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士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孟子》滕文公章句-滕文公章句下凡十章中的「“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篇,“处士”解释为:不当官而居于家中的士。 原文 »
〔2〕出自《文选》鸟兽上-祢正平中的「时黄祖太子射,宾客大会。有献鹦鹉者,举酒于衡前曰:“祢处士,今日无用娱宾,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慧聪善,羽族之可贵,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坐咸共荣观,不亦可乎?”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其辞曰:」篇,“处士”解释为:未出仕、无官职的文人。 原文 »
〔3〕出自《文选》设论-东方曼倩中的「“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子何疑于予哉?若夫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语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犹是观之,譬由鼱鼩之袭狗,孤豚之咋虎,至则靡耳,何功之有。今以下愚而非处士,虽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篇,“处士”解释为:未仕之人。 原文 »
〔4〕出自《三国志》桓二陈徐卫卢传中的「文帝践阼,徙黄门侍郎。出为济阴相,梁、谯郡太守。帝以谯旧乡,故大徙民充之,以为屯田。而谯土地_瘠,百姓穷困;毓愍之,上表徙民于梁国就沃衍,失帝意。虽听毓所表,心犹恨之;遂左迁毓,使将徙民为睢阳典农校尉。毓心在利民,躬自临视,择居美田,百姓赖之。迁安平、广平太守,所在有惠化。青龙年,入为侍中。先是,散骑常侍刘劭受诏定律,未就。毓上论古今科律之意,以为“法宜正,不宜有两端,使奸吏得容情”。及侍中高堂隆数以宫室事切谏,帝不悦。毓进曰:“臣闻君明则臣直。古之圣王恐不闻其过,故有敢谏之鼓。近臣尽规,此乃臣等所以不及隆。隆诸生,名为狂直,陛下宜容之。”在职年,多所驳争。诏曰:“官人秩才,圣帝所难;必须良佐,进可替否。侍中毓禀性贞固,心平体正;可谓明试有功,不懈于位者也。其以毓为吏部尚书。”使毓自选代,曰:“得如卿者,乃可。”毓举常侍郑冲,帝曰:“文和,吾自知之;更举吾所未闻者。”乃举阮武、孙邕,帝于是用邕。前此诸葛诞、邓飏等驰名誉,有“(窗)聪”、“达”之诮,帝疾之。时举中书郎,诏曰:“得其人与否,在卢生耳。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毓对曰:“名不足以致异人,而可以得常士。常士畏教慕善,然后有名,非所当疾也。愚臣既不足以识异人,又主者正以循名案常为职,但当有以验其后。故古者‘敷奏以言,明试以功’。今考绩之法废,而以毁誉相进退;故真伪浑杂,虚实相蒙。”帝纳其言,即诏作考课法。会司徒缺,毓举处士管宁;帝不能用,更问其次。毓对曰:“敦笃至行,则太中大夫韩暨;亮直清方,则司隶校尉崔林;贞固纯粹,则太常常林。”帝乃用暨。毓于人及选举,先举性行,而后言才。黄门李丰尝以问毓,毓曰:“才所以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今称之有才而不能为善,是才不中器也。”丰等服其言。」篇,“处士”解释为:具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管宁:传见本书卷十一。 原文 »
〔5〕出自《三国志》许麋孙简伊秦传中的「秦宓字子敕,广汉绵竹人也。少有才学。州、郡辟命,辄称疾不往。奏记州牧刘焉,荐儒士任定祖曰:“昔百里、蹇叔以耆艾而定策,甘罗、子奇以童冠而立功;故《书》美黄发,而《易》称颜渊:固知选士用能,不拘长幼,明矣。乃者以来,海内察举,率多英俊而遗旧齿;众论不齐,异同相半:此乃承平之翔步,非乱世之急务也。夫欲救危抚乱,修己以安人;则宜卓荦超伦,与时殊趣;震惊邻国,骇动方。上当天心,下合人意;天人既和,内省不疚:虽遭凶乱,何忧何惧?昔楚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天,何况于真?今处士任安,仁义直道,流名远;如令见察,则州斯服。昔汤举伊尹,不仁者远;何武贡龚,双名竹帛。故贪寻常之高而忽万仞之嵩,乐面前之饰而忘天下之誉:斯诚往古之所重慎也。甫欲凿石索玉,剖蚌求珠;今乃随、和炳然,有如皎日:复何疑哉!诚知昼不操烛,日有余光;但愚情区区,贪陈所见。”」篇,“处士”解释为:没有做官或不愿做官的读书人。 原文 »
〔6〕出自《三国志》虞陆张骆陆吾朱传中的「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人也。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迁为长史,治有名迹。虽起孤微,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矣。孙权为车骑将军,召为主簿。出为山阴令。还为参军校尉。黄武元年,与吕范、贺齐等,俱以舟师拒魏将曹休于洞口。值天大风,诸船绠绁断绝,漂没著岸,为魏军所获,或覆没沉溺。其大船尚存者,水中生人皆攀缘号呼;他吏士恐船倾没,皆以戈矛撞击,不受。粲与黄渊,独令船人以承取之。左右以为船重必败,粲曰:“船败,当俱死耳!人穷,奈何弃之!”粲、渊所活者百余人。还,迁会稽太守。召处士谢谭为功曹,谭以疾不诣。粲教曰:“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凰以嘉鸣为贵;何必隐形于天外,潜鳞于重渊者哉!”粲募合人众,拜昭义中郎将,与吕岱讨平山越。入为屯骑校尉,少府。迁太子太傅,遭宫之变。抗言执正,明嫡庶之分;欲使鲁王霸出驻夏口,遣杨竺不得令在都邑。又数以消息语陆逊,逊时驻武昌,连表谏争。由此为霸、竺等所谮害,下狱诛。」篇,“处士”解释为:在家没有出外做官的人。 原文 »
〔7〕出自《容斋随笔》虞陆张骆陆吾朱传中的「罗处士志」篇,“处士”解释为:有才学而隐居不仕的人。志:墓志,埋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的石刻文字。 原文 »
〔8〕出自《古文观止》《战国策》中的「赵威后问齐使」篇,“处士”解释为:指有道德才能的隐者。 原文 »
〔9〕出自《战国策》《战国策》中的「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篇,“处士”解释为:古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钟离子:人名。钟离,复姓。 原文 »
〔10〕出自《格言联璧》敦品类中的「立朝不是好舍人,自居家不是好处士。平素不是好处士,由小时不是好学生。」篇,“处士”解释为: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