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踟蹰的解释

踟蹰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礼记》三年问中的「凡生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有知之属莫不知爱其类;今是大鸟兽,则失丧其群匹,越月逾时焉,则必反巡,过其故乡,翔回焉,鸣号焉,蹢躅焉,踟蹰焉,然后乃能去之;小者至于燕雀,犹有啁噍之顷焉,然后乃能去之;故有血气之属者,莫知于人,故人于其亲也,至死不穷。将由夫患邪淫之人与?则彼朝死而夕忘之,然而从之,则是曾鸟兽之不若也,夫焉能相与群居而不乱乎?将由夫修饰之君子与?则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之过隙,然而遂之,则是无穷也。故先王焉为之立中制节,壹使足以成文理,则释之矣。」篇,“踟蹰”解释为徘徊不进的样子。 原文 »

〔2〕出自《文选》宫殿-王文考中的「于是乎乃历夫太阶,以造其堂,俯仰顾眄,东西周章。彤彩之饰,徒何为乎???涆涆,流离烂漫。皓壁 曜以月照,丹柱歙赩而电烻。霞驳云蔚,若阴若阳,瀖濩燐乱,炜炜煌煌。隐阴夏以中处,霐寥窲以峥嵘,鸿 炾以 阆, 萧条而清泠。动滴沥以成响,殷雷应其若惊。耳嘈嘈以失听,目矎矎而丧精。骈密石与琅玕,齐玉珰与璧英。遂排金扉而北入,霄蔼蔼而晻暧,旋室?娟以窈窕,洞房叫窱而幽邃。西厢踟蹰以闲宴,东序重深而奥秘。屹铿瞑以勿罔,屑黡翳以懿濞。魂悚悚其惊斯,心葸葸而发悸。」篇,“踟蹰”解释为相连。闲宴:安静。 原文 »

〔3〕出自《文选》情-曹子建中的「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 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篇,“踟蹰”解释为踟蹰(chí chú),徘徊。山隅(yú):山的旁边。隅,靠边之处。 原文 »

〔4〕出自《文选》杂诗上-张平子中的「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篇,“踟蹰”解释为徘徊貌。 原文 »

〔5〕出自《文选》杂拟上-陆士衡中的「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篇,“踟蹰”解释为徘徊不前貌。节物:指凉风吹、寒蝉鸣等秋天景物。 原文 »

〔6〕出自《文选》杂拟下-江文通中的「李都尉 从军陵」篇,“踟蹰”解释为来回走动,犹言徘徊。亲宴:亲人饯行之宴会。 原文 »

下一词汇:黜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