傅阳处父和太师贾佗,请他们在晋国施行,作为经常施行的法律。

原文(十二)

臧文仲以陈、卫之睦也,欲求好于陈。夏,季文子聘于陈,且娶焉。

翻译(十二)

臧文仲因为陈、卫二国和睦,想要与陈国友好。夏,季文子到陈国去聘问,并且娶陈女为妻。

原文(十三)

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君子曰:“秦穆之不为盟主也宜哉!死而弃民。先王违世,犹诒之法,而况夺之善人乎!《诗》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无善人之谓。若之何夺之?”

翻译(十三)

秦穆公任好去世,用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鍼虎殉葬,这三#-666aa;都是秦国的贤良。国内的#-666aa;哀悼他们,为他们赋《黄鸟》。君子说:“秦穆公没有做到盟主是恰当的!他死了后还对#-666aa;民不利。先代君王去世时,还留下了法则,而何况夺去有利于百姓的好人呢!《诗》说:‘贤人的去世,使国家得到伤害。’这是说伤感失去了贤人。失去尚且如此,怎么还去夺走他们呢?”

原文(十四)

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并建圣哲,树之风声,分之采物,著之话言,为之律度,陈之艺极,引之表仪,予之法制,告之训典,教之防利,委之常秩,道之礼则,使无失其土宜,众隶赖之,而后即命。圣王同之。今纵无法以遗后嗣,而又收其良以死,难以在上矣。君子是以知秦之不复东征也。

翻译(十四)

古代的帝王明白自己不可能长生不老,所以广泛选任贤能,为他们树立风化声教,按等级#-666dd;给他们不同的旌旗#-666hh;装,把他们的有益的话著录成书,为他们制订法度,对他们公布准则,设立表率作为他们的引导,给予规章制度让他们使用,告诉他们祖先的训示,教导他们廉政不谋私利,委任他们一定的官职,训导他们行为#-666ff;乎礼仪,让他们不要违背各地的民俗风物,让大家都信赖他们,然后才离开世上。这点圣#-666aa;与先王相同。如今既没有法则留给后代借鉴,反而又使他们中的贤良殉葬而死,这就难以处在君王的位子上了。君子因此而知道秦国不能够再向东征伐了。

原文(十五)

秋,季文子将聘于晋,使求遭丧之礼以行。其人曰:“将焉用之?”文子曰:“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无之,实难。过求何害?”

翻译(十五)

秋,季文子将去晋国聘问,派#-666aa;求取遇到丧事所应备的应用物品。那#-666aa;说:“准备用在什么地方?”文子说:“准备好应付意外的需要,这是古#-666aa;的好教训。一旦要用却没有,就陷入困境。备而不用又有什么妨害?”

原文(十六)

八月乙亥,晋襄公卒。灵公少,晋人以难故〔1〕,欲立长君。赵孟曰〔2〕:“立公子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3〕,且近于秦。秦,旧好也。置善则固,事长则顺,立爱则孝,结旧则安。为难故,故欲立长君,有此四德者,难必抒矣。”贾季曰:“不如立公子乐。辰嬴嬖于二君〔4〕,立其子,民必安之。”赵孟曰:“辰嬴贱,班在九人〔5〕,其子何震之有〔6〕?且为二嬖〔7〕,淫也。为先君子,不能求大而出在小国,辟也〔8〕。母淫子辟,无威。陈小而远〔9〕,无援,将何安焉?杜祁以君故〔10〕,让偪姞而上之,以狄故〔11〕,让季隗而己次之。故班在四。先君是以爱其子而仕诸秦,为亚卿焉。秦大而近,足以为援,母义子爱,足以威民,立之不亦可乎?”使先蔑、士会如秦,逆公子雍。贾季亦使召公子乐于陈,赵孟使杀诸郫〔12〕。贾季怨阳子之易其班也〔13〕,而知其无援于晋也,九月,贾季使续鞫居杀阳处父。书曰:“晋杀其大夫。”侵官也〔14〕

翻译(十六)

