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布衣的解释

布衣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咏怀-阮嗣宗中的「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篇,“布衣”解释为古代百姓除老人可穿丝织品外,都得穿布衣,“布衣”即代称平民百姓。 原文 »

〔2〕出自《文选》表上-诸葛孔明中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篇,“布衣”解释为平民。古时平民多穿麻织衣服,故云。 原文 »

〔3〕出自《文选》上书-邹阳中的「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何则?以左右先为之容也。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侯之珠,夜光之璧,只足结怨而不见德。故有人先谈,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今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贱,虽蒙尧、舜之术,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欲尽忠当世之君,而素无根柢之容,虽竭精神,欲开忠信,辅人主之治,则人主必袭按剑相眄之迹矣。是使布衣之士,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而不牵乎卑辞之语,不夺乎众多之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以信荆轲之说,而匕首窃发;周文猎泾、渭,载吕尚而归,以王天下。秦信左右而亡,周用乌集而王。何则?以其能越拘挛之语,驰域外之义,独观于昭旷之道也。今人主沉谄谀之辞,牵于帷墙之制,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皂,此鲍焦所以忿于世,而不留富贵之乐也。」篇,“布衣”解释为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原文 »

〔4〕出自《文选》奏记-阮嗣宗中的「籍死罪死罪。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据上台之位,群英翘首,俊贤抗足。开府之日,人人自以为掾属;辟书始下,下走为首。子夏处西河之上,而文侯拥彗;邹子居黍谷之阴,而昭王陪乘。夫布衣穷居韦带之士,王公大人所以屈体而下之者,为道存也。籍无邹、卜之德,而有其陋,猥见采擢,无以称当。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税,以避当涂者之路。负薪疲病,足力不强,补吏之召,非所克堪。乞回谬恩,以光清举。」篇,“布衣”解释为与“韦带”皆贱者所服。韦,皮。 原文 »

〔5〕出自《文选》碑文上-王仲宝中的「既而齐德龙兴,顺皇高禅。深达先天之运,匡赞奉时之业。弼谐允正,徽猷弘远。树之风声,著之话言。亦犹稷契之臣虞夏,荀裴之奉魏晋。自非坦怀至公,永鉴崇替,孰能光辅五君,寅亮二代者哉?大启南康,爰登中铉。时膺土宇,固辞邦教。今之尚书令,古之冢宰。虽秩轻于衮司,而任隆于百辟。暂遂冲旨,改授朝端。迩无异言,远无异望。帝嘉茂庸,重申前册。执五礼以正民,简八刑而罕用。故能骋绩康衢,延慈哲后。义在资敬,情同布衣。出陪銮躅,入奉帷殿。仰《南风》之高咏,餐东野之秘宝。雅议于听政之晨,披文于宴私之夕。参以《酒德》,间以《琴心》。暧有余晖,遥然留想。君垂冬日之温,臣尽秋霜之戒。肃肃焉,穆穆焉,于是见君亲之同致,知在三之如一。」篇,“布衣”解释为平民之服。代指平民。 原文 »

〔6〕出自《三国志》武帝纪中的「月,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夏月,公北救延。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擒也。”公从之。绍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兼行趋白马。未至余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遂解白马围,徙其民,循河而西。绍于是渡河,追公军,至延津南。公勒兵驻营南坂下,使登垒望之。曰:“可百骑。”有顷,复白:“骑稍多,步兵不可胜数。”公曰:“勿复白!”乃令骑解鞍放马。是时,白马辎重就道;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千骑,前后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趋辎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良、丑皆绍名将也,再战,悉擒;绍军大震。公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关羽亡,归刘备。月,绍连营稍前,依沙塠为屯,东西数里。公亦分营,与相当;合战,不利。时公兵不满万,伤者。绍复进临官渡,起土山、地道。公亦于内作之,以相应。绍射营中,矢如雨下。行者皆蒙盾,众大惧。时公粮少,与荀彧书,议欲还许。彧以为:“绍悉众聚官渡,欲与公决胜败;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且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公从之。」篇,“布衣”解释为这里指凡夫俗子。 原文 »

〔7〕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待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有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篇,“布衣”解释为平民。 原文 »

