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蚩尤的解释

蚩尤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张平子中的「于是蚩尤秉钺,奋鬣被般。禁御不若,以知神奸。螭魅魍魉,莫能逢旃。陈虎旅于飞廉,正垒壁乎上兰。结部曲,整行伍;燎京薪, 雷鼓;纵猎徒,赴长莽。迾卒清候,武士赫怒。缇衣 ,睢盱拔扈。光炎烛天庭,嚣声震海浦。河渭为之波荡,吴岳为之陁堵。百禽?遽,骙瞿奔触,丧精亡魂,失归忘趋。投轮关辐,不邀自遇。飞罕 箾,流镝 。矢不虚舍, 不苟跃。当足见蹍,值轮被轹。僵禽毙兽,烂若碛砾。但观罝罗之所 结,竿殳之所揘毕。叉蔟之所搀捔,徒搏之所撞?。白日未及移其晷,已狝其什七八。」篇,“蚩尤”解释为古代九黎之君。李善注引《山海经》曰:“蚩尤作兵伐黄帝。”《史记·五帝本纪·集解》皇览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秉:持。钺(yuè):斧。 原文 »

〔2〕出自《文选》畋猎中-扬子云中的「于是天子乃以阳晁,始出乎玄宫。撞鸿钟,建九旒,六白虎,载灵舆。蚩尤并毂,蒙公先驱。立历天之旂,曳捎星之旃。霹雳烈缺,吐火施鞭。萃傱沇溶,淋离廓落,戏八镇而开关。飞廉云师,吸嚊 率。鳞罗布烈,攒以龙翰。啾啾跄跄,入西园,切神光,望平乐,径竹林,蹂蕙圃,践兰唐。举熢烈火,辔者施技,方驰千驷,狡骑万帅。虓虎之陈,从横胶 。猋拉雷厉, 礚,汹汹旭旭,天动地岋。羡漫半散,萧条数千里外。若夫壮士慷慨,殊乡别趣。东西南北,骋耆奔欲。扡苍狶,跋犀犛,蹶浮麋,斫巨狿,搏玄猿,腾空虚,距连卷,踔夭 ,娭涧间。莫莫纷纷,山谷为之风猋,林丛为之生尘。及至获夷之徒,蹶松柏,掌蒺藜,猎蒙茏。辚轻飞,屦般首,带修蛇,钩赤豹, 象犀,跇峦坑,超唐陂。车骑云会,登降暗蔼。泰华为旒,熊耳为缀。木仆山还,漫若天外。储与乎大浦,聊浪乎宇内。」篇,“蚩尤”解释为蚩(chī)尤,上古之时部落酋长名。并毂(gǔ):谓乘舆扈从于大驾。 原文 »

〔3〕出自《三国志》钟繇华歆王朗传中的「初,太祖下令,使平议死刑可宫割者。繇以为:“古之肉刑,更历圣人;宜复施行,以代死刑。”议者以为非悦民之道,遂寝。及文帝临飨群臣,诏谓:“大理欲复肉刑,此诚圣王之法。公卿当善共议。”议未定,会有军事,复寝。太和中,繇上疏曰:“大魏受命,继踪虞、夏。孝文革法,不合古道。先帝圣德,固天所纵,坟典之业,以贯之。是以继世,仍发明诏;思复古刑,为代法。连有军事,遂未施行。陛下远追祖遗意,惜斩趾可以禁恶,恨入死之无辜;使明习律令,与群臣共议;出本当右趾而入大辟者,复行此刑。《书》云:‘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此言尧当除蚩尤、有苗之刑,先审问于下民之有辞者也。若今蔽狱之时,讯问槐、棘、群吏、万民。使如孝景之令,其当弃市欲斩右趾者许之。其黥、劓、左趾、宫刑者,自如孝文,易以髡、笞。能有奸者,率年至;虽斩其足,犹任生育。今天下人少于孝文之世,下计所全,岁千人。张苍除肉刑,所杀岁以万计;臣欲复肉刑,岁生千人。子贡问能济民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又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若诚行之,斯民永济。”书奏,诏曰:“太傅学优才高,留心政事;又于刑理深远。此大事,公卿群僚,善共平议。”司徒王朗议,以为:“繇欲轻减大辟之条,以增益刖刑之数;此即起偃为竖,化尸为人矣。然臣之愚,犹有未合微异之意。夫刑之属,著在科律;自有减死等之法,不死即为减。施行已久,不待远假斧凿于彼肉刑,然后有罪次也。前世仁者,不忍肉刑之惨酷,是以废而不用;不用以来,历年数百。今复行之,恐所减之文未彰于万民之目,而肉刑之问已宣于寇仇之耳:非所以来远人也。今可按繇所欲轻之死罪,使减死之髡(刖)刑;嫌其轻者,可倍其居作之岁数。内有以生易死不赀之恩,外无以刖易釱骇耳之声。”议者百余人,与朗同者多。帝以吴、蜀未平,且寝。太和年,繇薨。帝素服临吊,谥曰成侯。子毓嗣。初,文帝分毓户邑,封繇弟演及子劭、孙豫,列侯。」篇,“蚩尤”解释为传说中古代东方九黎族的首领。有兄弟八十一人。后被轩辕黄帝击败杀死,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有苗:古代南方江淮流域的部族名。又叫三苗。简称苗。 原文 »