八月乙亥,晋襄公去世。灵公幼小,晋国#-666aa;因为国家有难,想立年长的#-666aa;为国君。赵盾说:“立公子雍。他乐于为善而又年长,先君文公喜爱他,而且他得到秦国的亲近。秦国,是我国的老朋友了。安排善良的#-666aa;地位便能巩固,事奉年长的人别人就顺#-666hh;,立先君所爱的人便#-666ff;乎孝道,结交老朋友国家就安定。因为国家有难,所以要立年长的人为国君,他有这四项德行,祸难一定会得到缓解了。”贾季说:“不如立公子乐。辰嬴受到两个君王的宠爱,立她的儿子,人民一定会安定。”赵孟说:“辰嬴地位卑贱,位子排在第九,她的儿子有什么威望?并且她被两个国君宠爱,是#-666gg;荡。作为先君的儿子,不能够求得大国庇护而出居小国,这是卑陋。母亲#-666gg;荡而儿子卑陋,就没有威望。陈国小而且离得远,有事不能援助,怎么能巩固地位呢?杜祁因为国君的缘故,逊让偪姞而使她位居自己之上;因为狄人的缘故,逊让季隗而自己位居其下,所以排名第四。先君因为这个原因而喜爱她的儿子,让他出仕秦国,官做到亚卿。秦国大而且离我们近,有事足以救援,母亲有道义而儿子得到先君喜爱,足以威临人民,立他为君不也是可以的吗?”派先蔑、士会去秦国,迎接公子雍。贾季也派人到陈国召回公子乐,赵孟派人在郫地把他杀了。贾季怨恨阳处父撤销他中#-666kk;元帅的职务,而且知道他在晋国没有人援助,九月,贾季派续鞫居杀死了阳处父。《春秋》记载“晋国杀死他们的大夫”不说是贾季,是因为阳处父逾越了职权。

原文(十七)

冬十月,襄仲如晋,葬襄公。

翻译(十七)

冬十月,襄仲去晋国,参加晋襄公葬礼。

原文(十八)

十一月丙寅,晋杀续简伯。贾季奔狄。宣子使臾骈送其帑。夷之蒐,贾季戮臾骈,臾骈之人欲尽杀贾氏以报焉。臾骈曰:“不可。吾闻前志有之曰‘敌惠敌怨,不在后嗣’,忠之道也。夫子礼于贾季,我以其宠报私怨,无乃不可乎?介人之宠,非勇也。损怨益仇,非知也。以私害公,非忠也。释此三者,何以事夫子?”尽具其帑,与其器用财贿,亲帅扞之,送致诸竟

翻译(十八)

十一月丙寅,晋国杀死续鞫居。贾季逃亡到狄。宣子派臾骈让他送去贾季的妻子。在夷地阅兵的时候,贾季曾经侮辱臾骈,臾骈手下的#-666aa;想把贾家的#-666aa;全都杀了以报仇。臾骈说:“不可以。我听说以前的志书上有这样的话:‘对#-666aa;有恩惠不要指望他的后代偿还,对人有仇怨不要向他的后代报复。’这#-666ff;乎忠诚之道。赵盾对贾季以礼相待,我因为受到他的宠信而报复私人的仇怨,这恐怕不行吧?凭借受到人家的宠信而报怨,这不是勇敢。为宣泄自己的怨气而增加仇恨,这不是明智。因为私事妨害公务,这不是忠诚。丢弃了这三者,怎么事奉赵盾呢?”因此集中了贾季所有的家眷以及器用财货,亲自带人保卫,送到边境上。

原文(十九)

闰月不告朔,非礼也。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不告闰朔,弃时政也,何以为民

翻译(十九)

闰月没举行告朔仪式,这是不#-666ff;乎礼的。闰用来校正四季时辰,四时是安排农业生产的根据,农业生产#-666ff;时能使#-666aa;民富足,养活#-666aa;民的方法,就是在此了。不举行闰月告朔仪式,是丢弃了施政的时令,怎么治理#-666aa;民?

