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公十六年原文解释
原文(一)
(经)
翻译(一)
(经)
原文(二)
十有六年春①,齐侯伐徐②。
翻译(二)
十六年春,齐景公攻打徐国。
原文(三)
楚子诱戎蛮子杀之③。
翻译(三)
楚平王诱骗戎蛮子,把他杀了。
原文(四)
夏,公至自晋。
翻译(四)
夏,昭公从晋国回来。
原文(五)
秋八月己亥,晋侯夷卒。
翻译(五)
秋八月己亥,晋昭公夷去世。
原文(六)
九月,大雩。
翻译(六)
九月,举行求雨的雩祭。
原文(七)
季孙意如如晋。
翻译(七)
季孙意如去晋国。
原文(八)
冬十月,葬晋昭公。
翻译(八)
冬十月,安葬晋昭公。
原文(九)
(传)
翻译(九)
(传)
原文(十)
十六年春,王正月,公在晋,晋人止公,不书,讳之也。
翻译(十)
十六年春,周历正月,昭公在晋国,是由于晋国#-666aa;扣留昭公,《春秋》不记载,是避讳。
原文(十一)
齐侯伐徐。楚子闻蛮氏之乱也,与蛮子之无质也①,使然丹诱戎蛮子嘉杀之,遂取蛮氏。既而复立其子焉,礼也②。
翻译(十一)
齐景公攻打徐国。楚平王听说蛮氏发生内乱与蛮子不讲信用,派然丹诱骗戎蛮子嘉,把他杀了,接着占领了蛮氏。不久又重新立了他的儿子,这是#-666ff;乎礼的。
原文(十二)
二月丙申,齐师至于蒲隧①。徐人行成。徐子及郯人、莒人会齐侯,盟于蒲隧,赂以甲父之鼎②。叔孙昭子曰:“诸侯之无伯,害哉!齐君之无道也,兴师而伐远方,会之有成而还,莫之亢也③,无伯也夫。《诗》曰:‘宗周既灭,靡所止戾。正大夫离居,莫知我肄④。’其是之谓乎!”
翻译(十二)
二月丙申,齐#-666kk;到达蒲隧。徐国#-666aa;求和。徐子与郯国#-666aa;、莒国#-666aa;与齐景公相会,在蒲隧结盟,送上甲父之鼎为礼物。叔孙昭子说:“诸侯没有盟主,危害真大!齐君无道,起兵攻打远方国家,会见他们,签订了盟约后回国,没有人能抗御他,这是没有盟主的缘故啊!《诗》说:‘周朝已经渐衰亡,要想栖身没地方。执政大夫都逃散,有谁知我操劳忙。’说的就是这情况吧!”
原文(十三)
三月,晋韩起聘于郑,郑伯享之。子产戒曰:“荀有位于朝,无有不共恪①。”孔张后至②,立于客间。执政御之③,适客后。又御之,适县间④。客从而笑之。
翻译(十三)
三月,晋韩起去郑国聘问,郑定公设享礼款待他。子产告诫大家说:“只要在朝廷上有位子的官员,不要做出不恭敬的事。”孔张迟到了,去站在宾客中间。主持典礼的#-666aa;阻止他,他退到宾客后面。主持典礼的#-666aa;又阻止他,他只好站在悬挂的钟磬间。宾客因此而嘲笑他。
原文(十四)
事毕,富子谏曰①:“夫大国之人,不可不慎也,几为之笑而不陵我②?我皆有礼,夫犹鄙我。国而无礼,何以求荣?孔张失位,吾子之耻也。”子产怒曰:“发命之不衷③,出令之不信,刑之颇类④,狱之放纷⑤,会朝之不敬,使命之不听,取陵于大国,罢民而无功,罪及而弗知,侨之耻也。孔张,君之昆孙、子孔之后也⑥,执政之嗣也。为嗣大夫,承命以使,周于诸侯,国人所尊,诸侯所知。立于朝而祀于家,有禄于国⑦,有赋于军⑧,丧祭有职,受脤归脤⑨,其祭在庙,已有著位⑩,在位数世,世守其业,而忘其所,侨焉得耻之?辟邪之人而皆及执政,是先王无刑罚也。子宁以他规我。”
翻译(十四)
