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楚辞》 > 渔父

《楚辞》渔父

关于本篇的作者,东汉文学家王逸认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是屈原在被流放后,政治上被迫害,人生处在困恶之境下创作出来的。和前篇《卜居》一样,本篇也被一些楚辞学者疑为伪作,但说服力似还不充分,故本书从旧说,以之为屈原所作。诗中屈原以第三人称的口气来写,通过渔父与屈原自己的对话,表现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随波逐流的高尚品德和坚持理想、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原文与解释 »

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原文与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