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志中-张平子中的「将答赋而不暇兮,爰整驾而亟行。瞻昆仑之巍巍兮,临萦河之洋洋。伏灵龟以负坻兮,亘螭龙之飞梁。登阆风之层城兮,构不死而为床。屑瑶蕊以为糇兮, 白水以为浆。抨巫咸作占梦兮,乃贞吉之元符。滋令德于正中兮,含嘉秀以为敷。既垂颖而顾本兮,亦要思乎故居。安和静而随时兮,姑纯懿之所庐。」篇,“不死”解释为:指天庭上的不死之树。 原文 »
〔2〕出自《三国志》钟繇华歆王朗传中的「帝尝问曰:“汉桓帝时,白马令李云,上书言:‘帝者,谛也……是帝欲不谛。’当何得不死?”肃对曰:“但为言失逆顺之节;原其本意,皆欲尽心,念存补国。且帝者之威,过于雷霆;杀匹夫,无异蝼蚁。宽而宥之,可以示容受切言,广德宇于天下。故臣以为杀之未必为是也。”帝又问:“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对曰:“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刘向、扬雄服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谓之实录。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今此两纪,有录无书。后遭李陵事,遂下迁蚕室。此为隐切在孝武,而不在于史迁也。”」篇,“不死”解释为:据《后汉书》,李云当时就被处死。这里的说法疑有误。 原文 »
〔3〕出自《楚辞》天问中的「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鸱龟曳衔,鲧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纂就前绪,遂成考功。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洪泉极深,何以窴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河海应龙,何尽何历?鲧何所营?禹何所成?康回冯怒,墬何故以东南倾?九州安错?川谷何洿?东流不溢,孰知其故?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昆仑县圃,其凥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西北辟启,何气通焉?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兽能言?焉有虬龙,负熊以游?雄虺九首,倏忽焉在?何所不死?长人何守?靡蓱九衢,枲华安居?一蛇吞象,厥大何如?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寿何所止?鲮鱼何所?鬿堆焉处?羿焉日?乌焉解羽?」篇,“不死”解释为:《山海经·海外南经》:“不死民在其(交胫国)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吕氏春秋·求人篇》说禹“南至……不死之乡”。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