享礼结束后,富子劝谏说:“对大国的#-666aa;,不能够不谨慎,难道说被他们嘲笑了他们不会欺负我们?我们全都对他们有礼,他们尚且鄙视我们。作为一个国家如果无礼,如何求得光荣?孔张没站在他应站的位置上,这是您的耻辱。”子产发怒说:“发布命令不恰当,发出命令不守信用,刑罚偏颇不顺,诉讼放纵纷乱,会见朝见不恭敬,使命没#-666aa;听从,导致大国的欺陵,使#-666aa;民疲劳而没有建立#-666ii;劳,罪过在身而不知道,这才是我的耻辱。孔张,是国君哥哥的孙子、子孔的后代,执政大夫的继承人。他接任为大夫,接受命令出使,遍历诸侯国家,为国人所尊敬,为诸侯所熟识。他在朝中有职务,在家中主持祭祀,得到国家的爵禄封邑,#-666dd;担国家的#-666kk;赋,丧事与祭事有一定的职事,接受祭肉奉献祭肉,辅助国君在宗庙祭祀,已有规定的位置,在这位置上已经好几代了,世代保守着他们的家业,如今忘记了他自己的地位,我怎么能为他感到羞耻?别人的行为不规范却都归罪于执政,这成为先王没有刑罚了。您还是用别的事来规劝我。”
原文(十五)
宣子有环,有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子大叔、子羽谓子产曰:“韩子亦无几求,晋国亦未可以贰。晋国、韩子,不可偷也①。若属有谗人交斗其间②,鬼神而助之,以兴其凶怒,悔之何及?吾子何爱于一环,其以取憎于大国也,盍求而与之?”子产曰:“吾非偷晋而有二心,将终事之,是以弗与,忠信故也。侨闻君子非无贿之难,立而无令名之患。侨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③,无礼以定其位之患。夫大国之人,令于小国,而皆获其求,将何以给之?一共一否,为罪滋大。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④,何餍之有?吾且为鄙邑,则失位矣。若韩子奉命以使,而求玉焉,贪淫甚矣,独非罪乎?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韩子成贪,将焉用之?且吾以玉贾罪,不亦锐乎⑤?”
翻译(十五)
韩起有只玉环,与这玉环配对的一只在郑国的商#-666aa;手中。韩起向郑定公请求,子产不同意给他,说:“这不是我们国库中收藏的器物,寡君不知道。”子太叔、子羽对子产说:“韩宣子要求不#guoxue666-com;,对晋国也不能三心二意。晋国、韩宣子,都不能随意怠慢。万一正好有奸邪小#-666aa;在中间挑拨离间,鬼#-666nn;如果又帮助他,以引起晋国与韩宣子的凶心怒气,后悔又怎么来得及?您何苦吝惜一只玉环,以此去惹得大国憎恨呢,何不索取那只玉环给他?”子产说:“我不是随意怠慢晋国而对他们不忠心,而是要始终事奉他们,所以不给他,就是我忠实诚信的缘故。我听说君子不以没有财富为可怕,而以立身没有好名声为忧患。我听说治理国家不以没能事奉大国保育小国为可怕,而以不能按礼仪来安定职位为忧患。大国的#-666aa;,号令小国,如果都能得到他所要求的,小国将用什么去供给他们呢?有的供给了有的没能供给,罪过就更加大了。大国的需求,不#-666ff;乎礼的不加以驳斥,他们哪里会有满足的时候?我们将会成为他们边境上的一个城邑,失去自己的地位了。像韩宣子奉命出使,却求索玉环,贪婪得太过#-666dd;了,难道不是罪过吗?拿出一只玉环却引出两项罪过,我们又将失去地位,韩宣子变成了贪婪的人,怎么能这样做呢?再说我用玉来交换罪过,不是太不值得了吗?”
