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茶经》 » 目录 » 八之出 > 山南:以峡州上,(峡州生远安、宜都、夷陵三县山谷+…+

山南:以峡州上,(峡州生远安、宜都、夷陵三县山谷。)襄州、荆州次,(襄州,生南漳县山谷;荆州,生江陵县山谷。)衡州下,(生衡山、茶陵二县山谷。)金州、梁州又下。(金州,生西城、安康二县山谷;梁州,生褒城、金牛二县山谷。)原文解释

【原文】

山南note-name:山南1山南:唐朝的贞观十道之一,由于在终南、太华两座山之南,所以得此名。其管辖范围大概在现在的四川嘉陵江流域以东、陕西秦岭、甘肃蟠冢山以南,河南伏牛山西南,湖北涢水以西,自重庆至湖南岳阳之间的长江以北地区。唐开元年间曾被#-666dd;为东、西两道。:以峡州note-name:峡州2峡州:亦作硖州,由于在三峡之口,因此得名,郡名夷陵郡,管辖着夷陵县,就是现在的湖北宜昌。辖境包括今天的宜昌、宜都、长阳、远安等地。唐时杜佑的《通典》记载:“土贡茶芽二百五十斤。”产有碧涧、明月、芳蕊、茱萸簝、小江园茶等著名的茶类。note-name:上3上:“上”与下文中的“次”“下”“又下”,为陆羽评价各州茶叶质量的四个等级,唐裴汶《茶述》把碧涧茶列入二级贡品之列。,(峡州生远安note-name:远安4远安:唐时峡州属县,即今天的湖北远安县。宜都note-name:宜都5宜都:唐时峡州属县,即今天的湖北宜都县。夷陵note-name:夷陵6夷陵:唐时峡州属县,即今天的湖北宜昌东南。三县山谷。)襄州note-name:襄州7襄州:隋朝襄阳郡,唐武德四年(622)更名为襄州,由襄阳、安养、汉南、义清、南漳、常平六县组成,即今天的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唐乾元初夏为襄州。唐上元二年(675)设襄州节度使,管辖襄、邓、均、房、金、商等州。后来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荆州note-name:荆州8荆州:亦称作江陵郡,后升为江陵府。为唐朝的大都市之一,亦为最大的茶市之一。除江陵县之外,它下属的当阳县清溪玉泉山出产仙#-666aa;掌茶,松滋县出产碧涧茶,在北宋时期都入贡品之列。次,(襄州,生南漳note-name:南漳9南漳:大概在今湖北西北部的南漳县。县山谷;荆州,生江陵县note-name:江陵县10江陵县:唐朝时,荆州州治在今湖北江陵。山谷。)衡州note-name:衡州11衡州:隋朝衡山郡,武德四年(622),设衡州,管辖临蒸、湘潭、来阳、新宁、重庆、新城六县,治衡阳县,治所在今湖南衡阳市。下,(生衡山note-name:衡山12衡山:江南湖南衡山,原归潭州管辖,后划归衡州。唐代时县治在今朱亭镇对岸。唐李肇《唐国史补》载名茶“有湖南之衡山”,唐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衡山茶远销两广、列入二级贡品之列。、茶陵二县山谷。)金州note-name:金州13金州:唐朝武德年间更西城郡为金州,治西城县,在今陕西安康。管辖地大致在今陕西石泉县以东、旬阳县以西的汉水流域。《新唐书·地理志》载金州土贡茶。唐杜佑《通典》记载:“茶芽一斤。”梁州note-name:梁州14梁州:唐朝属山南道,治南郑县,治所在今陕西汉中东。辖地大概在今天的陕西汉中、南郑、城固、勉县、宁强县北部地区。《新唐书·地理志》载土贡茶。又下。(金州,生西城note-name:西城15西城:汉代置县,至唐代地名未更改,唐代金州治所(今陕西安康)。安康note-name:安康16安康:唐代金州属县,在今陕西汉阴。二县山谷;梁州,生褒城note-name:褒城17褒城:唐朝贞观三年(630)改褒中为褒城县(今陕西汉中西北)。本书原作“襄城”,而襄城属于河南道许州(今河南襄城),不归山南道梁州之属,并且襄城不生产茶叶。疑因“褒”“襄”字形相似,导致流传有误。金牛note-name:金牛18金牛:唐武德三年(621)以县设褒州,析利州的绵谷设金牛县,八年(625)州废,更归属梁州。唐宝历元年(825),#-666ff;并到西县为镇。二县山谷。)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翻译】

