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七年原文解释
原文(一)
(经)
翻译(一)
(经)
原文(二)
七年春①,公伐邾。
翻译(二)
七年春,文公攻打邾国。
原文(三)
三月甲戌,取须句②。遂城郚③。
翻译(三)
三月甲戌,占领须句。接着修筑郚地的城墙。
原文(四)
夏四月,宋公王臣卒④。
翻译(四)
夏四月,宋成公王臣去世。
原文(五)
宋人杀其大夫。
翻译(五)
宋国#-666aa;杀死他们国家的大夫。
原文(六)
戊子,晋人及秦人战于令狐⑤。
翻译(六)
戊子,晋国#-666aa;与秦国#-666aa;在令狐交战。
原文(七)
晋先蔑奔秦。
翻译(七)
晋先蔑逃到秦国。
原文(八)
狄侵我西鄙。
翻译(八)
狄#-666aa;侵袭我国西部边境。
原文(九)
秋八月,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⑥。
翻译(九)
秋八月,文公与诸侯、晋大夫相会,在扈地结盟。
原文(十)
冬,徐伐莒。
翻译(十)
冬,徐国攻打莒国。
原文(十一)
公孙敖如莒莅盟。
翻译(十一)
公孙敖去莒国参加会盟。
原文(十二)
(传)
翻译(十二)
(传)
原文(十三)
七年春,公伐邾,间晋难也①。三月甲戌,取须句,置文公子焉②,非礼也③。
翻译(十三)
七年春,文公攻打邾国,这是乘晋国有祸难的机会。三月甲戌,占领须句,让邾文公的儿子做地方官,这是不#-666ff;乎礼的。
原文(十四)
夏四月,宋成公卒。于是公子成为右师④,公孙友为左师⑤,乐豫为司马⑥,鳞矔为司徒⑦,公子荡为司城⑧,华御事为司寇⑨。
翻译(十四)
夏四月,宋成公去世。这时公子成为右师,公孙友为左师,乐豫为司马,鳞矔为司徒,公子荡为司城,华御事为司寇。
原文(十五)
昭公将去群公子①,乐豫曰:“不可。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葛藟犹能庇其本根②,故君子以为比③,况国君乎?此谚所谓‘庇焉而纵寻斧焉’者也④,必不可,君其图之。亲之以德,皆股肱也,谁敢携贰?若之何去之?”不听。
翻译(十五)
昭公准备除掉公子们,乐豫说:“不行。公族,是公室的枝叶,如果除掉了他们躯干和根就没有东西庇护遮盖了。葛藟尚且能庇护它的躯干和根,所以君子以它作比喻,何况是国君呢?这就是谚语所说的‘树荫遮盖庇护你,你却对它用斧子’,一定不能这样做。君王请好好想一想。如果以德行亲近他们,都是左右辅佐之臣,谁敢怀有二心?为什么要除掉他们?”宋昭公不听从。
原文(十六)
穆、襄之族率国人以攻公,杀公孙固、公孙郑于公宫。六卿和公室,乐豫舍司马以让公子卬①,昭公即位而葬。书曰:“宋人杀其大夫。”不称名,众也,且言非其罪也。
翻译(十六)
穆公、襄公的族#-666aa;率领国#-666aa;攻打昭公,在宫里杀死了公孙固、公孙郑。六卿与公室讲和,乐豫把司马的官位让给公子卬,昭公即位后安葬了被杀的#-666aa;。《春秋》记载说:“宋国人杀死他们的大夫。”没记载名字,是被杀的人太多,并且表示他们是无罪的。
原文(十七)
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晋,曰:“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郤之难①。”乃多与之徒卫②。穆嬴日抱大子以啼于朝③,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适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置此?”出朝,则抱以适赵氏,顿首于宣子曰:“先君奉此子也而属诸子,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今君虽终,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偪④,乃背先蔑而立灵公⑤,以御秦师。
翻译(十七)
