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公十四年原文解释
原文(一)
(经)
翻译(一)
(经)
原文(二)
十有四年春①,卫公叔戌来奔。
翻译(二)
十四年春,卫公叔戌逃来我国。
原文(三)
卫赵阳出奔宋。
翻译(三)
卫赵阳出逃到宋国。
原文(四)
二月辛巳,楚公子结、陈公孙佗人帅师灭顿②,以顿子牂归。
翻译(四)
二月辛巳,楚公子结、陈公孙佗#-666aa;率领#-666kk;队灭亡顿国,把顿子牂押回国。
原文(五)
夏,卫北宫结来奔。
翻译(五)
夏,卫北宫结逃来我国。
原文(六)
五月,於越败吴于檇李③。
翻译(六)
五月,越国在檇李打败吴国。
原文(七)
吴子光卒。
翻译(七)
吴王光去世。
原文(八)
公会齐侯、卫侯于牵④。
翻译(八)
定公与齐景公、卫灵公在牵地相会。
原文(九)
公至自会。
翻译(九)
定公从会议回国。
原文(十)
秋,齐侯、宋公会于洮⑤。
翻译(十)
秋,齐景公、宋景公在洮地相会。
原文(十一)
天王使石尚来归脤⑥。
翻译(十一)
周敬王派石尚前来送祭肉。
原文(十二)
卫世子蒯聩出奔宋。
翻译(十二)
卫太子蒯聩出逃到宋国。
原文(十三)
卫公孟出奔郑。
翻译(十三)
卫公孟出逃到郑国。
原文(十四)
宋公之弟辰自萧来奔。
翻译(十四)
宋景公的弟弟辰从萧邑逃来我国。
原文(十五)
大蒐于比蒲。
翻译(十五)
在比蒲举行大规模阅兵式。
原文(十六)
邾子来会公⑦。
翻译(十六)
邾隐公前来与定公相会。
原文(十七)
城莒父及霄⑧。
翻译(十七)
修筑莒父与霄地的城墙。
原文(十八)
(传)
翻译(十八)
(传)
原文(十九)
十四年春,卫侯逐公叔戌与其党,故赵阳奔宋,戌来奔。
翻译(十九)
十四年春,卫灵公驱逐公叔戌与他的同#-666bb;,所以赵阳逃往宋国,公叔戌逃来我国。
原文(二十)
梁婴父恶董安于,谓知文子曰:“不杀安于,使终为政于赵氏,赵氏必得晋国。盍以其先发难也,讨于赵氏?”文子使告于赵孟曰:“范、中行氏虽信为乱,安于则发之,是安于与谋乱也。晋国有命,始祸者死。二子既伏其罪矣,敢以告。”赵孟患之。安于曰:“我死而晋国宁,赵氏定,将焉用生?人谁不死,吾死莫矣①。”乃缢而死。赵孟尸诸市,而告于知氏曰:“主命戮罪人,安于既伏其罪矣,敢以告。”知伯从赵孟盟②,而后赵氏定,祀安于于庙。
翻译(二十)
梁婴父厌恶董安于,对知文子说:“不杀安于,让他一直执掌赵氏政事,赵氏一定会得到晋国。何不以他首先发难为由去责备赵氏?”文子派#-666aa;告诉赵鞅说:“范氏、中行氏虽然确实发动了叛乱,安于是挑起事端的#-666aa;,这样安于就是#-666cc;同谋划作乱的#-666aa;。晋国有命令,首先发起祸难的人处死。范氏、中行氏已经伏罪了,谨此大胆奉告。”赵鞅觉得为难。安于说:“我死而晋国得到安宁,赵氏得到安定,我哪里还用得着活下去?什么人能够不死,我已经死得晚了。”于是上吊死去。赵鞅把他的尸体陈列在市上示众,而告诉知氏说:“您命令杀戮罪人,安于已经伏罪了,谨此大胆奉告。”知伯与赵鞅结盟,然后赵氏得到安定,在宗庙中祭祀安于。
原文(二十一)
顿子牂欲事晋,背楚而绝陈好。二月,楚灭顿。
翻译(二十一)
顿子牂打算投靠晋国,背叛楚国而断绝与陈国的友好关系。二月,楚国灭亡顿国。
原文(二十二)
夏,卫北宫结来奔,公叔戌之故也。
翻译(二十二)
夏,卫北宫结逃来我国,是为了公叔戌的缘故。
原文(二十三)
吴伐越,越子句践御之,陈于檇李。句践患吴之整也,使死士再禽焉①,不动。使罪人三行,属剑于颈,而辞曰:“二君有治②,臣奸旗鼓③,不敏于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归死。”遂自刭也。师属之目,越子因而伐之,大败之。灵姑浮以戈击阖庐④,阖庐伤将指⑤,取其一屦。还,卒于陉,去檇李七里。夫差使人立于庭⑥,苟出入,必谓己曰:“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则对曰:“唯,不敢忘!”三年,乃报越。