山南地区的茶以峡州产的为极品,(峡州的茶产于远安、宜都、夷陵三县山谷。)襄州、荆州产的又逊一等,(襄州的茶产于南漳县的山谷中,荆州的茶产于江陵县的山谷中。)衡州产的茶又要次一等,(衡州的茶产于衡山、茶陵二县的山谷里。)金州、梁州的又次一些。(金州的茶产于西城和安康二县的山谷中。梁州的茶产于褒城和金牛二县的山谷中。)

原文翻译

山南:以峡州上,(峡州生远安、宜都、夷陵三县山谷。)襄州、荆州次,(襄州,生南漳县山谷;荆州,生江陵县山谷。)衡州下,(生衡山、茶陵二县山谷。)金州、梁州又下。(金州,生西城、安康二县山谷;梁州,生褒城、金牛二县山谷。)

山南地区的茶以峡州产的为极品,(峡州的茶产于远安、宜都、夷陵三县山谷。)襄州、荆州产的又逊一等,(襄州的茶产于南漳县的山谷中,荆州的茶产于江陵县的山谷中。)衡州产的茶又要次一等,(衡州的茶产于衡山、茶陵二县的山谷里。)金州、梁州的又次一些。(金州的茶产于西城和安康二县的山谷中。梁州的茶产于褒城和金牛二县的山谷中。)

【原文注释】

〔1〕山南:唐朝的贞观十道之一,由于在终南、太华两座山之南,所以得此名。其管辖范围大概在现在的四川嘉陵江流域以东、陕西秦岭、甘肃蟠冢山以南,河南伏牛山西南,湖北涢水以西,自重庆至湖南岳阳之间的长江以北地区。唐开元年间曾被#-666dd;为东、西两道。

〔2〕峡州:亦作硖州,由于在三峡之口,因此得名,郡名夷陵郡,管辖着夷陵县,就是现在的湖北宜昌。辖境包括今天的宜昌、宜都、长阳、远安等地。唐时杜佑的《通典》记载:“土贡茶芽二百五十斤。”产有碧涧、明月、芳蕊、茱萸簝、小江园茶等著名的茶类。

〔3〕:“上”与下文中的“次”“下”“又下”,为陆羽评价各州茶叶质量的四个等级,唐裴汶《茶述》把碧涧茶列入二级贡品之列。

〔4〕远安:唐时峡州属县,即今天的湖北远安县。

〔5〕宜都:唐时峡州属县,即今天的湖北宜都县。»

〔6〕夷陵:唐时峡州属县,即今天的湖北宜昌东南。»

〔7〕襄州:隋朝襄阳郡,唐武德四年(622)更名为襄州,由襄阳、安养、汉南、义清、南漳、常平六县组成,即今天的湖北襄樊市汉水南襄阳城。唐乾元初夏为襄州。唐上元二年(675)设襄州节度使,管辖襄、邓、均、房、金、商等州。后来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

〔8〕荆州:亦称作江陵郡,后升为江陵府。为唐朝的大都市之一,亦为最大的茶市之一。除江陵县之外,它下属的当阳县清溪玉泉山出产仙#-666aa;掌茶,松滋县出产碧涧茶,在北宋时期都入贡品之列。»

〔9〕南漳:大概在今湖北西北部的南漳县。

〔10〕江陵县:唐朝时,荆州州治在今湖北江陵。

〔11〕衡州:隋朝衡山郡,武德四年(622),设衡州,管辖临蒸、湘潭、来阳、新宁、重庆、新城六县,治衡阳县,治所在今湖南衡阳市。

〔12〕衡山:江南湖南衡山,原归潭州管辖,后划归衡州。唐代时县治在今朱亭镇对岸。唐李肇《唐国史补》载名茶“有湖南之衡山”,唐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衡山茶远销两广、列入二级贡品之列。»

〔13〕金州:唐朝武德年间更西城郡为金州,治西城县,在今陕西安康。管辖地大致在今陕西石泉县以东、旬阳县以西的汉水流域。《新唐书·地理志》载金州土贡茶。唐杜佑《通典》记载:“茶芽一斤。”

〔14〕梁州:唐朝属山南道,治南郑县,治所在今陕西汉中东。辖地大概在今天的陕西汉中、南郑、城固、勉县、宁强县北部地区。《新唐书·地理志》载土贡茶。»

〔15〕西城:汉代置县,至唐代地名未更改,唐代金州治所(今陕西安康)。»

〔16〕安康:唐代金州属县,在今陕西汉阴。

〔17〕褒城:唐朝贞观三年(630)改褒中为褒城县(今陕西汉中西北)。本书原作“襄城”,而襄城属于河南道许州(今河南襄城),不归山南道梁州之属,并且襄城不生产茶叶。疑因“褒”“襄”字形相似,导致流传有误。

〔18〕金牛:唐武德三年(621)以县设褒州,析利州的绵谷设金牛县,八年(625)州废,更归属梁州。唐宝历元年(825),#-666ff;并到西县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