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公二十年原文解释
原文(一)
(经)
翻译(一)
(经)
原文(二)
二十年春①,王正月辛亥,仲孙速会莒人,盟于向②。
翻译(二)
二十年春,周历正月辛亥,仲孙速会见莒国#-666aa;,在向地结盟。
原文(三)
夏六月庚申,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③,盟于澶渊④。
翻译(三)
夏六月庚申,襄公与晋平公、齐庄公、宋平公、卫殇公、郑简公、曹武公、莒犂比公、邾悼公、滕成公、薛伯、杞孝公、小邾穆公相会,在澶渊结盟。
原文(四)
秋,公至自会。
翻译(四)
秋,襄公从盟会回国。
原文(五)
仲孙速帅师伐邾。
翻译(五)
仲孙速率领#-666kk;队攻打邾国。
原文(六)
蔡杀其大夫公子燮⑤。
翻译(六)
蔡国杀死他们的大夫公子燮。
原文(七)
蔡公子履出奔楚⑥。
翻译(七)
蔡公子履出逃到楚国。
原文(八)
陈侯之弟黄出奔楚⑦。
翻译(八)
陈哀公的弟弟黄出逃到楚国。
原文(九)
叔老如齐。
翻译(九)
叔老去齐国。
原文(十)
冬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
翻译(十)
冬十月丙辰朔,发生日食。
原文(十一)
季孙宿如宋。
翻译(十一)
季孙宿去宋国。
原文(十二)
(传)
翻译(十二)
(传)
原文(十三)
二十年春,及莒平。孟庄子会莒人,盟于向,督扬之盟故也①。
翻译(十三)
二十年春,与莒国和好。仲孙速与莒#-666aa;相会,在向地结盟,这是由于先有督扬的盟会的缘故。
原文(十四)
夏,盟于澶渊,齐成故也。
翻译(十四)
夏,诸侯在澶渊结盟,是由于与齐国讲和。
原文(十五)
邾人骤至②,以诸侯之事,弗能报也。秋,孟庄子伐邾以报之。
翻译(十五)
邾国#-666aa;多次攻打我国,我国因为连年参与诸侯间的盟会征伐,没能报复。秋,仲孙速攻打邾国作为报复。
原文(十六)
蔡公子燮欲以蔡之晋,蔡人杀之。公子履,其母弟也,故出奔楚。
翻译(十六)
蔡公子燮想让蔡国#-666hh;从晋国,蔡国#-666aa;把他杀了。公子履是公子燮的同母弟,所以出逃到楚国。
原文(十七)
陈庆虎、庆寅畏公子黄之偪①,愬诸楚曰:“与蔡司马同谋②。”楚人以为讨,公子黄出奔楚③。初,蔡文侯欲事晋,曰:“先君与于践土之盟④,晋不可弃,且兄弟也。”畏楚,不能行而卒。楚人使蔡无常,公子燮求从先君以利蔡,不能而死。书曰“蔡杀其大夫公子燮”,言不与民同欲也。“陈侯之弟黄出奔楚”,言非其罪也。公子黄将出奔,呼于国曰:“庆氏无道,求专陈国,暴蔑其君⑤,而去其亲,五年不灭,是无天也。”
翻译(十七)
陈国庆虎、庆寅害怕公子黄的威逼,向楚国报告说:“公子黄与蔡司马一起策划顺从晋国。”楚国#-666aa;为此讨伐,公子黄出逃到楚国去辩解。起初,蔡文侯想要顺#-666hh;晋国,说:“先君参加了践土的盟会,晋国不可以丢弃,而且还是兄弟国家。”但是他害怕楚国,没能实施愿望就去世了。楚国#-666aa;役使蔡国没有常规法度,公子燮请求继承先君遗志以有利于蔡国,没办成而死。《春秋》记载说“蔡国杀死他们的大夫公子燮”,是说公子燮未与#-666aa;民的欲望相同。“陈哀公的弟弟黄出逃到楚国”,是说不是他的罪过。公子黄准备出逃,在国都中#guoxue666-com;声叫喊说:“庆氏无道,谋求在陈国专政,怠慢轻视他们的国君,除掉国君的亲人,五年之内不灭亡,就是没有天理了。”
原文(十八)
齐子初聘于齐①,礼也。