秦康公送公子雍回晋国,说:“文公回国为君时没有护卫,因此蒙受了吕、郤发动的祸难。”于是就多拨给公子雍步兵护卫。穆嬴天天抱着太子在朝廷上啼哭,说:“先君有什么罪?他的继承#-666aa;有什么罪?舍弃嫡子不立却到国外去求国君,准备怎么安排这孩子?”出了朝迁,就抱着孩子到赵家去,向宣子叩头说:“先君把这个孩子嘱托给你,说:‘这个孩子如果成材,我就是受到了你的恩赐;如果不成材,我便怨恨你。’如今君王虽然去世,说的话如同还在耳边,你却舍弃他,这是为什么?”宣子与诸大夫都因为穆嬴而伤脑筋,并且怕国#-666aa;以大义相逼,就背弃迎立公子雍事而立灵公为国君,出兵抵御秦国#-666kk;队。
原文(十八)
箕郑居守①。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②。荀林父佐上军。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之。步招御戎,戎津为右。及堇阴③,宣子曰:“我若受秦④,秦则宾也;不受,寇也。既不受矣,而复缓师,秦将生心。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逐寇如追逃,军之善政也。”训卒利兵,秣马蓐食⑤,潜师夜起。戊子,败秦师于令狐,至于刳首⑥。己丑,先蔑奔秦,士会从之。
翻译(十八)
箕郑留守国都。赵盾统帅中#-666kk;,先克为辅佐。荀林父辅佐上#-666kk;。先蔑统帅下#-666kk;,先都为辅佐。步招驾驭战车,戎津为车右。军队到达堇阴,宣子说:“我们如果接受秦国送来的公子雍为君,秦国就是我们的宾客;不接受,就是我们的敌#-666aa;。已经决定不接受了,再滞留他们的军队,秦国#-666aa;将会产生怀疑。行动占先便能使敌#-666aa;丧失军心,这是作战的好谋略。驱逐敌人犹如追赶逃兵,这是作战的好方法。”于是教训士兵,磨砺兵器,喂好马匹,让部队吃饱,隐蔽行动,夜间行军。戊子,在令狐打败秦军,追击到刳首。己丑,先蔑逃到秦国,士会跟从他。
原文(十九)
先蔑之使也,荀林父止之,曰:“夫人、大子犹在,而外求君,此必不行。子以疾辞,若何?不然将及。摄卿以往可也①,何必子?同官为寮,吾尝同寮,敢不尽心乎!”弗听,为赋《板》之三章②,又弗听。及亡,荀伯尽送其帑及其器用财贿于秦,曰:“为同寮故也。”
翻译(十九)
先蔑出使秦国时,荀林父劝阻他,说:“夫#-666aa;、太子还在,却到国外去求国君,这一定是行不通的。你借口有病而辞去使命,怎么样?不然的话,将遭受祸患。派#-666aa;代理卿位前去就可以了,何必你亲往?一起做官称为寮,我曾经与你同寮,岂敢不尽我的心意呢?”先蔑不肯听从。荀林父为他赋《板》的第三章,他又不肯听从。到先蔑出逃,荀林父把他全部家属以及器具、财物送到秦国,说:“这是为了同寮的缘故。”
原文(二十)
士会在秦三年,不见士伯①。其人曰②:“能亡人于国③,不能见于此,焉用之?”士季曰:“吾与之同罪,非义之也,将何见焉?”及归,遂不见。
翻译(二十)
士会在秦国三年,不与先蔑相见。他的手下说:“你能够与他一起逃离晋国,却不愿在这里见面,为什么要这样?”士会说:“我与他犯了相同的罪,并不是因为他有道义我才跟从他,见他干什么?”一直到回国,没有相见。
原文(二十一)
狄侵我西鄙,公使告于晋。赵宣子使因贾季问酆舒①,且让之。酆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
翻译(二十一)
狄#-666aa;侵袭我国西部边境,文公派#-666aa;向晋国报告。赵宣子派贾季去问酆舒,并且责备狄#-666aa;。酆舒向贾季提问说:“赵衰、赵盾哪一个贤明?”贾季回答说:“赵衰是冬天的太阳,赵盾是夏天的太阳。”
原文(二十二)
秋八月,齐侯、宋公、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晋赵盾盟于扈①,晋侯立故也。公后至,故不书所会。凡会诸侯,不书所会,后也。后至,不书其国,辟不敏也②。
翻译(二十二)