原文(十六)
韩子买诸贾人,既成贾矣①,商人曰:“必告君大夫②。”韩子请诸子产曰:“日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今买诸商人,商人曰,必以闻,敢以为请。”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③,以艾杀此地④,斩之蓬蒿藜藋⑤,而共处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毋强贾,毋或匄夺。尔有利市宝贿⑥,我勿与知。’恃此质誓⑦,故能相保,以至于今。今吾子以好来辱,而谓敝邑强夺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玉而失诸侯,必不为也。若大国令,而共无艺⑧,郑,鄙邑也,亦弗为也。侨若献玉,不知所成⑨,敢私布之。”韩子辞玉,曰:“起不敏,敢求玉以徼二罪?敢辞之。”
翻译(十六)
韩宣子向商#-666aa;购买玉环,已经成交了,商#-666aa;说:“一定要向国君和执政报告。”韩宣子向子产请求说:“前些日子我请求得到这玉环,执政认为不#-666ff;道义,我就不敢再提这事。如今我从商#-666aa;那里买来,商人说一定要让您知道,谨此请求完成交易。”子产回答说:“往昔我们先君桓公,与商人一起从周迁徙出来。一起并肩#-666ff;作耕种,来整治这块土地,砍去种种野草,#-666cc;同居住在这里。我们世代有盟誓,以互相信赖,誓词说:‘你不背叛我,我不强买你的货物,也不乞求与掠夺。你有丰厚的利润与珍贵的财宝,我也不加过问。’凭仗着这誓言的信用,所以能互相保全,一直到现在。如今承蒙您带着友好的情谊光临敝国,而让敝国强夺商人的宝物,这是教敝国背弃盟誓,这恐怕不可以吧!您得到了玉环却失去诸侯,您一定不肯这样做。如果大国下达命令,却无限制地要我们供应,那就是把郑国当作边境城邑了,我们也不会同意这样做。我如果献上玉环,不知道会有什么好处,谨此私下向您陈述。”韩宣子就退回了玉环,说:“我考虑不周,怎么敢求取玉环以获得两项罪过?谨请把玉环退回。”
原文(十七)
夏四月,郑六卿饯宣子于郊。宣子曰:“二三君子请皆赋,起亦以知郑志。”子齹赋《野有蔓草》〔1〕。宣子曰:“孺子善哉〔2〕,吾有望矣。”子产赋郑之《羔裘》〔3〕。宣子曰:“起不堪也。”子大叔赋《褰裳》〔4〕。宣子曰:“起在此,敢勤子至于他人乎〔5〕?”子大叔拜。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不有是事,其能终乎?”子游赋《风雨》〔6〕,子旗赋《有女同车》〔7〕,子柳赋《萚兮》〔8〕。宣子喜曰:“郑其庶乎!二三君子以君命贶起,赋不出郑志,皆昵燕好也〔9〕。二三君子数世之主也,可以无惧矣。”宣子皆献马焉,而赋《我将》〔10〕。子产拜,使五卿皆拜,曰:“吾子靖乱,敢不拜德?”宣子私觐于子产以玉与马,曰:“子命起舍夫玉,是赐我玉而免吾死也,敢不藉手以拜〔11〕?”
翻译(十七)
夏四月,郑国的六卿在郊外为韩宣子饯行。宣子说:“各位大夫请都赋首诗,我也可以因此知道郑国的志向。”子齹赋《野有蔓草》。宣子说:“孺子说得好啊,我有希望了。”子产赋《郑风》中的《羔裘》。宣子说:“我不敢当。”子太叔赋《褰裳》。宣子说:“我在这儿,岂敢劳动您去事奉别#-666aa;呢?”子太叔下拜。宣子说:“你说到‘褰裳’这点真好。如没有这回事,也许难以始终保持友好吧?”子游赋《风雨》,子旗赋《有女同车》,子柳赋《萚兮》。宣子#guoxue666-com;兴地说:“郑国差不多要强盛了吧!各位大夫用国君的名义赏赐我,赋的诗又不出《郑风》之外,都是表示亲热友好的。各位大夫都是可传数世的#-666aa;,可以因此而不畏惧了。”宣子送给他们马匹,而赋《我将》。子产拜谢,让其他五卿都拜谢,说:“您安定动乱,岂敢不拜谢您的大德?”宣子带着玉和马私下拜见子产,说:“您命令我舍弃玉环,是赐给我玉而免我一死,岂敢不借此薄礼以拜谢?”
原文(十八)
公至自晋。子服昭伯语季平子曰①:“晋之公室,其将遂卑矣。君幼弱,六卿强而奢傲,将因是以习。习实为常,能无卑乎?”平子曰:“尔幼,恶识国?”
翻译(十八)
昭公从晋国回来。子#-666hh;昭伯对季平子说:“晋国的公室,也许就此便衰弱了。国君年幼力弱,六卿强大而奢侈骄傲,将要由此而成习惯。习惯成为自然,怎能不衰弱呢?”平子说:“你年纪轻轻,哪里知道国家的事?”