翻译(十八)
叔老初次去齐国聘问,这是#-666ff;乎礼的。
原文(十九)
冬,季武子如宋,报向戌之聘也。褚师段逆之以受享②,赋《常棣》之七章以卒③。宋人重贿之。归,复命,公享之,赋《鱼丽》之卒章④。公赋《南山有台》⑤。武子去所⑥,曰:“臣不堪也。”
翻译(十九)
冬,季孙宿去宋国,这是回报向戌的聘问。褚师段迎接他,让他接受宋国君的享礼,季孙宿赋《常棣》的第七章与末章。宋国#-666aa;送给他一笔重礼。季孙宿回国复命,襄公设享礼慰劳他,他赋《鱼丽》的末章。襄公赋《南山有台》,季孙宿离开座席,说:“下臣不敢当。”
原文(二十)
卫宁惠子疾,召悼子曰①:“吾得罪于君②,悔而无及也。名藏在诸侯之策,曰:‘孙林父、宁殖出其君。’君入则掩之。若能掩之,则吾子也。若不能,犹有鬼神③,吾有馁而已,不来食矣。”悼子许诺,惠子遂卒。
翻译(二十)
卫宁惠子生病,告诫悼子说:“我得罪了国君,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我的名字记载在诸侯的简策上,说:‘孙林父、宁殖赶走他们的国君。’只有国君回国,才能掩饰我的罪名。如果能掩饰我的罪名,你就是我的好儿子。如不能,假使有鬼#-666nn;的话,我宁可挨饿,也不来享受你的祭祀。”悼子答应了,惠子就死了。
原文 | 翻译 |
(经) | (经) |
二十年春,王正月辛亥,仲孙速会莒人,盟于向。 | 二十年春,周历正月辛亥,仲孙速会见莒国#-666aa;,在向地结盟。 |
夏六月庚申,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澶渊。 | 夏六月庚申,襄公与晋平公、齐庄公、宋平公、卫殇公、郑简公、曹武公、莒犂比公、邾悼公、滕成公、薛伯、杞孝公、小邾穆公相会,在澶渊结盟。 |
秋,公至自会。 | 秋,襄公从盟会回国。 |
仲孙速帅师伐邾。 | 仲孙速率领#-666kk;队攻打邾国。 |
蔡杀其大夫公子燮。 | 蔡国杀死他们的大夫公子燮。 |
蔡公子履出奔楚。 | 蔡公子履出逃到楚国。 |
陈侯之弟黄出奔楚。 | 陈哀公的弟弟黄出逃到楚国。 |
叔老如齐。 | 叔老去齐国。 |
冬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 | 冬十月丙辰朔,发生日食。 |
季孙宿如宋。 | 季孙宿去宋国。 |
(传) | (传) |
二十年春,及莒平。孟庄子会莒人,盟于向,督扬之盟故也。 | 二十年春,与莒国和好。仲孙速与莒#-666aa;相会,在向地结盟,这是由于先有督扬的盟会的缘故。 |
夏,盟于澶渊,齐成故也。 | 夏,诸侯在澶渊结盟,是由于与齐国讲和。 |
邾人骤至,以诸侯之事,弗能报也。秋,孟庄子伐邾以报之。 | 邾国#-666aa;多次攻打我国,我国因为连年参与诸侯间的盟会征伐,没能报复。秋,仲孙速攻打邾国作为报复。 |
蔡公子燮欲以蔡之晋,蔡人杀之。公子履,其母弟也,故出奔楚。 | 蔡公子燮想让蔡国#-666hh;从晋国,蔡国#-666aa;把他杀了。公子履是公子燮的同母弟,所以出逃到楚国。 |
