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楚辞》 » 九章 » 惜往日 > 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诗+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

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诗。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心纯庬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澈其然否。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信谗谀之溷浊兮,盛气志而过之。何贞臣之无罪兮,被离谤而见尤。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原文解释

原文(一)

惜往日之曾信note-name:曾信1曾信:曾经被信任重用。兮,受命诏note-name:命诏2命诏:即诏令,国君对臣民发布的号令。昭:明。诗:当从朱熹本作“时”,时世。以昭诗。note-name:奉3奉:继承。先#-666ii;:指楚国前代君王的功业、业绩。照下:昭示下民。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note-name:法度4法度:指国家的章程、法令、制度。嫌疑:指法度中含糊不清或有疑问的地方。之嫌疑。国富强而法立兮,note-name:属5属:属(zhǔ),托付。娭(xī):游乐、嬉戏。贞臣而日娭。秘密note-name:秘密6秘密:即“黾勉”,勤勉,勤恳。载心:记在心上。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心纯庬note-name:纯庬7纯庬:纯庬(máng),敦厚,厚道。不泄:出言谨慎,不随便乱说话。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君含怒而待臣note-name:君含怒而待臣8君含怒而待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666ii;,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业。’王怒而疏屈平。”大约即指此事。兮,不清澈其然否。

翻译(一)

痛想当年曾受君王的信任,传达君王的诏令使时世清明。继承先王的#-666ii;业恩惠百姓,修明法度决断疑难。国家富强又建立了法度,忠臣理事而君王轻松游乐。国家机密大事放在心上,即使有过错君王也不追究。我心地淳朴而又不随便说话,竟遭到小#-666aa;的嫉妒和围攻。君王从此对我含怒没有笑脸,根本不把是非对错来澄清。

阅读辅助提示:原文中出现的注释图标ICO为对应字词的注释内容,可以点击直接查看注释信息。

原文(二)

蔽晦note-name:蔽晦9蔽晦:遮蔽、蒙蔽而使之昏暗不明。聪明:本指耳聪目明,即听得清楚、看得#-666dd;明,这里引申指判断、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君之聪明兮,note-name:虚10虚:指无中生有。惑:指以假乱真。误:指陷害坑#-666aa;。欺:欺骗,指欺君枉上而言。惑误又以欺。弗参验note-name:参验11参验:对事物进行多方面的验证、比较、#-666dd;析以判断其是非真伪。考实:考察、考核事实真相。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信谗谀之溷浊兮,盛气志而过之。何贞臣之无罪兮,note-name:被12被:蒙受。离:诽谤。尤:罪过,罪责。离谤而见尤。惭光note-name:景13景:同“影”。诚信:真诚守信,指光与影不可#-666dd;离。这里是以光与影的关系比喻理想的君臣关系。之诚信兮,身幽隐note-name:幽隐14幽隐:这里形容其居所的偏僻荒凉。而备之。

翻译(二)

#-666aa;蒙蔽了君王的耳和眼,挑拨是非造谣生事把君王欺蒙。君王不去调查验证就信以为真,不加思考地就把我弃置不用。君王听信小#-666aa;的一派胡言乱语,怒气冲冲地指责我不义不忠。忠贞的臣子并无罪过啊,为什么反遭诽谤受指责?有愧于光和影的不可#-666dd;离,我将到偏远之地去逃避。

原文翻译

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诗。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心纯庬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澈其然否。

痛想当年曾受君王的信任,传达君王的诏令使时世清明。继承先王的#-666ii;业恩惠百姓,修明法度决断疑难。国家富强又建立了法度,忠臣理事而君王轻松游乐。国家机密大事放在心上,即使有过错君王也不追究。我心地淳朴而又不随便说话,竟遭到小#-666aa;的嫉妒和围攻。君王从此对我含怒没有笑脸,根本不把是非对错来澄清。

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信谗谀之溷浊兮,盛气志而过之。何贞臣之无罪兮,被离谤而见尤。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

#-666aa;蒙蔽了君王的耳和眼,挑拨是非造谣生事把君王欺蒙。君王不去调查验证就信以为真,不加思考地就把我弃置不用。君王听信小#-666aa;的一派胡言乱语,怒气冲冲地指责我不义不忠。忠贞的臣子并无罪过啊,为什么反遭诽谤受指责?有愧于光和影的不可#-666dd;离,我将到偏远之地去逃避。

【原文注释】

〔1〕曾信:曾经被信任重用。

〔2〕命诏:即诏令,国君对臣民发布的号令。昭:明。诗:当从朱熹本作“时”,时世。

〔3〕:继承。先#-666ii;:指楚国前代君王的功业、业绩。照下:昭示下民。

〔4〕法度:指国家的章程、法令、制度。嫌疑:指法度中含糊不清或有疑问的地方。

〔5〕:属(zhǔ),托付。娭(xī):游乐、嬉戏。

〔6〕秘密:即“黾勉”,勤勉,勤恳。载心:记在心上。

〔7〕纯庬:纯庬(máng),敦厚,厚道。不泄:出言谨慎,不随便乱说话。

〔8〕君含怒而待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666ii;,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业。’王怒而疏屈平。”大约即指此事。

〔9〕蔽晦:遮蔽、蒙蔽而使之昏暗不明。聪明:本指耳聪目明,即听得清楚、看得#-666dd;明,这里引申指判断、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10〕:指无中生有。惑:指以假乱真。误:指陷害坑#-666aa;。欺:欺骗,指欺君枉上而言。

〔11〕参验:对事物进行多方面的验证、比较、#-666dd;析以判断其是非真伪。考实:考察、考核事实真相。

〔12〕:蒙受。离:诽谤。尤:罪过,罪责。

〔13〕:同“影”。诚信:真诚守信,指光与影不可#-666dd;离。这里是以光与影的关系比喻理想的君臣关系。

〔14〕幽隐:这里形容其居所的偏僻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