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邦国的解释

邦国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序上-杜元凯中的「《周礼》有史官,掌邦国四方之事,达四方之志。诸侯亦各有国史,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孟子》曰:“楚谓之《梼杌》,晋谓之《乘》,而鲁谓之《春秋》,其实一也。”」篇,“邦国”解释为指各诸侯国。《周礼·春官宗伯》:“凡四方之事书,内史读之。”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谓四方有书来告,内史读以白王也。告王之后,则小史主掌之。” 原文 »

〔2〕出自《文选》论二-曹元首中的「汉氏奉天,禅位大魏。大魏之兴,于今二十有四年矣。观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长策;睹前车之倾覆,而不改其辙迹。子弟王空虚之地,君有不使之民;宗室窜于闾阎,不闻邦国之政。权均匹夫,势齐凡庶。内无深根不拔之固,外无盘石宗盟之助。非所以安社稷,为万代之业也。且今之州牧郡守,古之方伯诸侯,皆跨有千里之土,兼军武之任。或比国数人,或兄弟并据。而宗室子弟,曾无一人间厕其间,与相维持,非所以强干弱枝,备万一之虑也。今之用贤,或超为名都之主,或为偏师之帅。而宗室有文者,必限以小县之宰;有武者,必置于百人之上。使夫廉高之士,毕志于衡轭之内;才能之人,耻与非类为伍。非所以劝进贤能,褒异宗族之礼也。」篇,“邦国”解释为泛指国家。 原文 »

〔3〕出自《周礼》地官 司徒-大司徒中的「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参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参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篇,“邦国”解释为谓公侯伯子男五等侯国。 原文 »

〔4〕出自《周礼》夏官 司马-环人中的「环人掌致师。察军慝。环四方之故。巡邦国。搏谍贼。讼敌国。扬军旅。降围邑。」篇,“邦国”解释为此指王国。 原文 »

下一词汇:褒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