原文翻译

(经)

(经)

六年春,葬许僖公。

六年春,安葬许僖公。

夏,季孙行父如晋。

夏,季孙行父去晋国。

秋,季孙行父如晋。

秋,季孙行父去晋国。

八月乙亥,晋侯驩卒。

八月乙亥,晋襄公驩去世。

冬十月,公子遂如晋,葬晋襄公。

冬十月,公子遂去晋国,参加晋襄公葬礼。

晋杀其大夫阳处父。

晋国杀死他们的大夫阳处父。

晋狐射姑出奔狄。

晋狐射姑逃亡到狄。

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

闰月,没举行告朔仪式,仍然举行朝庙。

(传)

(传)

六年春,晋蒐于夷,舍二军。使狐射姑将中军,赵盾佐之。阳处父至自温,改蒐于董,易中军。阳子,成季之属也,故党于赵氏,且谓赵盾能,曰:“使能,国之利也。”是以上之。宣子于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狱刑,董逋逃,由质要,治旧洿,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既成,以授大傅阳子与大师贾佗,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

六年春,晋国在夷地阅兵,裁减二#-666kk;,任命狐射姑率领中#-666kk;,赵盾辅佐他。阳处父从温地来,改在董地阅兵,调换中#-666kk;元帅。阳处父是赵衰的部下,所以偏袒赵氏,而且认为赵盾有才能,说:“任用有才能的#-666aa;,是国家的利益。”所以提升赵盾为中军元帅。赵盾从这时候开始执掌国政,制订章程规则,修订刑法律令,清理狱囚积案,督促追捕逃犯,使用契约账册,清除旧政弊端,纠正混乱的等级制度,恢复废除的官职,荐举任用沉沦的贤#-666aa;。政令法规制订后,交给太傅阳处父和太师贾佗,请他们在晋国施行,作为经常施行的法律。

臧文仲以陈、卫之睦也,欲求好于陈。夏,季文子聘于陈,且娶焉。

臧文仲因为陈、卫二国和睦,想要与陈国友好。夏,季文子到陈国去聘问,并且娶陈女为妻。

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君子曰:“秦穆之不为盟主也宜哉!死而弃民。先王违世,犹诒之法,而况夺之善人乎!《诗》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无善人之谓。若之何夺之?”

秦穆公任好去世,用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鍼虎殉葬,这三#-666aa;都是秦国的贤良。国内的#-666aa;哀悼他们,为他们赋《黄鸟》。君子说:“秦穆公没有做到盟主是恰当的!他死了后还对#-666aa;民不利。先代君王去世时,还留下了法则,而何况夺去有利于百姓的好人呢!《诗》说:‘贤人的去世,使国家得到伤害。’这是说伤感失去了贤人。失去尚且如此,怎么还去夺走他们呢?”

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并建圣哲,树之风声,分之采物,著之话言,为之律度,陈之艺极,引之表仪,予之法制,告之训典,教之防利,委之常秩,道之礼则,使无失其土宜,众隶赖之,而后即命。圣王同之。今纵无法以遗后嗣,而又收其良以死,难以在上矣。君子是以知秦之不复东征也。

古代的帝王明白自己不可能长生不老,所以广泛选任贤能,为他们树立风化声教,按等级#-666dd;给他们不同的旌旗#-666hh;装,把他们的有益的话著录成书,为他们制订法度,对他们公布准则,设立表率作为他们的引导,给予规章制度让他们使用,告诉他们祖先的训示,教导他们廉政不谋私利,委任他们一定的官职,训导他们行为#-666ff;乎礼仪,让他们不要违背各地的民俗风物,让大家都信赖他们,然后才离开世上。这点圣#-666aa;与先王相同。如今既没有法则留给后代借鉴,反而又使他们中的贤良殉葬而死,这就难以处在君王的位子上了。君子因此而知道秦国不能够再向东征伐了。

秋,季文子将聘于晋,使求遭丧之礼以行。其人曰:“将焉用之?”文子曰:“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无之,实难。过求何害?”

秋,季文子将去晋国聘问,派#-666aa;求取遇到丧事所应备的应用物品。那#-666aa;说:“准备用在什么地方?”文子说:“准备好应付意外的需要,这是古#-666aa;的好教训。一旦要用却没有,就陷入困境。备而不用又有什么妨害?”

