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十三年原文解释
原文(一)
(经)
翻译(一)
(经)
原文(二)
十有三年春①,王正月。
翻译(二)
十三年春,周历正月。
原文(三)
夏五月壬午,陈侯朔卒②。
翻译(三)
夏五月壬午,陈#-666cc;公朔去世。
原文(四)
邾子蘧蒢卒。
翻译(四)
邾文公蘧蒢去世。
原文(五)
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翻译(五)
从正月起至秋七月,没有下雨。
原文(六)
大室屋坏③。
翻译(六)
太庙正室屋顶毁坏。
原文(七)
冬,公如晋。
翻译(七)
冬,文公去晋国。
原文(八)
卫侯会公于沓④。
翻译(八)
卫成公在沓地会见文公。
原文(九)
狄侵卫。
翻译(九)
狄#-666aa;侵袭卫国。
原文(十)
十有二月己丑,公及晋侯盟⑤。
翻译(十)
十二月己丑,文公与晋灵公结盟。
原文(十一)
公还自晋。郑伯会公于棐⑥。
翻译(十一)
文公从晋国回国。郑穆公在棐地会见文公。
原文(十二)
(传)
翻译(十二)
(传)
原文(十三)
十三年春,晋侯使詹嘉处瑕①,以守桃林之塞②。
翻译(十三)
十三年春,晋灵公派遣詹嘉居住在瑕地,以防守桃林要塞。
原文(十四)
晋人患秦之用士会也,夏,六卿相见于诸浮〔3〕。赵宣子曰:“随会在秦〔4〕,贾季在狄,难日至矣,若之何?”中行桓子曰〔5〕:“请复贾季,能外事,且由旧勋〔6〕。”郤成子曰〔7〕:“贾季乱,且罪大,不如随会,能贱而有耻,柔而不犯,其知足使也〔8〕,且无罪。”乃使魏寿馀伪以魏叛者〔9〕,以诱士会,执其帑于晋,使夜逸。请自归于秦,秦伯许之。履士会之足于朝〔10〕。秦伯师于河西,魏人在东〔11〕。寿馀曰:“请东人之能与夫二三有司言者〔12〕,吾与之先。”使士会。士会辞曰:“晋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不可悔也。”秦伯曰:“若背其言,所不归尔帑者,有如河!”乃行。绕朝赠之以策〔13〕,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既济,魏人噪而还〔14〕。秦人归其帑。其处者为刘氏〔15〕。
翻译(十四)
晋国#-666aa;对秦国任用士会感到忧虑,夏,六卿在诸浮聚会。赵宣子说:“士会在秦,贾季在狄,祸患每天都会发生,怎么办?”中行桓子说:“请让贾季回国,他善于处理外事,而且上代有#-666ii;劳。”郤成子说:“贾季性喜作乱,并且罪大,不如让士会回来,他能够自贬身份且知道耻辱,能够柔弱而不受侵犯,他的智谋足以担当大事,并且没有罪。”于是派魏寿馀假装率领魏地#-666aa;叛变,去诱骗士会回国,把寿馀的妻子儿女抓到晋都城,又让他们晚上逃走。寿馀请求把魏地归入秦国,秦康公同意了。寿馀在朝廷上踩士会的脚示意。秦康公驻#-666kk;于黄河西岸,魏地#-666aa;在河东。寿馀说:“请派一个能够与魏地几位官员说话的河东人,我跟他一起先去。”秦康公派士会去。士会推辞说:“晋国人是虎狼,如果违背了原先的话扣留我,臣子死,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没有好处,后悔就来不及了。”秦康公说:“如果晋人违背了原先的话扣留你,我不把你妻子儿女送还给你,河#-666nn;不放过我!”士会这才上路。绕朝送给士会马鞭,说:“你不要说秦国没人,我的计谋正好不被采用罢了。”渡过了黄河,魏地的人大呼大叫地回去了。秦国人送回了士会的妻子儿女。他的家族中留在秦国的便以刘为氏。
原文(十五)
邾文公卜迁于绎①。史曰②:“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子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③,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左右曰:“命可长也,君何弗为?”邾子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④。民苟利矣,迁也,吉莫如之!”遂迁于绎。五月,邾文公卒。君子曰:“知命。”
翻译(十五)