翻译(二十三)
吴国攻打越国,越王句践率兵抵抗,两#-666kk;在檇李对阵。句践因吴#-666kk;#-666kk;阵严整而担心,派敢死队两次冲击吴兵,吴军阵脚不动。又派罪犯排成三行,把剑放在脖子上,而致辞说:“两国国君用兵,下臣违反了军令,在君王的阵前表现出无能,不敢逃避刑罚,谨此自己求得一死。”说完就自杀了。吴军将士都盯着看。越王句践乘机攻打吴军,大败吴军。灵姑浮用戈攻击阖庐,阖庐被打伤了大脚趾,灵姑浮得到了他的一只鞋。吴王撤回,死在陉地,离开檇李七里路。夫差派#-666aa;站在庭院里,只要出入,一定要让他对自己说:“夫差,你忘记了越王杀死你父亲了吗?”自己就回答:“不,不敢忘记!”三年,就向越国报了仇。
原文(二十四)
晋人围朝歌,公会齐侯、卫侯于脾、上梁之间①,谋救范、中行氏。析成鲋、小王桃甲率狄师以袭晋②,战于绛中,不克而还,士鲋奔周,小王桃甲入于朝歌。秋,齐侯、宋公会于洮,范氏故也。
翻译(二十四)
晋国#-666aa;包围朝歌,定公与齐景公、卫灵公在脾、上梁之间相会,商议救援范氏、中行氏。析成鲋、小王桃甲率领狄#-666kk;袭击晋#-666kk;,在绛中交战,没战胜而回兵,析成鲋逃往周朝,小王桃甲进入朝歌。秋,齐景公、宋景公在洮地相会,是为了救援范氏的缘故。
原文(二十五)
卫侯为夫人南子召宋朝①,会于洮。大子蒯聩献孟子齐②,过宋野。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③,盍归吾艾豭④。”大子羞之,谓戏阳速曰⑤:“从我而朝少君,少君见我,我顾,乃杀之。”速曰:“诺。”乃朝夫人。夫人见大子,大子三顾,速不进。夫人见其色,啼而走,曰:“蒯聩将杀余。”公执其手以登台。大子奔宋,尽逐其党,故公孟出奔郑,自郑奔齐。大子告人曰:“戏阳速祸余。”戏阳速告人曰:“大子则祸余。大子无道,使余杀其母。余不许,将戕于余。若杀夫人,将以余说。余是故许而弗为,以纾余死。谚曰:‘民保于信。’吾以信义也⑥。”
翻译(二十五)
卫灵公为夫#-666aa;南子召见宋朝,在洮地相会。太子蒯聩去齐国奉献盂邑,经过宋国郊野。郊野的#-666aa;唱歌说:“已经满足了你们那发情的母猪,为什么不归还我们风流的公猪。”太子听了很羞愧,对戏阳速说:“跟着我去朝见夫#-666aa;,夫人接见我,我朝你看,你就杀了她。”戏阳速说:“是。”于是去朝见夫人。夫人接见太子,太子三次朝戏阳速看,戏阳速不上前动手。夫人见他脸色不对,哭着逃走,说:“蒯聩要杀我。”卫灵公拉着她的手登上#guoxue666-com;台躲避。太子逃往宋国,卫灵公把太子的#-666bb;羽全部赶走,所以公孟出逃到郑国,又从郑国逃到齐国。太子告诉别人说:“戏阳速使我蒙受祸难。”戏阳速告诉别人说:“是太子使我蒙受祸难。太子无道,让我杀害他的母亲。我不答应,他就会杀了我。如果我杀了夫人,他就把我拿出来抵罪。我因此答应了他而没干,以此暂免一死。谚语说:‘人民用信用保全自己。’我用道义来作为信用。”
原文(二十六)
冬十二月,晋人败范、中行氏之师于潞①,获籍秦、高彊。又败郑师及范氏之师于百泉②。
翻译(二十六)
冬十二月,晋国#-666aa;在潞地打败了范氏、中行氏的#-666kk;队,擒获籍秦、#guoxue666-com;彊。又在百泉打败了郑国#-666kk;队与范氏的#-666kk;队。
原文 | 翻译 |
(经) | (经) |
十有四年春,卫公叔戌来奔。 | 十四年春,卫公叔戌逃来我国。 |
卫赵阳出奔宋。 | 卫赵阳出逃到宋国。 |