八月乙亥,晋襄公卒。灵公少,晋人以难故,欲立长君。赵孟曰:“立公子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旧好也。置善则固,事长则顺,立爱则孝,结旧则安。为难故,故欲立长君,有此四德者,难必抒矣。”贾季曰:“不如立公子乐。辰嬴嬖于二君,立其子,民必安之。”赵孟曰:“辰嬴贱,班在九人,其子何震之有?且为二嬖,淫也。为先君子,不能求大而出在小国,辟也。母淫子辟,无威。陈小而远,无援,将何安焉?杜祁以君故,让偪姞而上之,以狄故,让季隗而己次之。故班在四。先君是以爱其子而仕诸秦,为亚卿焉。秦大而近,足以为援,母义子爱,足以威民,立之不亦可乎?”使先蔑、士会如秦,逆公子雍。贾季亦使召公子乐于陈,赵孟使杀诸郫。贾季怨阳子之易其班也,而知其无援于晋也,九月,贾季使续鞫居杀阳处父。书曰:“晋杀其大夫。”侵官也。

八月乙亥,晋襄公去世。灵公幼小,晋国#-666aa;因为国家有难,想立年长的#-666aa;为国君。赵盾说:“立公子雍。他乐于为善而又年长,先君文公喜爱他,而且他得到秦国的亲近。秦国,是我国的老朋友了。安排善良的#-666aa;地位便能巩固,事奉年长的人别人就顺#-666hh;,立先君所爱的人便#-666ff;乎孝道,结交老朋友国家就安定。因为国家有难,所以要立年长的人为国君,他有这四项德行,祸难一定会得到缓解了。”贾季说:“不如立公子乐。辰嬴受到两个君王的宠爱,立她的儿子,人民一定会安定。”赵孟说:“辰嬴地位卑贱,位子排在第九,她的儿子有什么威望?并且她被两个国君宠爱,是#-666gg;荡。作为先君的儿子,不能够求得大国庇护而出居小国,这是卑陋。母亲#-666gg;荡而儿子卑陋,就没有威望。陈国小而且离得远,有事不能援助,怎么能巩固地位呢?杜祁因为国君的缘故,逊让偪姞而使她位居自己之上;因为狄人的缘故,逊让季隗而自己位居其下,所以排名第四。先君因为这个原因而喜爱她的儿子,让他出仕秦国,官做到亚卿。秦国大而且离我们近,有事足以救援,母亲有道义而儿子得到先君喜爱,足以威临人民,立他为君不也是可以的吗?”派先蔑、士会去秦国,迎接公子雍。贾季也派人到陈国召回公子乐,赵孟派人在郫地把他杀了。贾季怨恨阳处父撤销他中#-666kk;元帅的职务,而且知道他在晋国没有人援助,九月,贾季派续鞫居杀死了阳处父。《春秋》记载“晋国杀死他们的大夫”不说是贾季,是因为阳处父逾越了职权。

冬十月,襄仲如晋,葬襄公。

冬十月,襄仲去晋国,参加晋襄公葬礼。

十一月丙寅,晋杀续简伯。贾季奔狄。宣子使臾骈送其帑。夷之蒐,贾季戮臾骈,臾骈之人欲尽杀贾氏以报焉。臾骈曰:“不可。吾闻前志有之曰‘敌惠敌怨,不在后嗣’,忠之道也。夫子礼于贾季,我以其宠报私怨,无乃不可乎?介人之宠,非勇也。损怨益仇,非知也。以私害公,非忠也。释此三者,何以事夫子?”尽具其帑,与其器用财贿,亲帅扞之,送致诸竟。

十一月丙寅,晋国杀死续鞫居。贾季逃亡到狄。宣子派臾骈让他送去贾季的妻子。在夷地阅兵的时候,贾季曾经侮辱臾骈,臾骈手下的#-666aa;想把贾家的#-666aa;全都杀了以报仇。臾骈说:“不可以。我听说以前的志书上有这样的话:‘对#-666aa;有恩惠不要指望他的后代偿还,对人有仇怨不要向他的后代报复。’这#-666ff;乎忠诚之道。赵盾对贾季以礼相待,我因为受到他的宠信而报复私人的仇怨,这恐怕不行吧?凭借受到人家的宠信而报怨,这不是勇敢。为宣泄自己的怨气而增加仇恨,这不是明智。因为私事妨害公务,这不是忠诚。丢弃了这三者,怎么事奉赵盾呢?”因此集中了贾季所有的家眷以及器用财货,亲自带人保卫,送到边境上。

闰月不告朔,非礼也。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不告闰朔,弃时政也,何以为民?

