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臣闻”二句的解释

“臣闻”二句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音乐上-傅武仲中的「楚襄王既游云梦,使宋玉赋高唐之事,将置酒宴饮。谓宋玉曰:“寡人欲觞群臣,何以娱之?”玉曰:“臣闻歌以咏言,舞以尽意。是以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激楚》《结风》《阳阿》之舞,材人之穷观,天下之至妙。噫,可以进乎?”王曰:“如其郑何?”玉曰:“小大殊用,郑雅异宜。弛张之度,圣哲所施。是以《乐》记干戚之容,《雅》美蹲蹲之舞。《礼》设三爵之制,《颂》有醉归之歌。夫《咸池》《六英》,所以陈清庙、协神人也;郑、卫之乐,所以娱密坐、接欢欣也。余日怡荡,非以风民也,其何害哉?”王曰:“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篇,““臣闻”二句”解释为《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按,永,长。谓诗为延长的诗歌语言。《毛诗序》:“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故知诗、乐、舞本一源。不足,谓不足以抒发感情。 原文 »

〔2〕出自《文选》表上-孔文举中的「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乂,旁求四方,以招贤俊。昔世宗继统,将弘祖业,畴咨熙载,群士响臻。陛下睿圣,纂承基绪,遭遇厄运,劳谦日仄。维岳降神,异人并出。」篇,““臣闻”二句”解释为《孟子·滕文公》:“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为害)……下民其咨(咨嗟忧愁),有能俾乂?”俾,使。乂,治理。 原文 »

〔3〕出自《文选》表上-曹子建中的「臣昔从先武皇帝,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伏见所以行军用兵之势,可谓神妙矣。故兵者不可预言,临难而制变者也。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铭著于景钟,名称垂于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臣闻明主使臣,不废有罪。故奔北败军之将用,秦、鲁以成其功;绝缨盗马之臣赦,楚、赵以济其难。臣窃感先帝早崩,威王弃代,臣独何人,以堪长久?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干,而身名并灭。臣闻骐骥长鸣,伯乐昭其能;卢狗悲号,韩国知其才。是以效之齐、楚之路,以逞千里之任;试之狡兔之捷,以验搏噬之用。今臣志狗、马之微功,窃自惟度,终无伯乐、韩国之举,是以於邑而窃自痛者也。」篇,““臣闻”二句”解释为据《战国策·楚策》载,骐骥驾盐车上坂,遇伯乐仰而长鸣,知道伯乐能看出自己的本领。骐骥,千里马。伯乐,古代善相马的人。昭,显著。 原文 »

〔4〕出自《文选》表上-刘越石中的「臣闻天生蒸人,树之以君,所以对越天地,司牧黎元。圣帝明王鉴其若此,知天地不可以乏飨,故屈其身以奉之;知黎元不可以无主,故不得已而临之。社稷时难,则戚藩定其倾;郊庙或替,则宗哲纂其祀。所以弘振遐风,式固万世,三五以降,靡不由之。臣琨、臣 顿首顿首,死罪死罪!」篇,““臣闻”二句”解释为《春秋左传·文公十四年》:“邾子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蒸,众。 原文 »

〔5〕出自《文选》表上-刘越石中的「臣闻尊位不可久虚,万机不可久旷。虚之一日,则尊位以殆;旷之浃辰,则万机以乱。方今钟百王之季,当阳九之会,狡寇窥窬,伺国瑕隙,齐人波荡,无所系心,安可以废而不恤哉?陛下虽欲逡巡,其若宗庙何?其若百姓何?昔惠公虏秦,晋国震骇,吕、郤之谋,欲立子圉,外以绝敌人之志,内以固阖境之情。故曰:“丧君有君,群臣辑穆。好我者劝,恶我者惧。”前事之不忘,后代之元龟也。陛下明并日月,无幽不烛,深谋远虑,出自胸怀。不胜犬马忧国之情,迟睹人神开泰之路,是以陈其乃诚,布之执事。臣等各忝守方任,职在遐外,不得陪列阙庭,共观盛礼,踊跃之怀,南望罔极。谨上。臣琨谨遣兼左长史、右司马臣温峤、主簿臣辟闾训;臣 遣散骑常侍、征虏将军、清河太守领右长史、高平亭侯臣荣劭,轻车将军、关内侯臣郭穆奉表。臣琨臣 等顿首顿首,死罪死罪。」篇,““臣闻”二句”解释为李善注引《东观汉记》:“诸将上奏世祖曰:‘帝王不可以久旷。’”万机,指帝王日常纷繁的政务。旷,荒废。 原文 »

