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昌言的解释

昌言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宫殿-何平叔中的「三事九司,宏儒硕生,感乎溽暑之伊郁,而虑性命之所平,惟岷越之不静,寤征行之未宁。乃昌言曰:昔在萧公,暨于孙卿,皆先识博览,明允笃诚。莫不以为不壮不丽,不足以一民而重威灵;不饬不美,不足以训后而永厥成。故当时享其功利,后世赖其英声。且许昌者,乃大运之攸戾,图谶之所旌,苟德义其如斯,夫何宫室之勿营?帝曰:“俞哉!”玄辂既驾,轻裘斯御,乃命有司,礼仪是具。审量日力,详度费务,鸠经始之黎民,辑农功之暇豫。因东师之献捷,就海孽之贿赂。立景福之秘殿,备皇居之制度。」篇,“昌言”解释为倡言。 原文 »

〔2〕出自《文选》文-王元长中的「议狱缓死,大《易》深规;敬法恤刑,《虞书》茂典。自萌俗浇弛,法令滋彰。胏石少不冤之人,棘林多夜哭之鬼。朕所以明发动容,昃食兴虑,伤秋荼之密网,恻夏日之严威。永念画冠,缅追刑厝。徒以百锾轻科,反行季叶,四支重罚,爰创前古。访游禽于绝涧,作霸秦基;歌《鸡鸣》于阙下,称仁汉牍。二途如爽,即用兼通。昌言所安,朕将亲览。」篇,“昌言”解释为中肯之言辞。 原文 »

〔3〕出自《文选》论五-刘孝标中的「“凡斯五交,义同贾鬻。故桓谭譬之于阛阓,林回喻之于甘醴。夫寒暑递进,盛衰相袭,或前荣而后悴,或始富而终贫,或初存而末亡,或古约而今泰,循环翻覆,迅若波澜。此则殉利之情未尝异,变化之道不得一。由是观之,张、陈所以凶终,萧、朱所以隙末,断焉可知矣。而翟公方规规然勒门以箴客,何所见之晚乎?因此五交,是生三衅:败德殄义,禽兽相若,一衅也;难固易携,仇讼所聚,二衅也;名陷饕餮,贞介所羞,三衅也。古人知三衅之为梗,惧五交之速尤,故王丹威子以槚楚,朱穆昌言而示绝,有旨哉!有旨哉!」篇,“昌言”解释为直言无隐。 原文 »

〔4〕出自《尚书》虞书-大禹谟中的「三旬,苗民逆命。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栗。瞽亦允若。至諴感神,矧兹有苗?”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篇,“昌言”解释为美言。 原文 »

〔5〕出自《尚书》虞书-益稷中的「帝曰:“来,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皐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皐陶曰:“俞,师汝昌言。”」篇,“昌言”解释为美言。 原文 »

下一词汇:恻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