邾文公占卜迁都绎地的吉凶,太史说:“对#-666aa;民有利但对国君不利。”邾文公说:“如果对#-666aa;民有利,就是对我有利。上天生育了#-666aa;民给他们安排了君王,就是为了对他们有利。人民既然得利,我必定也得利了。”左右说:“生命可以延长,君王为什么不努力?”邾文公说:“活着是为了抚育人民,死得早些或晚些,这是时运。人民如果有利,就迁都,没有比这更大的吉利了!”于是迁都于绎。五月,邾文公去世。君子说他知道天命。
原文(十六)
秋七月,大室之屋坏,书,不共也。
翻译(十六)
秋七月,太庙正室的屋顶坏了。《春秋》记载此事,是表示鲁君臣对祖先不尊敬。
原文(十七)
冬,公如晋,朝,且寻盟。卫侯会公于沓,请平于晋。公还,郑伯会公于棐,亦请平于晋。公皆成之。郑伯与公宴于棐,子家赋《鸿雁》①。季文子曰:“寡君未免于此②。”文子赋《四月》③。子家赋《载驰》之四章④。文子赋《采薇》之四章⑤。郑伯拜,公答拜。
翻译(十七)
冬,文公去晋国朝见,同时重温过去的盟约。卫成公在沓地会见文公,请文公调解与晋讲和。文公回国时,郑穆公在棐地会见文公,也请文公调解与晋讲和。文公都帮助他们达成和议。郑穆公与文公在棐地饮宴时,子家赋《鸿雁》的首章。季文子说:“寡君也不能免除这种情况。”文子赋《四月》的首章。子家赋《载驰》的第四章。文子赋《采薇》的第四章。郑穆公拜谢,文公答拜。
原文 | 翻译 |
(经) | (经) |
十有三年春,王正月。 | 十三年春,周历正月。 |
夏五月壬午,陈侯朔卒。 | 夏五月壬午,陈#-666cc;公朔去世。 |
邾子蘧蒢卒。 | 邾文公蘧蒢去世。 |
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 从正月起至秋七月,没有下雨。 |
大室屋坏。 | 太庙正室屋顶毁坏。 |
冬,公如晋。 | 冬,文公去晋国。 |
卫侯会公于沓。 | 卫成公在沓地会见文公。 |
狄侵卫。 | 狄#-666aa;侵袭卫国。 |
十有二月己丑,公及晋侯盟。 | 十二月己丑,文公与晋灵公结盟。 |
公还自晋。郑伯会公于棐。 | 文公从晋国回国。郑穆公在棐地会见文公。 |
(传) | (传) |
十三年春,晋侯使詹嘉处瑕,以守桃林之塞。 | 十三年春,晋灵公派遣詹嘉居住在瑕地,以防守桃林要塞。 |
晋人患秦之用士会也,夏,六卿相见于诸浮。赵宣子曰:“随会在秦,贾季在狄,难日至矣,若之何?”中行桓子曰:“请复贾季,能外事,且由旧勋。”郤成子曰:“贾季乱,且罪大,不如随会,能贱而有耻,柔而不犯,其知足使也,且无罪。”乃使魏寿馀伪以魏叛者,以诱士会,执其帑于晋,使夜逸。请自归于秦,秦伯许之。履士会之足于朝。秦伯师于河西,魏人在东。寿馀曰:“请东人之能与夫二三有司言者,吾与之先。”使士会。士会辞曰:“晋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不可悔也。”秦伯曰:“若背其言,所不归尔帑者,有如河!”乃行。绕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既济,魏人噪而还。秦人归其帑。其处者为刘氏。 | 晋国#-666aa;对秦国任用士会感到忧虑,夏,六卿在诸浮聚会。赵宣子说:“士会在秦,贾季在狄,祸患每天都会发生,怎么办?”中行桓子说:“请让贾季回国,他善于处理外事,而且上代有#-666ii;劳。”郤成子说:“贾季性喜作乱,并且罪大,不如让士会回来,他能够自贬身份且知道耻辱,能够柔弱而不受侵犯,他的智谋足以担当大事,并且没有罪。”于是派魏寿馀假装率领魏地#-666aa;叛变,去诱骗士会回国,把寿馀的妻子儿女抓到晋都城,又让他们晚上逃走。寿馀请求把魏地归入秦国,秦康公同意了。寿馀在朝廷上踩士会的脚示意。秦康公驻#-666kk;于黄河西岸,魏地#-666aa;在河东。寿馀说:“请派一个能够与魏地几位官员说话的河东人,我跟他一起先去。”秦康公派士会去。士会推辞说:“晋国人是虎狼,如果违背了原先的话扣留我,臣子死,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没有好处,后悔就来不及了。”秦康公说:“如果晋人违背了原先的话扣留你,我不把你妻子儿女送还给你,河#-666nn;不放过我!”士会这才上路。绕朝送给士会马鞭,说:“你不要说秦国没人,我的计谋正好不被采用罢了。”渡过了黄河,魏地的人大呼大叫地回去了。秦国人送回了士会的妻子儿女。他的家族中留在秦国的便以刘为氏。 |