〔8〕出自《三国志》张顾诸葛步传中的「颍川周昭,著书称步骘及严畯等曰:古今贤士大夫所以失名丧身、倾家害国者,其由非也。然要其大归,总其常患,者而已:急论议也,争名势也,重朋党也,务欲速也。急论议则伤人,争名势则败友,重朋党则蔽主,务欲速则失德。此者不除,未有能全者也。当世君子能不然者,亦比有之,岂独古人乎?然论其绝异,未若顾豫章、诸葛使君、步丞相、严卫尉、张奋威之为美也。《论语》言“夫子恂恂然善诱人”,又曰“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豫章有之矣。“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使君体之矣。“恭而安,威而不猛”:丞相履之矣。学不求禄,心无苟得:卫尉、奋威蹈之矣。此君者,虽德实有差,轻重不同;至于趋舍大检,不犯者,俱揆也。昔丁谞出于孤家,吾粲由于牧竖;豫章扬其善,以并陆、全之列:是以人无幽滞而风俗厚焉。使君、丞相、卫尉君,昔以布衣俱相友善,诸论者因各叙其优劣:初,先卫尉,次丞相,而后(有)使君也。其后并事明主,经营世务;出处之才有不同,先后之名须反其初:此世常人所决勤薄也。至于君分好,卒无亏损,岂非古人交哉!又鲁横江昔杖万兵,屯据陆口,当世之美业也;能与不能,孰不愿焉?而横江既亡,卫尉应其选;自以才非将帅,深辞固让,终于不就。后徙列,迁典座;荣不足以自曜,禄不足以自奉。至于君,皆位为上将,穷富极贵。卫尉既无求欲,君又不称荐;各守所志,保其名好。孔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斯有风矣。又奋威之名,亦君之次也;当方之戍,受上将之任,与使君、丞相不异也。然历国事,论功劳,实有先后,故爵位之荣殊焉。而奋威将处此,决能明其部分;心无失道之欲,事无充诎之求;每升朝堂,循礼而动;辞气謇謇,罔不惟忠。(叔嗣)元逊虽亲贵,言忧其败;蔡文至虽疏贱,谈称其贤。女配太子,受礼若吊。慷慨之趋,惟笃人物;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若乃经国家,当军旅;于驰骛之际,立霸王之功:此君者未为过人。至其纯粹履道,求不苟得;升降当世,保全名行;邈然绝俗,实有所师。故粗论其事,以示后之君子。周昭者,字恭远。与韦曜、薛莹、华覈并述《吴书》。后为中书郎,坐事下狱。覈表救之,孙休不听,遂伏法云。」篇,“布衣”解释为指当平民百姓。诸葛瑾、步骘和严畯最初都是逃亡江东的难民。 原文 »

〔9〕出自《仪礼》士丧礼中的「君若有赐焉,则视敛。既布衣,君至。主人出迎于外门外,见马首不哭,还入门右,北面,及众主人袒。巫止于庙门外,祝代之。小臣二人执戈先,二人后。君释采,入门。主人辟。君升自阼阶,西乡。祝负墉,南面。主人中庭。君哭。主人哭拜稽颡,成踊,出。君命反行事,主人复位。君升主人。主人西楹东,北面。升公卿大夫,继主人,东上。乃敛。卒,公卿大夫逆降,复位。主人降,出。君反主人。主人中庭。君坐,抚当心。主人拜稽颡,成踊,出。君反之,复初位。众主人辟于东壁,南面。君降,西乡命主人冯尸。主人升自西阶,由足,西面冯尸,不当君所,踊。主妇东面冯,亦如之。奉尸敛于棺,乃盖。主人降,出。君反之。入门左,视涂。君升即位。众主人复位。卒涂,主人出。君命之反奠。入门右,乃奠,升自西阶。君要节而踊。主人从踊。卒奠,主人出。哭者止。君出门,庙中哭。主人不哭,辟。君式之。贰车毕乘。主人哭拜送。袭,入即位。众主人袭。拜大夫之后至者,成踊。宾出,主人拜送。」篇,“布衣”解释为谓商祝放置大敛所用衣衾等。 原文 »

〔10〕出自《容斋随笔》士丧礼中的「太白雪谗」篇,“布衣”解释为布制的衣服,指代平民。古时服饰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平民只可着布衣。 原文 »

下一词汇:“臣闻”二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