〔6〕出自《文选》表下-殷仲文中的「臣闻洪波振壑,川无恬鳞;惊飙拂野,林无静柯。何者?势弱则受制于巨力,质微则莫以自保。于理虽可得而言,于臣寔非所敢喻。昔桓玄之世,诚复驱迫者众,至于愚臣,罪实深矣!进不能见危授命,忘身殉国;退不能辞粟首阳,拂衣高谢。遂乃宴安昏宠,叨昧伪封,锡文篡事,曾无独固。名义以之俱沦,情节自兹兼挠,宜其极法,以判忠邪。镇军臣裕,匡复社稷,大弘善贷,伫一戮于微命,申三驱于大信,既惠之以首领,复引之以絷维。于时皇舆否隔,天人未泰,用忘进退,惟力是视,是以 俛从事,自同全人。今宸极反正,惟新告始,宪章既明,品物思旧,臣亦胡颜之厚,可以显居荣次!乞解所职,待罪私门。违谢阙庭,乃心愧恋。谨拜表以闻,臣某云云。」篇,““臣闻”二句”解释为枚乘《七发》:“横暴之极,鱼鳖失势,颠倒偃侧。”恬鳞,安静的鱼。 原文 »

〔7〕出自《文选》表下-任彦昇中的「臣王言:臣闻求贤暂劳,垂拱永逸。方之疏壤,取类导川。伏惟陛下道隐旒纩,信充符玺;六飞同尘,五让高世。白驹空谷,振鹭在庭,犹惧隐鳞卜祝,藏器屠保,物色关下,委裘河上。非取制于一狐,谅求味于兼采。五声倦响,九工是询;寝议庙堂,借听舆皂。臣位任隆重,义兼家邦,实欲使名实不违,徼倖路绝。势门上品,犹当格以清谈;英俊下僚,不可限以位貌。」篇,““臣闻”二句”解释为《吕氏春秋·士节》:“贤主劳于求人,而佚于治事。”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无所事事,不费力气。《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原文 »

〔8〕出自《文选》上书-邹阳中的「臣闻鸷鸟累百,不如一鹗。夫全赵之时,武力鼎士袨服丛台之下者一旦成市,不能止幽王之湛患。淮南连山东之侠,死士盈朝,不能还厉王之西也。然则计议不得,虽诸、贲不能安其位,亦明矣。故愿大王审画而已。」篇,““臣闻”二句”解释为鸷(zhì)鸟,凶猛的鸟。鹗(è),又称鱼鹰,常活动于江河海滨,以食鱼为主。此处鸷鸟比诸侯,鹗比天子。 原文 »

〔9〕出自《文选》上书-枚叔中的「臣闻得全者昌,失全者亡。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土不过百里,上不绝三光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故父子之道,天性也;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于臣乘言。」篇,““臣闻”二句”解释为李善注引《史记》淳于髡说邹忌:“子曰:得全全昌,失全全亡。”《汉书》本传引作“得全者全昌,失全者全亡”。全,本义指纯玉。引申为纯道、纯德。 原文 »

〔10〕出自《文选》连珠-陆士衡中的「臣闻灵辉朝觏,称物纳照;时风夕洒,程形赋音。是以至道之行,万类取足于世;大化既洽,百姓无匮于心。」篇,““臣闻”二句”解释为刘孝标注:“犹灵耀觏而品物纳光。”灵辉,即灵耀。谓日光。 原文 »

下一词汇: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