邾文公卜迁于绎。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子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左右曰:“命可长也,君何弗为?”邾子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迁也,吉莫如之!”遂迁于绎。五月,邾文公卒。君子曰:“知命。” | 邾文公占卜迁都绎地的吉凶,太史说:“对#-666aa;民有利但对国君不利。”邾文公说:“如果对#-666aa;民有利,就是对我有利。上天生育了#-666aa;民给他们安排了君王,就是为了对他们有利。人民既然得利,我必定也得利了。”左右说:“生命可以延长,君王为什么不努力?”邾文公说:“活着是为了抚育人民,死得早些或晚些,这是时运。人民如果有利,就迁都,没有比这更大的吉利了!”于是迁都于绎。五月,邾文公去世。君子说他知道天命。 |
秋七月,大室之屋坏,书,不共也。 | 秋七月,太庙正室的屋顶坏了。《春秋》记载此事,是表示鲁君臣对祖先不尊敬。 |
冬,公如晋,朝,且寻盟。卫侯会公于沓,请平于晋。公还,郑伯会公于棐,亦请平于晋。公皆成之。郑伯与公宴于棐,子家赋《鸿雁》。季文子曰:“寡君未免于此。”文子赋《四月》。子家赋《载驰》之四章。文子赋《采薇》之四章。郑伯拜,公答拜。 | 冬,文公去晋国朝见,同时重温过去的盟约。卫成公在沓地会见文公,请文公调解与晋讲和。文公回国时,郑穆公在棐地会见文公,也请文公调解与晋讲和。文公都帮助他们达成和议。郑穆公与文公在棐地饮宴时,子家赋《鸿雁》的首章。季文子说:“寡君也不能免除这种情况。”文子赋《四月》的首章。子家赋《载驰》的第四章。文子赋《采薇》的第四章。郑穆公拜谢,文公答拜。 |
扩展阅读
【注释】
①十有三年:公元前614年。
②陈侯:陈#-666cc;公。未记其安葬事,因鲁国未去参加葬礼。
③大室:太庙之室。太庙为二层,屋上有屋,即重屋。此屋坏,指上层屋坏。
④卫侯:卫成公。沓:不详所在。
⑤晋侯:晋灵公。
⑥郑伯:郑穆公。棐: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东。
【注释】
〔1〕晋侯:晋灵公。詹嘉:晋大夫。
〔2〕桃林之塞:在今河南灵宝县阌乡西,与瑕邑隔河相对。
〔3〕诸浮:在晋都近郊。
〔4〕随会:即士会。
〔5〕中行桓子:即荀林父,曾将中行,故以为氏。
〔6〕旧勋:其父狐偃有大#-666ii;。
〔7〕郤成子:郤缺。
〔8〕知:同“智”。
〔9〕魏寿馀:毕万之后,魏为封邑。
〔10〕履:指暗中蹑其足。
〔11〕东:黄河之东。
〔12〕东#-666aa;:河东#-666aa;,即晋国#-666aa;。
〔13〕绕朝:秦大夫。策:马鞭。一云策书。
〔14〕噪:群呼。魏人见计策得逞,故欢呼而回。
〔15〕其处者:士会家族留秦未返晋者。刘氏:士会始祖为尧时的刘累,故留秦者复刘之姓氏。
【注释】
①绎:邾邑,在今山东邹县峄山南。
②史:太史。
③树:立,安置。
④时:时运。
【注释】
①子家:郑大夫公子归生。鸿雁:《诗·小雅》篇名。凡赋诗不言某章,皆指第一章。《鸿雁》首章云:“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666aa;,哀此鳏寡。”归生以鳏寡比郑,欲鲁文公为之奔走,与晋讲和。
②未免于此:言自己也是鳏寡。是季文子的托词。
③四月:《诗·小雅》篇名。首章云:“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先祖匪#-666aa;,胡宁忍乎?”借此言自己奔驰道路之苦。
④载驰:《诗·鄘风》篇名。其第四章云:“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言依靠大邦救援。
⑤采薇:《诗·小雅》篇名。其第四章中有“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句,此借言将为郑奔波不安居,使事成#-666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