陈庆虎、庆寅畏公子黄之偪,愬诸楚曰:“与蔡司马同谋。”楚人以为讨,公子黄出奔楚。初,蔡文侯欲事晋,曰:“先君与于践土之盟,晋不可弃,且兄弟也。”畏楚,不能行而卒。楚人使蔡无常,公子燮求从先君以利蔡,不能而死。书曰“蔡杀其大夫公子燮”,言不与民同欲也。“陈侯之弟黄出奔楚”,言非其罪也。公子黄将出奔,呼于国曰:“庆氏无道,求专陈国,暴蔑其君,而去其亲,五年不灭,是无天也。” | 陈国庆虎、庆寅害怕公子黄的威逼,向楚国报告说:“公子黄与蔡司马一起策划顺从晋国。”楚国#-666aa;为此讨伐,公子黄出逃到楚国去辩解。起初,蔡文侯想要顺#-666hh;晋国,说:“先君参加了践土的盟会,晋国不可以丢弃,而且还是兄弟国家。”但是他害怕楚国,没能实施愿望就去世了。楚国#-666aa;役使蔡国没有常规法度,公子燮请求继承先君遗志以有利于蔡国,没办成而死。《春秋》记载说“蔡国杀死他们的大夫公子燮”,是说公子燮未与#-666aa;民的欲望相同。“陈哀公的弟弟黄出逃到楚国”,是说不是他的罪过。公子黄准备出逃,在国都中#guoxue666-com;声叫喊说:“庆氏无道,谋求在陈国专政,怠慢轻视他们的国君,除掉国君的亲人,五年之内不灭亡,就是没有天理了。” |
齐子初聘于齐,礼也。 | 叔老初次去齐国聘问,这是#-666ff;乎礼的。 |
冬,季武子如宋,报向戌之聘也。褚师段逆之以受享,赋《常棣》之七章以卒。宋人重贿之。归,复命,公享之,赋《鱼丽》之卒章。公赋《南山有台》。武子去所,曰:“臣不堪也。” | 冬,季孙宿去宋国,这是回报向戌的聘问。褚师段迎接他,让他接受宋国君的享礼,季孙宿赋《常棣》的第七章与末章。宋国#-666aa;送给他一笔重礼。季孙宿回国复命,襄公设享礼慰劳他,他赋《鱼丽》的末章。襄公赋《南山有台》,季孙宿离开座席,说:“下臣不敢当。” |
卫宁惠子疾,召悼子曰:“吾得罪于君,悔而无及也。名藏在诸侯之策,曰:‘孙林父、宁殖出其君。’君入则掩之。若能掩之,则吾子也。若不能,犹有鬼神,吾有馁而已,不来食矣。”悼子许诺,惠子遂卒。 | 卫宁惠子生病,告诫悼子说:“我得罪了国君,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我的名字记载在诸侯的简策上,说:‘孙林父、宁殖赶走他们的国君。’只有国君回国,才能掩饰我的罪名。如果能掩饰我的罪名,你就是我的好儿子。如不能,假使有鬼#-666nn;的话,我宁可挨饿,也不来享受你的祭祀。”悼子答应了,惠子就死了。 |
扩展阅读
【注释】
①二十年:公元前553年。
②向:在今山东莒县南。
③晋侯:晋平公。齐侯:齐庄公。宋公:宋平公。卫侯:卫殇公。郑伯:郑简公。曹伯:曹武公。莒子:莒犂比公。邾子:邾悼公。滕子:滕成公。杞伯:杞孝公。小邾子:小邾穆公。
④澶渊:在今河南濮阳县北。
⑤公子燮:蔡庄侯子。
⑥公子履:公子燮同母弟。
⑦陈侯:陈哀公。杜注云:“称弟,明无罪也。”
【注释】
①督扬之盟:在去年。
②骤:多次。
【注释】
①庆虎、庆寅:陈卿。
②蔡司马:即公子燮。
③公子黄出奔楚:杜注云:“奔楚自理。”
④先君:指蔡庄侯甲午。践土之盟:在僖公二十八年。
⑤暴蔑:怠慢轻视。
【注释】
①齐子:即叔老。初聘:齐庄公今年即位,故云。
②褚师段:宋大夫,字子石。
③常棣:《诗·小雅》篇名。七章以卒:七章与末章。七章为“妻子好#-666ff;,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末章为“宜尔家室,乐尔妻帑。是究是图,亶其然乎”。季武子歌之,表示鲁与宋为婚姻之国,要和睦相处。
④鱼丽:《诗·小雅》篇名。卒章为“物其有矣,维其时矣”。指公派遣使者得时。
⑤南山有台:《诗·小雅》篇名。杜注说襄公赋之,取其中“乐只君子,邦家之基”等语表彰季武子。
⑥去所:避席,离开座位,表示谦恭。
【注释】
①召:同“诏”,告。悼子:宁殖子宁喜。
②君:指卫献公。
③犹: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