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大夫的解释

大夫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孟子》公孙丑章句-公孙丑章句下凡十四章中的「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 “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篇,“大夫”解释为战国时的地方首长亦称大夫,相当于现在的县长;当时平陆大夫为孔距心。 原文 »

〔2〕出自《列子》仲尼篇中的「大夫聘鲁,私见叔孙氏。叔孙氏曰:“吾国有圣人。”曰:“非孔丘邪?”曰:“是也。”“何以知其圣乎?”叔孙氏曰:“吾常闻之颜回,曰:‘孔丘能废心而用形。’”陈大夫曰:“吾国亦有圣人,子弗知乎?”曰:“圣人孰谓?”曰:“老聃之弟子有亢仓之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鲁侯闻之大惊,使上卿厚礼而致之。亢仓子应聘而至。鲁侯卑辞请问之。亢仓子曰:“传之者妄。我能视听不用耳目,不能易耳目之用。”鲁侯曰:“此增异矣。其道奈何?寡人终愿闻之。”亢仓子曰:“我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乃不知是我七孔四支之所觉,心腹六脏之知,其自知而已矣。”鲁侯大悦。他日以告仲尼,仲尼笑而不答。」篇,“大夫”解释为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至明清废。又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清朝高级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则称将军。 原文 »

〔3〕出自《文选》情-宋玉中的「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 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篇,“大夫”解释为古官名。登徒:姓氏。子:古代男子的通称。 原文 »

〔4〕出自《三国志》和常杨杜赵裴传中的「评曰:和洽清和干理,常林素业纯固,杨俊人伦行义,杜袭温粹识统,赵俨刚毅有度,裴潜平恒桢干:皆世之美士也。至林能不系心于司,以大夫告老:美矣哉!」篇,“大夫”解释为指光禄大夫。 原文 »

〔5〕出自《三国志》韩崔高孙王传中的「鲁相上言:“汉旧立孔子庙,褒成侯岁时奉祠;辟雍行礼,必祭先师;王家出谷,春秋祭祀。今宗圣侯奉嗣,未有命祭之礼;宜给牲牢,长吏奉祀,尊为贵神。”制府议。博士傅祗以“《春秋》传言立在祀典,则孔子是也。宗圣适足继绝世,彰盛德耳;至于显立言,崇明德,则宜如鲁相所上。”林议以为:“宗圣侯亦以王命祀,不为未有命也。周武王封黄帝、尧、舜之后,及立恪;禹、汤之世,不列于时,复特命他官祭也。今周公以上,达于皇,忽焉不祀,而其礼经亦存其言;今独祀孔子者,以世近故也。以大夫之后,特受无疆之祀;礼过古帝,义逾汤、武。可谓崇明报德矣,无复重祀于非族也。”明帝又分林邑,封子列侯。正始年,薨,谥曰孝侯。子述嗣。」篇,“大夫”解释为先秦的统治阶级,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前两者是国君的辅佐。孔子的先祖孔父嘉,春秋初年任宋国大司马,所以说他是大夫之后。 原文 »

〔6〕出自《仪礼》聘礼中的「厥明,讶宾于馆。宾皮弁,聘至于朝,宾入于次。乃陈币。卿为上摈,大夫为承摈,士为绍摈。摈者出请事。公皮弁,迎宾于大门内。大夫纳宾。宾入门左。公再拜。宾辟,不答拜。公揖入。每门、每曲揖。及庙门,公揖入,立于中庭。宾立接西塾。几筵既设,摈者出请命。贾人东面坐,启椟,取圭,垂缫,不起而授上介。上介不袭,执圭屈缫授宾。宾袭执圭。摈者入告,出辞玉,纳宾。宾入门左。介皆入门左,北面,西上。三揖至于阶,三让。公升二等。宾升,西楹西,东面。摈者退中庭。宾致命。公左还,北乡。摈者进。公当楣再拜。宾三退,负序。公侧袭,受玉于中堂与东楹之间。摈者退,负东塾而立。宾降阶,逆出。宾出,公侧授宰玉,裼降阶。摈者出请。宾裼,奉束帛加璧享。摈者入告,出许。庭实,皮则摄之,毛在内,内摄之,入设也。宾入门左,揖让如初,升,致命。张皮。公再拜受币。士受皮者自后右客。宾出,当之坐摄之。公侧授宰币。皮如入,右首而东。聘于夫人用璋,享用琮,如初礼。若有言,则以束帛,如享礼。摈者出请事,宾告事毕。」篇,“大夫”解释为亦指上摈。上摈是卿,因为卿是上大夫,故亦可通称之为大夫。 原文 »

〔7〕出自《仪礼》聘礼中的「宾朝服问卿。卿受于祖庙,下大夫摈。摈者出请事。大夫朝服迎于外门外,再拜。宾不答拜。揖,大夫先入,每门每曲揖。及庙门,大夫揖入。摈者请命。庭实设四皮。宾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阶,让,宾升一等。大夫从升堂,北面听命。宾东面致命。大夫降,阶西再拜稽首。宾辞。升成拜。受币堂中西,北面。宾降,出。大夫降,授老币,无摈。摈者出请事。宾面,如觌币。宾奉币,庭实从,入门右。大夫辞。宾遂左。庭实设。揖让如初。大夫升一等,宾从之。大夫西面。宾称面。大夫对,北面当楣再拜,受币于楹间,南面,退,西面立。宾当楣再拜送币,降,出。大夫降,授老币。」篇,“大夫”解释为即卿,下同。 原文 »

〔8〕出自《仪礼》聘礼中的「卿,大夫讶。大夫,士讶。士,皆有讶。宾即馆,讶将公命,又见之以其挚。宾既将公事,复见之以其挚。」篇,“大夫”解释为上介。 原文 »

〔9〕出自《仪礼》公食大夫礼中的「公如宾服,迎宾于大门内。大夫纳宾。宾入门左。公再拜。宾辟,再拜稽首。公揖入。宾从。及庙门,公揖入。宾入。三揖至于阶,三让。公升二等,宾升。大夫立于东夹南,西面,北上。士立于门东,北面,西上。小臣东堂下,南面,西上。宰东夹北,西面,南上。内官之士在宰东北,西面,南上。介门西,北面,西上。公当楣,北乡。至再拜。宾降也,公再拜。宾西阶东,北面答拜。摈者辞。拜也,公降一等。辞曰:“寡君从子,虽将拜,兴也。”宾栗阶升,不拜。命之成拜,阶上北面再拜稽首。」篇,“大夫”解释为主国的上摈。 原文 »

〔10〕出自《仪礼》觐礼中的「天子使大夫戒曰:“某日,伯父帅乃初事。”侯氏再拜稽首。」篇,“大夫”解释为这是担任讶者的大夫。 原文 »

〔11〕出自《仪礼》既夕礼中的「乃反哭。入,升自西阶,东面。众主人堂下,东面,北上。妇人入,大夫踊,升自阼阶。主妇入于室,踊,出,即位,及丈夫拾踊三。宾吊者升自西阶,曰:“如之何!”主人拜稽颡。宾降出,主人送于门外,拜稽颡。遂适殡宫,皆如启位。拾踊三。兄弟出,主人拜送。众主人出门,哭止。阖门。主人揖,众主人乃就次。」篇,“大夫”解释为“大”当作“丈”。 原文 »

下一词汇:丁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