原文(十九)
秋八月,晋昭公卒。
翻译(十九)
秋八月,晋昭公去世。
原文(二十)
九月,大雩,旱也。
翻译(二十)
九月,举行求雨的雩祭,是因为发生旱灾。
原文(二十一)
郑大旱,使屠击、祝款、竖柎有事于桑山①。斩其木,不雨。子产曰:“有事于山,蓺山林也②,而斩其木,其罪大矣。”夺之官邑。
翻译(二十一)
郑国大旱,派屠击、祝款、竖柎去祭祀桑山。三#-666aa;砍伐山上的树木,天不下雨。子产说:“祭祀山#-666nn;,应当养护山林,他们却砍伐山上的树木,所犯的罪很大了。”撤了他们的职收回了采邑。
原文(二十二)
冬十月,季平子如晋葬昭公。平子曰:“子服回之言犹信,子服氏有子哉!”
翻译(二十二)
冬十月,季平子去晋国参加晋昭公的葬礼。平子说:“子#-666hh;昭伯的话还是可以相信的,子#-666hh;氏有了个好儿子了。”
原文 | 翻译 |
(经) | (经) |
十有六年春,齐侯伐徐。 | 十六年春,齐景公攻打徐国。 |
楚子诱戎蛮子杀之。 | 楚平王诱骗戎蛮子,把他杀了。 |
夏,公至自晋。 | 夏,昭公从晋国回来。 |
秋八月己亥,晋侯夷卒。 | 秋八月己亥,晋昭公夷去世。 |
九月,大雩。 | 九月,举行求雨的雩祭。 |
季孙意如如晋。 | 季孙意如去晋国。 |
冬十月,葬晋昭公。 | 冬十月,安葬晋昭公。 |
(传) | (传) |
十六年春,王正月,公在晋,晋人止公,不书,讳之也。 | 十六年春,周历正月,昭公在晋国,是由于晋国#-666aa;扣留昭公,《春秋》不记载,是避讳。 |
齐侯伐徐。楚子闻蛮氏之乱也,与蛮子之无质也,使然丹诱戎蛮子嘉杀之,遂取蛮氏。既而复立其子焉,礼也。 | 齐景公攻打徐国。楚平王听说蛮氏发生内乱与蛮子不讲信用,派然丹诱骗戎蛮子嘉,把他杀了,接着占领了蛮氏。不久又重新立了他的儿子,这是#-666ff;乎礼的。 |
二月丙申,齐师至于蒲隧。徐人行成。徐子及郯人、莒人会齐侯,盟于蒲隧,赂以甲父之鼎。叔孙昭子曰:“诸侯之无伯,害哉!齐君之无道也,兴师而伐远方,会之有成而还,莫之亢也,无伯也夫。《诗》曰:‘宗周既灭,靡所止戾。正大夫离居,莫知我肄。’其是之谓乎!” | 二月丙申,齐#-666kk;到达蒲隧。徐国#-666aa;求和。徐子与郯国#-666aa;、莒国#-666aa;与齐景公相会,在蒲隧结盟,送上甲父之鼎为礼物。叔孙昭子说:“诸侯没有盟主,危害真大!齐君无道,起兵攻打远方国家,会见他们,签订了盟约后回国,没有人能抗御他,这是没有盟主的缘故啊!《诗》说:‘周朝已经渐衰亡,要想栖身没地方。执政大夫都逃散,有谁知我操劳忙。’说的就是这情况吧!” |
三月,晋韩起聘于郑,郑伯享之。子产戒曰:“荀有位于朝,无有不共恪。”孔张后至,立于客间。执政御之,适客后。又御之,适县间。客从而笑之。 | 三月,晋韩起去郑国聘问,郑定公设享礼款待他。子产告诫大家说:“只要在朝廷上有位子的官员,不要做出不恭敬的事。”孔张迟到了,去站在宾客中间。主持典礼的#-666aa;阻止他,他退到宾客后面。主持典礼的#-666aa;又阻止他,他只好站在悬挂的钟磬间。宾客因此而嘲笑他。 |
事毕,富子谏曰:“夫大国之人,不可不慎也,几为之笑而不陵我?我皆有礼,夫犹鄙我。国而无礼,何以求荣?孔张失位,吾子之耻也。”子产怒曰:“发命之不衷,出令之不信,刑之颇类,狱之放纷,会朝之不敬,使命之不听,取陵于大国,罢民而无功,罪及而弗知,侨之耻也。孔张,君之昆孙、子孔之后也,执政之嗣也。为嗣大夫,承命以使,周于诸侯,国人所尊,诸侯所知。立于朝而祀于家,有禄于国,有赋于军,丧祭有职,受脤归脤,其祭在庙,已有著位,在位数世,世守其业,而忘其所,侨焉得耻之?辟邪之人而皆及执政,是先王无刑罚也。子宁以他规我。” | 享礼结束后,富子劝谏说:“对大国的#-666aa;,不能够不谨慎,难道说被他们嘲笑了他们不会欺负我们?我们全都对他们有礼,他们尚且鄙视我们。