闰月没举行告朔仪式,这是不#-666ff;乎礼的。闰用来校正四季时辰,四时是安排农业生产的根据,农业生产#-666ff;时能使#-666aa;民富足,养活#-666aa;民的方法,就是在此了。不举行闰月告朔仪式,是丢弃了施政的时令,怎么治理#-666aa;民?

扩展阅读

【注释】

六年:公元前621年。

季孙行父:季友孙。

狐射姑:晋大夫,狐偃子,食邑于贾,字季,故一称贾季。

告月:即告朔,每月以朔日告#-666nn;,用特羊祭,祭后听朝(即听朔),然后祭于诸庙,谓朝庙。

【注释】

〔1〕夷:见庄公十六年注。

〔2〕舍二#-666kk;:僖公三十一年,晋作五#-666kk;,今裁减二#-666kk;。恢复三军。

〔3〕赵盾:赵衰子。

〔4〕董:在今山西万荣县。一说在闻喜县东北。

〔5〕成季:赵衰谥号。

〔6〕宣子:赵盾。宣为谥号。

〔7〕事典:办事的章程规则。

〔8〕法罪:根据罪之大小设定刑罚,即刑法律令。

〔9〕辟狱刑:清理狱囚、积案。辟,理。

〔10〕董逋逃:督促追捕逃犯。董,督。

〔11〕由:用。质:契约。要:账目。

〔12〕洿(wū):污秽,指不便于民、不利于国的弊政。

〔13〕本秩礼:纠正、明确贵贱等级。

〔14〕续常职:有废阙的官,任贤使能,使恢复往常。

〔15〕出滞淹:荐举沉沦的贤能,授以官职。

〔16〕贾佗:晋卿,从晋文公出亡群臣之一。

【注释】

黄鸟:见《诗·秦风》。

违世:离世,去世。

所引诗见《诗·大雅·瞻卬》。殄瘁,病。

【注释】

知命之不长:知道自己不可能长生不老,总有一天会死去。

并:普遍。圣哲:贤能的#-666aa;

风声:风化声教。

#-666dd;之采物:#-666dd;别按品级给予#-666hh;饰。

著:写在竹帛上。话言:善言。

艺极:准则。

表仪:表率。

训典:先王之书。

防利:限止不正当得利。

土宜:因地制宜。

【注释】

遭丧之礼:遇到丧事所应备的应用物品。据《仪礼》,#-666dd;为五等。

【注释】

〔1〕难:患难。晋时有何难,史无记载。

〔2〕赵孟:即赵盾。

〔3〕先君:指晋文公。

〔4〕辰嬴:即晋怀公之妻怀嬴,后嫁文公。

〔5〕班:位次。

〔6〕震:威。

〔7〕二嬖:为二君所宠。

〔8〕辟:同“僻”,卑陋。

〔9〕陈小而远:公子乐时在陈国。

〔10〕杜祁:公子雍之母。君:指晋襄公,为偪姞之子。

〔11〕以狄故:狄为晋之强邻。

〔12〕郫:晋邑,在今河南济源县西。

〔13〕易其班:撤换他中#-666kk;元帅的职务。

〔14〕侵官:逾越了职权。君王已命帅,阳处父改命他#-666aa;,所以说他“侵官”。

【注释】

续简伯:即续鞫居。

帑:同“孥”,妻子。

戮:同“辱”。

前志:当指以前的志书。

介:因。

损怨:减少我之怨气。

释:舍弃。

扞:保卫。

竟:同“境”。

【注释】

正时:古#-666aa;置闰于岁末,弥补差数,校正四时。

作事:安排农事。

厚生:使生活富足。

为民:治民。

下一篇:文公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