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长生殿》 > 第二十四章 惊变 > 第2节

第二十四章 惊变 第2节原文解释

妃子醉了,宫娥每,扶娘娘上辇进宫去者。(老旦、贴)领旨。(作扶旦起介)(旦作醉态呼介)万岁!(老旦、贴扶旦行)(旦作醉态介)

南〖扑灯蛾〗态恹恹轻云软四肢,影濛濛空花乱双眼,娇怯怯柳腰扶难起,困沉沉强抬娇腕,软设设金莲倒褪note-name:金莲9金莲:《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纪》载,东昏侯“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后古诗文中以之称步态之美。,乱松松香肩云鬟note-name:云鬟10云鬟:泛指黑亮秀美的头发。剧中形容#guoxue666-com;耸的发髻。,美甘甘思寻凤枕,步迟迟,倩宫娥搀入绣帏间note-name:倩11倩:请,恳求。剧中犹让、命。

(老旦、贴扶旦下)(丑同内侍暗上)(内击鼓介)(生惊介)何处鼓声骤发?(副净急上)“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问丑介)万岁爷在那里?(丑)在御花园内。(副净)#-666kk;情紧急,不免径入。(进见介)陛下,不好了。安禄山起兵造反,杀过潼关,不日就到长安了!(生大惊介)守关将士何在?(副净)哥舒翰兵败,已降贼了。(生)

北〖上小楼〗呀,你道失机的哥舒翰……称兵的安禄山,赤紧的离了渔阳,陷了东京,破了潼关。唬得#-666aa;胆战心摇,唬得人胆战心摇,肠慌腹热,魂飞魄散,早惊破月明花粲。

卿有何策,可退贼兵?(副净)当日臣曾再三启奏,禄山必反,陛下不听,今日果应臣言。事起仓卒,怎生抵敌?不若权时幸蜀,以待天下勤王note-name:勤王12勤王:出兵援救帝王。。(生)依卿所奏。快传旨,诸王百官,即时随驾幸蜀便了。(副净)领旨。(急下)(生)高力士,快些整备#-666kk;马。传旨令右龙武将#-666kk;陈元礼,统领羽林军士三千,扈驾前行note-name:扈驾13扈驾:扈从随驾。随侍帝王的车驾。。(丑)领旨。(下)(内侍)请万岁爷回宫。(生转行叹介)唉,正尔欢娱,不想忽有此变,怎生是了也!

南〖扑灯蛾〗稳稳的宫庭宴安,扰扰的边廷造反。冬冬的鼙鼓喧,腾腾的烽火note-name:注解[14]14注解[14]:(yan),黑色,黑。。的溜扑碌臣民儿逃散,黑漫漫乾坤覆翻,碜磕磕社稷摧残note-name:碜磕磕15碜磕磕:亦作“碜可可”。碜,与“惨”同音同义异写。磕磕,无意义。悲惨、惨痛之意。,碜磕磕社稷摧残。当不得萧萧飒飒西风送晚,黯黯的,一轮落日冷长安。

(向内问介)宫娥每,杨娘娘可曾安寝?(老旦、贴内应介)已睡熟了。(生)不要惊他,且待明早五鼓同行。(泣介)天那,寡人不幸,遭此播迁,累他玉貌花容,驱驰道路。好不痛心也!

南〖尾声〗在深宫兀自娇慵惯,怎样支吾蜀道难note-name:支吾16支吾:亦作“支梧”、“支捂”。犹支撑,支持住不倒下。元曲、传奇中常用。!(哭介)我那妃子呵,愁杀你玉软花柔要将途路趱。

宫殿参差落照间,卢纶

渔阳烽火照函关。吴融

遏云声绝悲风起note-name:遏云17遏云:本指歌声嘹亮,连云都停止前进而听。即“遏流云”、“遏行云”。语本《列子·汤问》。剧中则相反,形容悲声悲风遏云。,胡曾

本篇未完,请继续下一节的阅读..

【原文注释】

〔1〕一抹:一抹(mo),犹一条,一片。

〔2〕蘸眼:犹照眼、耀眼。剧中指引#-666aa;注目。

〔3〕子待:只待。眉山:眉黛,眉毛。“不劳你玉纤纤#guoxue666-com;捧礼仪烦,子待借小饮对眉山”句,暗隐孟光“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典故。

〔4〕脆生生:形容蔬果鲜脆的程度。

〔5〕:副词。颇,甚。

〔6〕畅好是:正好是,恰好是。

〔7〕射覆藏钩:射覆,酒令。猜物游戏,用于占卜。剧中指酒令。类似猜字谜,以相连的字句隐物为谜,让#-666aa;猜。藏钩,即“藏癠”、“藏癡”。古代一种游戏,源自汉昭帝母钩弋夫人。钩弋夫人少时手拳,入宫,汉武帝展其手,得一钩,后人乃作藏钩之戏。三国魏邯郸淳《艺》设《藏钩》专章记述。

〔8〕一会价:一会儿。软咍(hai)咍:犹软绵绵。(duo):垂下。柳、花及下句莺、燕,均比拟杨贵妃。

〔9〕金莲:《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纪》载,东昏侯“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后古诗文中以之称步态之美。

〔10〕云鬟:泛指黑亮秀美的头发。剧中形容#guoxue666-com;耸的发髻。

〔11〕:请,恳求。剧中犹让、命。

〔12〕勤王:出兵援救帝王。

〔13〕扈驾:扈从随驾。随侍帝王的车驾。

〔14〕:(yan),黑色,黑。

〔15〕碜磕磕:亦作“碜可可”。碜,与“惨”同音同义异写。磕磕,无意义。悲惨、惨痛之意。

〔16〕支吾:亦作“支梧”、“支捂”。犹支撑,支持住不倒下。元曲、传奇中常用。

〔17〕遏云:本指歌声嘹亮,连云都停止前进而听。即“遏流云”、“遏行云”。语本《列子·汤问》。剧中则相反,形容悲声悲风遏云。

〔18〕陇山:在陕甘一带。由西京往巴渝必经陇山东麓而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