作为一个国家如果无礼,如何求得光荣?孔张没站在他应站的位置上,这是您的耻辱。”子产发怒说:“发布命令不恰当,发出命令不守信用,刑罚偏颇不顺,诉讼放纵纷乱,会见朝见不恭敬,使命没#-666aa;听从,导致大国的欺陵,使#-666aa;民疲劳而没有建立#-666ii;劳,罪过在身而不知道,这才是我的耻辱。孔张,是国君哥哥的孙子、子孔的后代,执政大夫的继承人。他接任为大夫,接受命令出使,遍历诸侯国家,为国人所尊敬,为诸侯所熟识。他在朝中有职务,在家中主持祭祀,得到国家的爵禄封邑,#-666dd;担国家的#-666kk;赋,丧事与祭事有一定的职事,接受祭肉奉献祭肉,辅助国君在宗庙祭祀,已有规定的位置,在这位置上已经好几代了,世代保守着他们的家业,如今忘记了他自己的地位,我怎么能为他感到羞耻?别人的行为不规范却都归罪于执政,这成为先王没有刑罚了。您还是用别的事来规劝我。” |
宣子有环,有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子产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子大叔、子羽谓子产曰:“韩子亦无几求,晋国亦未可以贰。晋国、韩子,不可偷也。若属有谗人交斗其间,鬼神而助之,以兴其凶怒,悔之何及?吾子何爱于一环,其以取憎于大国也,盍求而与之?”子产曰:“吾非偷晋而有二心,将终事之,是以弗与,忠信故也。侨闻君子非无贿之难,立而无令名之患。侨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夫大国之人,令于小国,而皆获其求,将何以给之?一共一否,为罪滋大。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何餍之有?吾且为鄙邑,则失位矣。若韩子奉命以使,而求玉焉,贪淫甚矣,独非罪乎?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韩子成贪,将焉用之?且吾以玉贾罪,不亦锐乎?” | 韩起有只玉环,与这玉环配对的一只在郑国的商#-666aa;手中。韩起向郑定公请求,子产不同意给他,说:“这不是我们国库中收藏的器物,寡君不知道。”子太叔、子羽对子产说:“韩宣子要求不#guoxue666-com;,对晋国也不能三心二意。晋国、韩宣子,都不能随意怠慢。万一正好有奸邪小#-666aa;在中间挑拨离间,鬼#-666nn;如果又帮助他,以引起晋国与韩宣子的凶心怒气,后悔又怎么来得及?您何苦吝惜一只玉环,以此去惹得大国憎恨呢,何不索取那只玉环给他?”子产说:“我不是随意怠慢晋国而对他们不忠心,而是要始终事奉他们,所以不给他,就是我忠实诚信的缘故。我听说君子不以没有财富为可怕,而以立身没有好名声为忧患。我听说治理国家不以没能事奉大国保育小国为可怕,而以不能按礼仪来安定职位为忧患。大国的#-666aa;,号令小国,如果都能得到他所要求的,小国将用什么去供给他们呢?有的供给了有的没能供给,罪过就更加大了。大国的需求,不#-666ff;乎礼的不加以驳斥,他们哪里会有满足的时候?我们将会成为他们边境上的一个城邑,失去自己的地位了。像韩宣子奉命出使,却求索玉环,贪婪得太过#-666dd;了,难道不是罪过吗?拿出一只玉环却引出两项罪过,我们又将失去地位,韩宣子变成了贪婪的人,怎么能这样做呢?再说我用玉来交换罪过,不是太不值得了吗?” |