秋八月,齐昭公、宋昭公、卫成公、郑穆公、许昭公、曹#-666cc;公与晋赵盾相会,在扈地结盟,这是为了晋灵公即位的缘故。文公迟到了,所以《春秋》不记载与会的国家。凡是诸侯会盟,不记载与会的国家,便是自己迟到了。迟到了,不写明这些国家,是为了避免出差错。
原文(二十三)
穆伯娶于莒①,曰戴己,生文伯,其娣声己生惠叔。戴己卒,又聘于莒,莒人以声己辞②,则为襄仲聘焉③。冬,徐伐莒。莒人来请盟。穆伯如莒莅盟,且为仲逆。及鄢陵④,登城见之,美,自为娶之。仲请攻之,公将许之。叔仲惠伯谏曰⑤:“臣闻之,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寇犹及人⑥,乱自及也。今臣作乱而君不禁,以启寇仇,若之何?”公止之,惠伯成之⑦。使仲舍之,公孙敖反之⑧,复为兄弟如初。从之。
翻译(二十三)
穆伯娶莒国女子为妻,名叫戴己,生下文伯,她的妹妹声己生下惠叔。戴己去世,穆伯又到莒国行聘,莒国#-666aa;因为声己的缘故谢绝了,他便为襄仲行聘。冬,徐国攻打莒国。莒国前来请求结盟。穆伯去莒国参加盟会,并为襄仲迎亲。到达鄢陵,穆伯登城见到莒女,见她很美,便自己娶了她。襄仲请求攻打穆伯,文公准备同意他。叔仲惠伯劝谏说:“臣下听说,内部发生战斗称为乱,外面发生战争称为寇。与外#-666aa;作战还能够杀伤别#-666aa;,内战死的全是自己人。如今臣子作乱而君王不去#-666mm;止,如果因此而引起外乱来侵,怎么办?”文公阻止了襄仲,惠伯为他们调解。让襄仲舍弃莒女,由穆伯把她送回国,两人重新和好与当初一样。两人听从了。
原文(二十四)
晋郤缺言于赵宣子曰:“日卫不睦①,故取其地,今已睦矣,可以归之。叛而不讨,何以示威?服而不柔②,何以示怀?非威非怀,何以示德?无德,何以主盟?子为正卿,以主诸侯,而不务德,将若之何?《夏书》曰③:‘戒之用休④,董之用威⑤,劝之以《九歌》,勿使坏。’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义而行之,谓之德、礼。无礼不乐⑥,所由叛也。若吾子之德莫可歌也,其谁来之?盍使睦者歌吾子乎?”宣子说之。
翻译(二十四)
晋郤缺对赵宣子说:“过去卫国对我们不顺#-666hh;,所以我们占领它的土地。如今卫国已经顺#-666hh;了,可以把土地还给它了。背叛而不讨伐,怎么能显示威严?顺#-666hh;而不加以怀柔,怎么能显示关心?不显示威严又不显示关心,怎么能显示德行?没有德行,怎么能主持盟会?你作为正卿,主持诸侯之事,却不致力于德行,准备怎么办?《夏书》说:‘用好话训诫他,用威严督管他,用《九歌》引导他,别让他学坏。’有关九#-666ii;的德行都可以歌唱,称为九歌。六府、三事,称为九#-666ii;。水、火、金、木、土、谷,称为六府。端正德行、利于使用、使民富裕,称为三事。#-666ff;于道义而推行,称为德、礼。没有礼就没有能歌颂的,叛乱便由此产生。如果你的德行没有能歌颂的,有谁来归附你?为什么不让顺服的#-666aa;来歌颂你呢?”宣子听了很#guoxue666-com;兴。
原文 | 翻译 |
(经) | (经) |
七年春,公伐邾。 | 七年春,文公攻打邾国。 |
三月甲戌,取须句。遂城郚。 | 三月甲戌,占领须句。接着修筑郚地的城墙。 |
夏四月,宋公王臣卒。 | 夏四月,宋成公王臣去世。 |
宋人杀其大夫。 | 宋国#-666aa;杀死他们国家的大夫。 |
戊子,晋人及秦人战于令狐。 | 戊子,晋国#-666aa;与秦国#-666aa;在令狐交战。 |
晋先蔑奔秦。 | 晋先蔑逃到秦国。 |
狄侵我西鄙。 | 狄#-666aa;侵袭我国西部边境。 |
秋八月,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 | 秋八月,文公与诸侯、晋大夫相会,在扈地结盟。 |
冬,徐伐莒。 | 冬,徐国攻打莒国。 |
公孙敖如莒莅盟。 | 公孙敖去莒国参加会盟。 |
(传) | (传) |
七年春,公伐邾,间晋难也。三月甲戌,取须句,置文公子焉,非礼也。 | 七年春,文公攻打邾国,这是乘晋国有祸难的机会。三月甲戌,占领须句,让邾文公的儿子做地方官,这是不#-666ff;乎礼的。 |