二月辛巳,楚公子结、陈公孙佗人帅师灭顿,以顿子牂归。 | 二月辛巳,楚公子结、陈公孙佗#-666aa;率领#-666kk;队灭亡顿国,把顿子牂押回国。 |
夏,卫北宫结来奔。 | 夏,卫北宫结逃来我国。 |
五月,於越败吴于檇李。 | 五月,越国在檇李打败吴国。 |
吴子光卒。 | 吴王光去世。 |
公会齐侯、卫侯于牵。 | 定公与齐景公、卫灵公在牵地相会。 |
公至自会。 | 定公从会议回国。 |
秋,齐侯、宋公会于洮。 | 秋,齐景公、宋景公在洮地相会。 |
天王使石尚来归脤。 | 周敬王派石尚前来送祭肉。 |
卫世子蒯聩出奔宋。 | 卫太子蒯聩出逃到宋国。 |
卫公孟出奔郑。 | 卫公孟出逃到郑国。 |
宋公之弟辰自萧来奔。 | 宋景公的弟弟辰从萧邑逃来我国。 |
大蒐于比蒲。 | 在比蒲举行大规模阅兵式。 |
邾子来会公。 | 邾隐公前来与定公相会。 |
城莒父及霄。 | 修筑莒父与霄地的城墙。 |
(传) | (传) |
十四年春,卫侯逐公叔戌与其党,故赵阳奔宋,戌来奔。 | 十四年春,卫灵公驱逐公叔戌与他的同#-666bb;,所以赵阳逃往宋国,公叔戌逃来我国。 |
梁婴父恶董安于,谓知文子曰:“不杀安于,使终为政于赵氏,赵氏必得晋国。盍以其先发难也,讨于赵氏?”文子使告于赵孟曰:“范、中行氏虽信为乱,安于则发之,是安于与谋乱也。晋国有命,始祸者死。二子既伏其罪矣,敢以告。”赵孟患之。安于曰:“我死而晋国宁,赵氏定,将焉用生?人谁不死,吾死莫矣。”乃缢而死。赵孟尸诸市,而告于知氏曰:“主命戮罪人,安于既伏其罪矣,敢以告。”知伯从赵孟盟,而后赵氏定,祀安于于庙。 | 梁婴父厌恶董安于,对知文子说:“不杀安于,让他一直执掌赵氏政事,赵氏一定会得到晋国。何不以他首先发难为由去责备赵氏?”文子派#-666aa;告诉赵鞅说:“范氏、中行氏虽然确实发动了叛乱,安于是挑起事端的#-666aa;,这样安于就是#-666cc;同谋划作乱的#-666aa;。晋国有命令,首先发起祸难的人处死。范氏、中行氏已经伏罪了,谨此大胆奉告。”赵鞅觉得为难。安于说:“我死而晋国得到安宁,赵氏得到安定,我哪里还用得着活下去?什么人能够不死,我已经死得晚了。”于是上吊死去。赵鞅把他的尸体陈列在市上示众,而告诉知氏说:“您命令杀戮罪人,安于已经伏罪了,谨此大胆奉告。”知伯与赵鞅结盟,然后赵氏得到安定,在宗庙中祭祀安于。 |
顿子牂欲事晋,背楚而绝陈好。二月,楚灭顿。 | 顿子牂打算投靠晋国,背叛楚国而断绝与陈国的友好关系。二月,楚国灭亡顿国。 |
夏,卫北宫结来奔,公叔戌之故也。 | 夏,卫北宫结逃来我国,是为了公叔戌的缘故。 |
吴伐越,越子句践御之,陈于檇李。句践患吴之整也,使死士再禽焉,不动。使罪人三行,属剑于颈,而辞曰:“二君有治,臣奸旗鼓,不敏于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归死。”遂自刭也。师属之目,越子因而伐之,大败之。灵姑浮以戈击阖庐,阖庐伤将指,取其一屦。还,卒于陉,去檇李七里。夫差使人立于庭,苟出入,必谓己曰:“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则对曰:“唯,不敢忘!”三年,乃报越。 | 吴国攻打越国,越王句践率兵抵抗,两#-666kk;在檇李对阵。句践因吴#-666kk;#-666kk;阵严整而担心,派敢死队两次冲击吴兵,吴军阵脚不动。又派罪犯排成三行,把剑放在脖子上,而致辞说:“两国国君用兵,下臣违反了军令,在君王的阵前表现出无能,不敢逃避刑罚,谨此自己求得一死。”说完就自杀了。吴军将士都盯着看。越王句践乘机攻打吴军,大败吴军。灵姑浮用戈攻击阖庐,阖庐被打伤了大脚趾,灵姑浮得到了他的一只鞋。吴王撤回,死在陉地,离开檇李七里路。夫差派#-666aa;站在庭院里,只要出入,一定要让他对自己说:“夫差,你忘记了越王杀死你父亲了吗?”自己就回答:“不,不敢忘记!”三年,就向越国报了仇。 |