韩子买诸贾人,既成贾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韩子请诸子产曰:“日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今买诸商人,商人曰,必以闻,敢以为请。”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藋,而共处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毋强贾,毋或匄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恃此质誓,故能相保,以至于今。今吾子以好来辱,而谓敝邑强夺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玉而失诸侯,必不为也。若大国令,而共无艺,郑,鄙邑也,亦弗为也。侨若献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韩子辞玉,曰:“起不敏,敢求玉以徼二罪?敢辞之。” | 韩宣子向商#-666aa;购买玉环,已经成交了,商#-666aa;说:“一定要向国君和执政报告。”韩宣子向子产请求说:“前些日子我请求得到这玉环,执政认为不#-666ff;道义,我就不敢再提这事。如今我从商#-666aa;那里买来,商人说一定要让您知道,谨此请求完成交易。”子产回答说:“往昔我们先君桓公,与商人一起从周迁徙出来。一起并肩#-666ff;作耕种,来整治这块土地,砍去种种野草,#-666cc;同居住在这里。我们世代有盟誓,以互相信赖,誓词说:‘你不背叛我,我不强买你的货物,也不乞求与掠夺。你有丰厚的利润与珍贵的财宝,我也不加过问。’凭仗着这誓言的信用,所以能互相保全,一直到现在。如今承蒙您带着友好的情谊光临敝国,而让敝国强夺商人的宝物,这是教敝国背弃盟誓,这恐怕不可以吧!您得到了玉环却失去诸侯,您一定不肯这样做。如果大国下达命令,却无限制地要我们供应,那就是把郑国当作边境城邑了,我们也不会同意这样做。我如果献上玉环,不知道会有什么好处,谨此私下向您陈述。”韩宣子就退回了玉环,说:“我考虑不周,怎么敢求取玉环以获得两项罪过?谨请把玉环退回。” |
夏四月,郑六卿饯宣子于郊。宣子曰:“二三君子请皆赋,起亦以知郑志。”子齹赋《野有蔓草》。宣子曰:“孺子善哉,吾有望矣。”子产赋郑之《羔裘》。宣子曰:“起不堪也。”子大叔赋《褰裳》。宣子曰:“起在此,敢勤子至于他人乎?”子大叔拜。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不有是事,其能终乎?”子游赋《风雨》,子旗赋《有女同车》,子柳赋《萚兮》。宣子喜曰:“郑其庶乎!二三君子以君命贶起,赋不出郑志,皆昵燕好也。二三君子数世之主也,可以无惧矣。”宣子皆献马焉,而赋《我将》。子产拜,使五卿皆拜,曰:“吾子靖乱,敢不拜德?”宣子私觐于子产以玉与马,曰:“子命起舍夫玉,是赐我玉而免吾死也,敢不藉手以拜?” | 夏四月,郑国的六卿在郊外为韩宣子饯行。宣子说:“各位大夫请都赋首诗,我也可以因此知道郑国的志向。”子齹赋《野有蔓草》。宣子说:“孺子说得好啊,我有希望了。”子产赋《郑风》中的《羔裘》。宣子说:“我不敢当。”子太叔赋《褰裳》。宣子说:“我在这儿,岂敢劳动您去事奉别#-666aa;呢?”子太叔下拜。宣子说:“你说到‘褰裳’这点真好。如没有这回事,也许难以始终保持友好吧?”子游赋《风雨》,子旗赋《有女同车》,子柳赋《萚兮》。宣子#guoxue666-com;兴地说:“郑国差不多要强盛了吧!各位大夫用国君的名义赏赐我,赋的诗又不出《郑风》之外,都是表示亲热友好的。各位大夫都是可传数世的#-666aa;,可以因此而不畏惧了。”宣子送给他们马匹,而赋《我将》。子产拜谢,让其他五卿都拜谢,说:“您安定动乱,岂敢不拜谢您的大德?”宣子带着玉和马私下拜见子产,说:“您命令我舍弃玉环,是赐给我玉而免我一死,岂敢不借此薄礼以拜谢?” |
公至自晋。子服昭伯语季平子曰:“晋之公室,其将遂卑矣。君幼弱,六卿强而奢傲,将因是以习。习实为常,能无卑乎?”平子曰:“尔幼,恶识国?” | 昭公从晋国回来。子#-666hh;昭伯对季平子说:“晋国的公室,也许就此便衰弱了。国君年幼力弱,六卿强大而奢侈骄傲,将要由此而成习惯。习惯成为自然,怎能不衰弱呢?”平子说:“你年纪轻轻,哪里知道国家的事?” |