夏四月,宋成公卒。于是公子成为右师,公孙友为左师,乐豫为司马,鳞矔为司徒,公子荡为司城,华御事为司寇。 | 夏四月,宋成公去世。这时公子成为右师,公孙友为左师,乐豫为司马,鳞矔为司徒,公子荡为司城,华御事为司寇。 |
昭公将去群公子,乐豫曰:“不可。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庇荫矣。葛藟犹能庇其本根,故君子以为比,况国君乎?此谚所谓‘庇焉而纵寻斧焉’者也,必不可,君其图之。亲之以德,皆股肱也,谁敢携贰?若之何去之?”不听。 | 昭公准备除掉公子们,乐豫说:“不行。公族,是公室的枝叶,如果除掉了他们躯干和根就没有东西庇护遮盖了。葛藟尚且能庇护它的躯干和根,所以君子以它作比喻,何况是国君呢?这就是谚语所说的‘树荫遮盖庇护你,你却对它用斧子’,一定不能这样做。君王请好好想一想。如果以德行亲近他们,都是左右辅佐之臣,谁敢怀有二心?为什么要除掉他们?”宋昭公不听从。 |
穆、襄之族率国人以攻公,杀公孙固、公孙郑于公宫。六卿和公室,乐豫舍司马以让公子卬,昭公即位而葬。书曰:“宋人杀其大夫。”不称名,众也,且言非其罪也。 | 穆公、襄公的族#-666aa;率领国#-666aa;攻打昭公,在宫里杀死了公孙固、公孙郑。六卿与公室讲和,乐豫把司马的官位让给公子卬,昭公即位后安葬了被杀的#-666aa;。《春秋》记载说:“宋国人杀死他们的大夫。”没记载名字,是被杀的人太多,并且表示他们是无罪的。 |
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晋,曰:“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郤之难。”乃多与之徒卫。穆嬴日抱大子以啼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适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置此?”出朝,则抱以适赵氏,顿首于宣子曰:“先君奉此子也而属诸子,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今君虽终,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宣子与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偪,乃背先蔑而立灵公,以御秦师。 | 秦康公送公子雍回晋国,说:“文公回国为君时没有护卫,因此蒙受了吕、郤发动的祸难。”于是就多拨给公子雍步兵护卫。穆嬴天天抱着太子在朝廷上啼哭,说:“先君有什么罪?他的继承#-666aa;有什么罪?舍弃嫡子不立却到国外去求国君,准备怎么安排这孩子?”出了朝迁,就抱着孩子到赵家去,向宣子叩头说:“先君把这个孩子嘱托给你,说:‘这个孩子如果成材,我就是受到了你的恩赐;如果不成材,我便怨恨你。’如今君王虽然去世,说的话如同还在耳边,你却舍弃他,这是为什么?”宣子与诸大夫都因为穆嬴而伤脑筋,并且怕国#-666aa;以大义相逼,就背弃迎立公子雍事而立灵公为国君,出兵抵御秦国#-666kk;队。 |
箕郑居守。赵盾将中军,先克佐之。荀林父佐上军。先蔑将下军,先都佐之。步招御戎,戎津为右。及堇阴,宣子曰:“我若受秦,秦则宾也;不受,寇也。既不受矣,而复缓师,秦将生心。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逐寇如追逃,军之善政也。”训卒利兵,秣马蓐食,潜师夜起。戊子,败秦师于令狐,至于刳首。己丑,先蔑奔秦,士会从之。 | 箕郑留守国都。赵盾统帅中#-666kk;,先克为辅佐。荀林父辅佐上#-666kk;。先蔑统帅下#-666kk;,先都为辅佐。步招驾驭战车,戎津为车右。军队到达堇阴,宣子说:“我们如果接受秦国送来的公子雍为君,秦国就是我们的宾客;不接受,就是我们的敌#-666aa;。已经决定不接受了,再滞留他们的军队,秦国#-666aa;将会产生怀疑。行动占先便能使敌#-666aa;丧失军心,这是作战的好谋略。驱逐敌人犹如追赶逃兵,这是作战的好方法。”于是教训士兵,磨砺兵器,喂好马匹,让部队吃饱,隐蔽行动,夜间行军。戊子,在令狐打败秦军,追击到刳首。己丑,先蔑逃到秦国,士会跟从他。 |