晋人围朝歌,公会齐侯、卫侯于脾、上梁之间,谋救范、中行氏。析成鲋、小王桃甲率狄师以袭晋,战于绛中,不克而还,士鲋奔周,小王桃甲入于朝歌。秋,齐侯、宋公会于洮,范氏故也。 | 晋国#-666aa;包围朝歌,定公与齐景公、卫灵公在脾、上梁之间相会,商议救援范氏、中行氏。析成鲋、小王桃甲率领狄#-666kk;袭击晋#-666kk;,在绛中交战,没战胜而回兵,析成鲋逃往周朝,小王桃甲进入朝歌。秋,齐景公、宋景公在洮地相会,是为了救援范氏的缘故。 |
卫侯为夫人南子召宋朝,会于洮。大子蒯聩献孟子齐,过宋野。野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大子羞之,谓戏阳速曰:“从我而朝少君,少君见我,我顾,乃杀之。”速曰:“诺。”乃朝夫人。夫人见大子,大子三顾,速不进。夫人见其色,啼而走,曰:“蒯聩将杀余。”公执其手以登台。大子奔宋,尽逐其党,故公孟出奔郑,自郑奔齐。大子告人曰:“戏阳速祸余。”戏阳速告人曰:“大子则祸余。大子无道,使余杀其母。余不许,将戕于余。若杀夫人,将以余说。余是故许而弗为,以纾余死。谚曰:‘民保于信。’吾以信义也。” | 卫灵公为夫#-666aa;南子召见宋朝,在洮地相会。太子蒯聩去齐国奉献盂邑,经过宋国郊野。郊野的#-666aa;唱歌说:“已经满足了你们那发情的母猪,为什么不归还我们风流的公猪。”太子听了很羞愧,对戏阳速说:“跟着我去朝见夫#-666aa;,夫人接见我,我朝你看,你就杀了她。”戏阳速说:“是。”于是去朝见夫人。夫人接见太子,太子三次朝戏阳速看,戏阳速不上前动手。夫人见他脸色不对,哭着逃走,说:“蒯聩要杀我。”卫灵公拉着她的手登上#guoxue666-com;台躲避。太子逃往宋国,卫灵公把太子的#-666bb;羽全部赶走,所以公孟出逃到郑国,又从郑国逃到齐国。太子告诉别人说:“戏阳速使我蒙受祸难。”戏阳速告诉别人说:“是太子使我蒙受祸难。太子无道,让我杀害他的母亲。我不答应,他就会杀了我。如果我杀了夫人,他就把我拿出来抵罪。我因此答应了他而没干,以此暂免一死。谚语说:‘人民用信用保全自己。’我用道义来作为信用。” |
冬十二月,晋人败范、中行氏之师于潞,获籍秦、高彊。又败郑师及范氏之师于百泉。 | 冬十二月,晋国#-666aa;在潞地打败了范氏、中行氏的#-666kk;队,擒获籍秦、#guoxue666-com;彊。又在百泉打败了郑国#-666kk;队与范氏的#-666kk;队。 |
扩展阅读
【注释】
①十有四年:公元前496年。
②顿:国名,地在今河南项城县西。
③檇李:在今浙江嘉兴市南。
④齐侯:齐景公。
卫侯:卫灵公。牵:在今河南浚县北。
⑤宋公:宋景公。
洮:曹地,在今山东濮县南。
⑥天王:周敬王。脤:祭社之肉。
⑦邾子:邾隐公。
⑧莒父、霄:均在今山东莒县境。
【注释】
①莫:晚。
②知伯:荀跞。
【注释】
①死士:敢死队,以死报恩的#-666aa;。禽:同“擒”。
②治:用兵。
③奸旗鼓:违反#-666kk;令。
④灵姑浮:越大夫。
⑤将指:足大趾。
⑥夫差:阖庐嗣子。
【注释】
①杜注:“脾、上梁间即牵。”
②杜注:“二子,晋大夫,范、中行氏之#-666bb;。”析成鲋,即士鲋,士吉射之族。
【注释】
①杜注:“南子,宋女也。朝,宋公子,旧通于南子,在宋呼之。”
②盂:邑名,具体所在不详。
③娄猪:发情的母猪。
④艾豭:公猪。
⑤戏阳速:太子家臣。
⑥信义:杜注:“使义可信,不必信言。”
【注释】
①潞:在今山西潞城县东北。
②百泉:在今河南辉县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