〔4〕出自《三国志》虞陆张骆陆吾朱传中的「嘉禾元年,公车征瑁。拜议郎,选曹尚书。孙权忿公孙渊之巧诈反覆,欲亲征之。瑁上疏谏曰:“臣闻圣王之御远夷,羁縻而已,不常保有。故古者制地,谓之荒服;言慌惚无常,不可保也。今渊,东夷小丑,屏在海隅;虽托人面,与禽兽无异。国家所为不爱货宝远以加之者,非嘉其德义也;诚欲诱纳愚弄,以规其马耳。渊之骄黠,恃远负命:此乃荒貊常态,岂足深怪?昔汉诸帝亦尝锐意以事外夷,驰使散货,充满西域;虽时有恭从,然其使人见害,财货并没,不可胜数。今陛下不忍悁悁之忿,欲越巨海,身践其土;群臣愚议,窃谓不安。何者?北寇与国,壤地连接,苟有间隙,应机而至。夫所以越海求马,曲意于渊者,为赴目前之急,除腹心之疾也;而更弃本追末,捐近治远,忿以改规,激以动众:斯乃猾虏所愿闻,非大吴之至计也。又兵家之术,以功役相疲,劳逸相待;得失之间,所觉辄多。且沓渚去渊,道里尚远,今到其岸,兵势分;使强者进取,次当守船,又次运粮:行人虽多,难得悉用。加以单步负粮,经远深入;贼地多马,邀截无常。若渊狙诈,与北未绝,动众之日,唇齿相济;若实孑然无所凭赖,其畏怖远进,或难猝灭。使天诛稽于朔野,山虏承间而起,恐非万安之长虑也!”权未许。瑁重上疏曰:“夫兵革者,固前代所以诛暴乱,威夷也。然其役皆在奸雄已除,天下无事;从容庙堂之上,以余议议之耳。至于中夏鼎沸,域盘互之时;率须深根固本,爱力惜费,务自休养,以待邻敌之阙。未有正于此时,舍近治远,以疲军旅者也。昔尉佗叛逆,僭号称帝;于时天下乂安,百姓殷阜,带甲之数,粮食之积,可谓多矣。然汉文犹以远征不易,重兴师旅,告喻而已。今凶桀未殄,疆埸犹警;虽蚩尤、鬼方之乱,故当以缓急差之,未宜以渊为先。愿陛下抑威住计,暂宁师;潜神默规,以为后图。天下幸甚!”权再览瑁书,嘉其词理端切,遂不行。初,瑁同郡闻人敏见待国邑,优于宗修;唯瑁以为不然,后果如其言。赤乌年,瑁卒。子喜,亦涉文籍,好人伦。孙皓时为选曹尚书。」篇,“蚩尤”解释为传说中东方九黎族的首领。举兵反抗黄帝,而黄帝先击败威胁最大的炎帝,然后才击杀蚩尤。事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鬼方:古代少数族名。殷周时分布在北方边区。相传殷高宗武丁曾用了三年时间平定鬼方,见《周易·既济卦》爻辞。 原文 »

〔5〕出自《梦溪笔谈》辩证一中的「解州盐泽」篇,“蚩尤”解释为上古传说人物。 原文 »

〔6〕出自《山海经》第十四卷 大荒东经中的「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篇,“蚩尤”解释为传说中古代九黎族的首领,以金作为兵器,与黄帝战于涿鹿,失败被杀。夸父: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据传与太阳赛跑,最后口渴而死。 原文 »

〔7〕出自《山海经》第十七卷 大荒北经中的「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篇,“蚩尤”解释为传说中的古代九黎族首领,以金作兵器,与黄帝战于涿鹿,失败被杀。 原文 »

下一词汇:刍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