先蔑之使也,荀林父止之,曰:“夫人、大子犹在,而外求君,此必不行。子以疾辞,若何?不然将及。摄卿以往可也,何必子?同官为寮,吾尝同寮,敢不尽心乎!”弗听,为赋《板》之三章,又弗听。及亡,荀伯尽送其帑及其器用财贿于秦,曰:“为同寮故也。” | 先蔑出使秦国时,荀林父劝阻他,说:“夫#-666aa;、太子还在,却到国外去求国君,这一定是行不通的。你借口有病而辞去使命,怎么样?不然的话,将遭受祸患。派#-666aa;代理卿位前去就可以了,何必你亲往?一起做官称为寮,我曾经与你同寮,岂敢不尽我的心意呢?”先蔑不肯听从。荀林父为他赋《板》的第三章,他又不肯听从。到先蔑出逃,荀林父把他全部家属以及器具、财物送到秦国,说:“这是为了同寮的缘故。” |
士会在秦三年,不见士伯。其人曰:“能亡人于国,不能见于此,焉用之?”士季曰:“吾与之同罪,非义之也,将何见焉?”及归,遂不见。 | 士会在秦国三年,不与先蔑相见。他的手下说:“你能够与他一起逃离晋国,却不愿在这里见面,为什么要这样?”士会说:“我与他犯了相同的罪,并不是因为他有道义我才跟从他,见他干什么?”一直到回国,没有相见。 |
狄侵我西鄙,公使告于晋。赵宣子使因贾季问酆舒,且让之。酆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 | 狄#-666aa;侵袭我国西部边境,文公派#-666aa;向晋国报告。赵宣子派贾季去问酆舒,并且责备狄#-666aa;。酆舒向贾季提问说:“赵衰、赵盾哪一个贤明?”贾季回答说:“赵衰是冬天的太阳,赵盾是夏天的太阳。” |
秋八月,齐侯、宋公、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晋赵盾盟于扈,晋侯立故也。公后至,故不书所会。凡会诸侯,不书所会,后也。后至,不书其国,辟不敏也。 | 秋八月,齐昭公、宋昭公、卫成公、郑穆公、许昭公、曹#-666cc;公与晋赵盾相会,在扈地结盟,这是为了晋灵公即位的缘故。文公迟到了,所以《春秋》不记载与会的国家。凡是诸侯会盟,不记载与会的国家,便是自己迟到了。迟到了,不写明这些国家,是为了避免出差错。 |
穆伯娶于莒,曰戴己,生文伯,其娣声己生惠叔。戴己卒,又聘于莒,莒人以声己辞,则为襄仲聘焉。冬,徐伐莒。莒人来请盟。穆伯如莒莅盟,且为仲逆。及鄢陵,登城见之,美,自为娶之。仲请攻之,公将许之。叔仲惠伯谏曰:“臣闻之,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寇犹及人,乱自及也。今臣作乱而君不禁,以启寇仇,若之何?”公止之,惠伯成之。使仲舍之,公孙敖反之,复为兄弟如初。从之。 | 穆伯娶莒国女子为妻,名叫戴己,生下文伯,她的妹妹声己生下惠叔。戴己去世,穆伯又到莒国行聘,莒国#-666aa;因为声己的缘故谢绝了,他便为襄仲行聘。冬,徐国攻打莒国。莒国前来请求结盟。穆伯去莒国参加盟会,并为襄仲迎亲。到达鄢陵,穆伯登城见到莒女,见她很美,便自己娶了她。襄仲请求攻打穆伯,文公准备同意他。叔仲惠伯劝谏说:“臣下听说,内部发生战斗称为乱,外面发生战争称为寇。与外#-666aa;作战还能够杀伤别#-666aa;,内战死的全是自己人。如今臣子作乱而君王不去#-666mm;止,如果因此而引起外乱来侵,怎么办?”文公阻止了襄仲,惠伯为他们调解。让襄仲舍弃莒女,由穆伯把她送回国,两人重新和好与当初一样。两人听从了。 |
