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公七年原文解释
原文(一)
(经)
翻译(一)
(经)
原文(二)
七年春①,卫侯使孙良夫来盟②。
翻译(二)
七年春,卫成公派孙良父来我国结盟。
原文(三)
夏,公会齐侯伐莱③。
翻译(三)
夏,宣公与齐惠公会#-666ff;攻打莱国。
原文(四)
秋,公至自伐莱。
翻译(四)
秋,宣公从攻打莱国战役回国。
原文(五)
大旱。
翻译(五)
大旱。
原文(六)
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于黑壤④。
翻译(六)
冬,宣公与晋成公、宋文公、卫成公、郑襄公、曹文公在黑壤相会。
原文(七)
(传)
翻译(七)
(传)
原文(八)
七年春,卫孙桓子来盟①,始通,且谋会晋也。
翻译(八)
七年春,卫孙桓子来我国结盟,这是宣公即位后首次通好,同时商议与晋国会见。
原文(九)
夏,公会齐侯伐莱,不与谋也②。凡师出,与谋曰及,不与谋曰会。
翻译(九)
夏,宣公与齐惠公会#-666ff;攻打莱国,宣公事先没有参与策划。凡是出兵,参与策划叫“及”,不参与策划叫“会”。
原文(十)
赤狄侵晋,取向阴之禾①。
翻译(十)
赤狄侵袭晋国,掠夺向阴地方的稻谷。
原文(十一)
郑及晋平,公子宋之谋也,故相郑伯以会②。冬,盟于黑壤,王叔桓公临之③,以谋不睦。
翻译(十一)
郑国与晋国讲和,这是出于公子宋的策划,所以他作为郑襄公的相礼者参加盟会。冬,诸侯在黑壤会盟,王叔桓公到会监临,以策划对付与晋不和睦的国家。
原文(十二)
晋侯之立也,公不朝焉,又不使大夫聘,晋人止公于会。盟于黄父,公不与盟①,以赂免。故黑壤之盟不书,讳之也。
翻译(十二)
晋成公即位时,宣公没有去朝见,又不派大夫去聘问,晋国#-666aa;因此在会上拘留了他。诸侯在黄父结盟,宣公没有参加,由于向晋国送礼才得以释放回国。所以《春秋》不记载黑壤的结盟,是隐讳宣公被拘留的事。
原文 | 翻译 |
(经) | (经) |
七年春,卫侯使孙良夫来盟。 | 七年春,卫成公派孙良父来我国结盟。 |
夏,公会齐侯伐莱。 | 夏,宣公与齐惠公会#-666ff;攻打莱国。 |
秋,公至自伐莱。 | 秋,宣公从攻打莱国战役回国。 |
大旱。 | 大旱。 |
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于黑壤。 | 冬,宣公与晋成公、宋文公、卫成公、郑襄公、曹文公在黑壤相会。 |
(传) | (传) |
七年春,卫孙桓子来盟,始通,且谋会晋也。 | 七年春,卫孙桓子来我国结盟,这是宣公即位后首次通好,同时商议与晋国会见。 |
夏,公会齐侯伐莱,不与谋也。凡师出,与谋曰及,不与谋曰会。 | 夏,宣公与齐惠公会#-666ff;攻打莱国,宣公事先没有参与策划。凡是出兵,参与策划叫“及”,不参与策划叫“会”。 |
赤狄侵晋,取向阴之禾。 | 赤狄侵袭晋国,掠夺向阴地方的稻谷。 |
郑及晋平,公子宋之谋也,故相郑伯以会。冬,盟于黑壤,王叔桓公临之,以谋不睦。 | 郑国与晋国讲和,这是出于公子宋的策划,所以他作为郑襄公的相礼者参加盟会。冬,诸侯在黑壤会盟,王叔桓公到会监临,以策划对付与晋不和睦的国家。 |
晋侯之立也,公不朝焉,又不使大夫聘,晋人止公于会。盟于黄父,公不与盟,以赂免。故黑壤之盟不书,讳之也。 | 晋成公即位时,宣公没有去朝见,又不派大夫去聘问,晋国#-666aa;因此在会上拘留了他。诸侯在黄父结盟,宣公没有参加,由于向晋国送礼才得以释放回国。所以《春秋》不记载黑壤的结盟,是隐讳宣公被拘留的事。 |
扩展阅读
【注释】
①七年:公元前602年。
②卫侯:卫成公。
③齐侯:齐惠公。莱:国名,地在今山东昌邑县东南。
④晋侯:晋成公。宋公:宋文公。郑伯:郑襄公。曹伯:曹文公。黑壤:一名黄父,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北。
【注释】
①孙桓子:即孙良夫。
②与谋:参与策划。
【注释】
①向阴:或谓即向邑,在今河南济源县。
②相:为相礼。
③王叔桓公:周卿士。临:监临。
【注释】
①公不与盟:因被执,故未参与盟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