秋八月,晋昭公卒。 | 秋八月,晋昭公去世。 |
九月,大雩,旱也。 | 九月,举行求雨的雩祭,是因为发生旱灾。 |
郑大旱,使屠击、祝款、竖柎有事于桑山。斩其木,不雨。子产曰:“有事于山,蓺山林也,而斩其木,其罪大矣。”夺之官邑。 | 郑国大旱,派屠击、祝款、竖柎去祭祀桑山。三#-666aa;砍伐山上的树木,天不下雨。子产说:“祭祀山#-666nn;,应当养护山林,他们却砍伐山上的树木,所犯的罪很大了。”撤了他们的职收回了采邑。 |
冬十月,季平子如晋葬昭公。平子曰:“子服回之言犹信,子服氏有子哉!” | 冬十月,季平子去晋国参加晋昭公的葬礼。平子说:“子#-666hh;昭伯的话还是可以相信的,子#-666hh;氏有了个好儿子了。” |
扩展阅读
【注释】
①十有六年:公元前526年。
②齐侯:齐景公。
③楚子:楚平王。戎蛮:地在今河南汝阳县东南一带。
【注释】
①质:信用。
②以上文字,诸家以为“齐侯伐徐”当置“二月丙申”下,楚子一事,当在“其是之谓乎”后。
【注释】
①蒲隧:在今江苏睢宁县西南。
②甲父:古国名,在山东金乡县。
③亢:抗御。
④所引诗见《诗·小雅·雨无正》。“宗周”今本作“周宗”。戾,安。肄,劳。
【注释】
①#-666cc;恪:恭敬。
②孔张:公孙申,字子张,子孔之孙。
③御:阻止。
④县:钟磬等县乐。
【注释】
①富子:杜注:“富子,郑大夫,谏子产也。”
②几:岂。
③衷:当。
④颇类:偏颇不顺。
⑤放纷:放纵纷乱。
⑥子孔:为郑襄公之兄。
⑦有禄于国:受到国家的爵禄封邑。
⑧赋:指大夫采邑所应出的#-666kk;赋,即战士、#-666kk;器等。
⑨脹:祭肉。诸侯祭社,赐大夫以祭肉,大夫祭社,献祭肉与国君。
⑩著位:即规定的位置。
【注释】
①偷:随意怠慢。
②属:恰逢。交斗:挑拨。
③字:养育抚爱。
④斥:驳回。
⑤锐:细小。引申为无价值。
【注释】
①成贾:成交。
②君大夫:国君、执政。
③庸次:按次序。比耦:一对对地配#-666ff;耕种。
④艾(yì)杀:割草伐木。指整治土地。
⑤蓬蒿藜藋(diáo):均为野草。
⑥利市:买卖获得利润。
⑦质誓:有信用的誓言。
⑧无艺:没有标准、限度。
⑨成:好处。
【注释】
〔1〕子齹(cē):子皮之子公子婴齐。野有蔓草:《诗·郑风》篇名,取其中“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句。
〔2〕孺子:子皮死未过三年,故称其为孺子。
〔3〕羔裘:《诗·郑风》篇名,以其中“彼其之子,舍命不渝”、“彼其之子,邦之司直”、“彼其之子,邦之彦兮”等句赞美韩宣子。
〔4〕褰裳:《诗·郑风》篇名。取其中“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666aa;”句,言宣子思己,将有撩起裙子渡过郑国的溱水之举。如不思己,便会去他#-666aa;处。
〔5〕勤:劳。
〔6〕子游:驷带之子驷偃。风雨:《诗·郑风》篇名。取“既见君子,云胡不夷”句。
〔7〕子旗:公孙段之子丰施。有女同车:《诗·郑风》篇名。取“洵美且都”句,爱乐宣子之志。
〔8〕子柳:印段之子印癸。萚兮:《诗·郑风》篇名。取“倡予和女”句,言宣子倡,自己将和而从之。
〔9〕昵:亲。
〔10〕我将:《诗·周颂》篇名。杜注:“取其‘日靖四方,我其夙夜,畏天之威’,言志在靖乱,畏惧天威。”
〔11〕藉手:借手中的赠品。
【注释】
①子#-666hh;昭伯:杜注:“昭伯,惠伯之子子#-666hh;回也。随公从晋还。”
【注释】
①桑山:不详。
②蓺:养护使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