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城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三国志》王卫二刘傅传中的「玚弟璩,璩子贞,咸以文章显。璩官至侍中。贞咸熙中参相国军事。瑀子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则。官至步兵校尉。时又有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至景元中,坐事诛。景初中,下邳桓威出自孤微。年而著《浑舆经》,依道以见意。从齐国门下书佐,司徒署吏。后为安(成)城令。吴质,济阴人,以文才为文帝所善。官至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封列侯。」篇,“安城”解释为:县名。县治在今河南汝南县东南。 原文 »
〔2〕出自《三国志》徐胡二王传中的「诸葛诞反,基以本官行镇东将军,都督扬、豫诸军事。时大军在项,以贼兵精,诏基敛军坚垒。基累启求进讨。会吴遣朱异来救诞,军于安城。基又被诏引诸军转据北山。基谓诸将曰:“今围垒转固,兵马向集,但当精修守备以待越逸;而更移兵守险,使得放纵: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遂守便宜上疏曰:“今与贼家对敌,当不动如山。若迁移依险,人心摇荡,于势大损。诸军并据深沟高垒,众心皆定,不可倾动。此御兵之要也。”书奏,报听。大将军司马文王进屯丘头,分部围守,各有所统;基督城东、城南军。文王敕军吏:“入镇南部界,不得有所遣。”城中食尽,昼夜攻垒;基辄拒击,破之。寿春既拔,文王与基书曰:“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志;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至制敌擒贼:虽古人所述,不是过也。”文王欲遣诸将轻兵深入,招迎唐咨等子弟,因衅有荡覆吴之势。基谏曰:“昔诸葛恪乘东关之胜,竭江表之兵,以围新城;城既不拔,而众死者太半。姜维因洮上之利,轻兵,深入;粮饷不继,军覆上邽。夫大捷之后,上下轻敌;轻敌,则虑难不深。今贼新败于外,又内患未弭,是其修备设虑之时也。且兵出逾年,人有归志;今俘馘万,罪人斯得。自历代征伐,未有全兵独克如今之盛者也。武皇帝克袁绍于官渡,自以所获已多,不复追奔,惧挫威也。”文王乃止。」篇,“安城”解释为:地名。在今安徽寿县西南。 原文 »
〔3〕出自《三国志》吴主传中的「年春月,遣使者羊衜、郑胄、将军孙怡,之辽东,击魏守将张持、高虑等,虏得男女。零陵言甘露降。夏月,城沙羡。冬月,将军蒋秘南讨夷贼。秘所领都督廖式,杀临贺太守严纲等,自称“平南将军”;与弟潜,共攻零陵、桂阳,及摇动交州、苍梧、郁林诸郡,众数万人。遣将军吕岱、唐咨讨之,岁余皆破。年春正月,诏曰:“盖君非民不立,民非谷不生。顷者以来,民多征役;岁又水旱,年谷有损;而吏或不良,侵夺民时:以致饥困。自今以来,督军、郡守,其谨察非法:当农桑时,以役事扰民者,举正以闻。”夏月,大赦。诏诸郡县治城郭,起谯楼,穿堑发渠,以备盗贼。冬月,民饥,诏开仓廪以赈贫穷。年春正月,大雪,平地深尺,鸟兽死者太半。夏月,遣卫将军全琮略淮南;决芍陂,烧安城邸阁,收其人民。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安。琮与魏将王凌,战于芍陂;中郎将秦晃等余人,战死。车骑将军朱然围樊,大将军诸葛瑾取柤中。月,太子登卒。是月,魏太傅司马宣王救樊。月,军还。闰月,大将军瑾卒。秋月,陆逊城邾。」篇,“安城”解释为:地名。在今安徽寿县西南。邸阁:储存粮食物资的仓库。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