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吊文-贾谊中的「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篇,“长沙”解释为:秦置郡名。汉初于其地建长沙国,治临湘(今属湖南),封吴芮为长沙王。太傅:官名。诸侯王太傅,对诸侯王尽辅导之责,但无任事之权。 原文 »
〔2〕出自《三国志》桓二陈徐卫卢传中的「桓阶字伯绪,长沙临湘人也。仕郡功曹,太守孙坚举阶孝廉。除尚书郎,父丧还乡里。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后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表举州以应绍。阶说其太守张羡曰:“夫举事而不本于义,未有不败者也。故齐桓率诸侯以尊周,晋文逐叔带以纳王。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羡曰:“然则何向而可?”阶曰:“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今若举郡保江,以待其来而为之内应,不亦可乎!”羡曰:“善。”乃举长沙及旁郡以拒表,遣使诣太祖。太祖大悦。会绍与太祖连战,军未得南。而表急攻羡,羡病死;城陷,阶遂自匿。久之,刘表辟为从事祭酒,欲妻以妻妹蔡氏。阶自陈已结婚,拒而不受,因辞疾告退。」篇,“长沙”解释为:郡名。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市。临湘:县名。县治在今湖南长沙市。 原文 »
〔3〕出自《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中的「(中平)()年,遣司空张温行车骑将军,西讨章等。温表请坚与参军事,屯长安。温以诏书召卓,卓良久乃诣温。温责让卓,卓应对不顺。坚时在坐,前,耳语谓温曰:“卓不怖罪而鸱张大语;宜以召不时至,陈军法斩之。”温曰:“卓素著威名于陇蜀之间,今日杀之,西行无依。”坚曰:“明公亲率王兵,威震天下,何赖于卓!观卓所言,不假明公,轻上无礼。罪也。章、遂跋扈经年,当以时进讨;而卓云未可,沮军疑众。罪也。卓受任无功,应召稽留,而轩昂自高。罪也。古之名将,仗钺临众,未有不断斩以示威者也;是以穰苴斩庄贾,魏绛戮扬干。今明公垂意于卓,不即加诛;亏损威刑,于是在矣!”温不忍发举,乃曰:“君且还,卓将疑人。”坚因起出。章、遂闻大兵向至,党众离散,皆乞降。军还,议者以军未临敌,不断功赏;然闻坚数卓罪,劝温斩之,无不叹息。拜坚议郎。时长沙贼区星自称将军,众万余人,攻围城邑;乃以坚为长沙太守。到郡,亲率将士,施设方略;旬月之间,克破星等。周朝、郭石,亦帅徒众起于零、桂,与星相应;遂越境寻讨,郡肃然。汉朝录前后功,封坚乌程侯。」篇,“长沙”解释为:郡名。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市。 原文 »
〔4〕出自《三国志》吴主传中的「太元元年夏月,立皇后潘氏。大赦,改年。初,临海罗阳县有神,自称王表;周旋民间,语言饮食,与人无异,然不见其形。又有婢,名纺绩。是月,遣中书郎李崇,赍辅国将军、罗阳王印绶,迎表。表随崇俱出,与崇及所在郡守、令长谈论,崇等无以易。所历山川,辄遣婢与其神相闻。秋月,崇与表至;权于苍龙门外为立第舍,数使近臣赍酒食往。表说水旱小事,往往有验。月朔,大风;江海涌溢,平地深尺;吴高陵松柏斯拔,郡城南门飞落。冬月,大赦。权祭南郊还,寝疾。月,驿征大将军恪,拜为太子太傅。诏省徭役,减征赋,除民所患苦。年春正月,立故太子和为南阳王,居长沙;子奋为齐王,居武昌;子休为琅邪王,居虎林。月,大赦,改元为神凤。皇后潘氏薨。诸将吏数诣王表请福,表亡去。夏月,权薨。时年,谥曰大皇帝。秋月,葬蒋陵。」篇,“长沙”解释为:此处的长沙是郡名,其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市。自从孙吴袭杀关羽完全占领荆州之后,长沙就成为孙吴着意经营的地区之一。派遣孙和居住在此,就有加强镇守之意。1996 年 8 月,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区走马楼出土了大批孙吴纪年竹简,数量惊人,内容丰富,是考古领域的重大发现。 原文 »
〔5〕出自《三国志》吴主五子传中的「太元年正月,封和为南阳王,遣之长沙。月,权薨,诸葛恪秉政。恪即和妃张之舅也。妃使黄门陈迁,之建业上疏中宫,并致问于恪。临去,恪谓迁曰:“为我达妃,期当使胜他人。”此言颇泄。又恪有徙都意,使治武昌宫;民间或言欲迎和。及恪被诛,孙峻因此夺和玺绶,徙新都。又遣使者赐死。和与妃张辞别,张曰:“吉凶当相随,终不独生活也!”亦自杀。举邦伤焉。孙休立,封和子皓为乌程侯,自新都之本国。休薨,皓即阼。其年,追谥父和曰文皇帝,改葬明陵;置园邑百家,令、丞奉守。后年正月,又分吴郡、丹杨县为吴兴郡,治乌程;置太守,时奉祠。有司奏言,宜立庙京邑。宝鼎年月,使守大匠薛珝营立寝堂,号曰“清庙”。月,遣守丞相孟仁、太常姚信等,备官僚、中军步骑千人,以灵舆、法驾,东迎神于明陵。皓引见仁,亲拜送于庭。灵舆当至,使丞相陆凯,奉牲祭于近郊;皓于金城外露宿。明日,望拜于东门之外。其翌日,拜庙荐祭,歔欷悲感。比日祭,倡技昼夜娱乐。有司奏言:“祭不欲数,数则黩。宜以礼断情。”然后止。」篇,“长沙”解释为:郡名。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市。 原文 »
〔6〕出自《容斋随笔》吴主五子传中的「吴王殿」篇,“长沙”解释为:郡名。秦置,因有“万里沙祠”而得名,治所临湘(今湖南长沙城区)。豫章:郡名。汉初分九江郡置,治所南昌(今属江西)。象郡:郡名。秦置。治所临尘(今广西崇左)。南海:郡名。秦置,治所番禺(今广东广州)。吴芮(?—前202):鄱阳(今属江西)人。曾任鄱阳令,号鄱君,秦末农民起义,吴芮举兵随诸侯入关,项羽封其为衡山王,汉高祖五年,改封长沙王。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