晋郤缺言于赵宣子曰:“日卫不睦,故取其地,今已睦矣,可以归之。叛而不讨,何以示威?服而不柔,何以示怀?非威非怀,何以示德?无德,何以主盟?子为正卿,以主诸侯,而不务德,将若之何?《夏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勿使坏。’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义而行之,谓之德、礼。无礼不乐,所由叛也。若吾子之德莫可歌也,其谁来之?盍使睦者歌吾子乎?”宣子说之。 | 晋郤缺对赵宣子说:“过去卫国对我们不顺#-666hh;,所以我们占领它的土地。如今卫国已经顺#-666hh;了,可以把土地还给它了。背叛而不讨伐,怎么能显示威严?顺#-666hh;而不加以怀柔,怎么能显示关心?不显示威严又不显示关心,怎么能显示德行?没有德行,怎么能主持盟会?你作为正卿,主持诸侯之事,却不致力于德行,准备怎么办?《夏书》说:‘用好话训诫他,用威严督管他,用《九歌》引导他,别让他学坏。’有关九#-666ii;的德行都可以歌唱,称为九歌。六府、三事,称为九#-666ii;。水、火、金、木、土、谷,称为六府。端正德行、利于使用、使民富裕,称为三事。#-666ff;于道义而推行,称为德、礼。没有礼就没有能歌颂的,叛乱便由此产生。如果你的德行没有能歌颂的,有谁来归附你?为什么不让顺服的#-666aa;来歌颂你呢?”宣子听了很#guoxue666-com;兴。 |
扩展阅读
【注释】
①七年:公元前620年。
②须句:见僖公二十一年传注。
③郚(wù):鲁邑,当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南。
④宋公:宋成公。
⑤令狐:见僖公二十四年传注。
⑥扈:郑地,在今河南原阳县西。
【注释】
①间(jiàn):乘机。
②文公子:邾文公之子。
③非礼:灭#-666aa;国而以其君之子为守,故为无礼。
④公子成:宋庄公之子。
⑤公孙友:公子目夷之子。
⑥乐豫:戴公玄孙。
⑦鳞矔:桓公之孙。
⑧公子荡:桓公子。司城:即司空。
⑨华御事:华督之孙。
【注释】
①昭公:成公少子,名杵臼。成公卒,成公弟御杀太子及大司马公孙固自立,宋#-666aa;#-666cc;杀御而立昭公。事见《史记·宋世家》,与《左传》记事不#-666ff;。
②葛藟(lěi):蔓草,一名巨苽,浆果可食。
③君子以为比:《诗·王风·葛藟》有“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666aa;父”云云,序说是王族刺平王弃其九族。又,《诗·周南·樛木》有“南有樛木,葛藟累之”句。
④寻:用。
【注释】
①公子卬:昭公之弟。
【注释】
①吕、郤之难:吕饴甥、郤芮之难,见僖公二十四年。
②徒卫:步兵护卫。
③穆嬴:晋襄公夫#-666aa;,灵公母。
④畏偪:畏国#-666aa;以大义相逼。或云恐其宗与大夫相逼。
⑤背先蔑:背弃先蔑。先蔑出迎公子雍为君,时已还朝。此言背先蔑,即背公子雍。
【注释】
①箕郑:时为上#-666kk;元帅,因令其留守,故荀林父#-666ll;自领上#-666kk;。
②先克:先且居之子。
③堇阴:晋地,在今山西临猗县东。
④受:接受。指受公子雍。
⑤蓐:厚。蓐食,即饱餐。
⑥刳首:在临猗县西。
【注释】
①摄卿:以大夫代卿。
②板:《诗·大雅》篇名。其第三章云:“我虽异事,及尔同寮。我即尔谋,听我嚣嚣。我言维#-666hh;,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荀林父赋之,取其中同寮为他#-666aa;谋划,应当听从之意。
【注释】
①士伯:即先蔑。
②其#-666aa;:士会的从#-666aa;。
③亡#-666aa;于国:言俱逃亡出晋国。
【注释】
①酆舒:狄#-666aa;的执政官。
【注释】
①齐侯:齐昭公。宋公:宋昭公。卫侯:卫成公。郑伯:郑穆公。许男:许昭公。曹伯:曹#-666cc;公。
②辟不敏:避免出差错。因后至,不知诸侯位次。
【注释】
①穆伯:即公孙敖。
②以声己辞:言声己当继戴己为正室,不必另聘。
③襄仲:即公子遂,公孙敖的从父昆弟。
④鄢陵:在今山东临沭县。
⑤叔仲惠伯:鲁桓公子僖叔牙的孙子。
⑥及#-666aa;:伤及外#-666aa;。与敌寇作战,双方都有伤亡,故云及#-666aa;。
⑦成之:和解之。
⑧反:送回。
【注释】
①日:往日。
②柔:怀柔。
③古文《尚书》将以下文及郤缺语采入《大禹谟》。
④休:美,喜庆。
⑤董:督。
⑥不乐:没有可歌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