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大理的解释

大理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左太冲中的「“内则街冲辐辏,朱阙结隅。石杠飞梁,出控漳渠。疏通沟以滨路,罗青槐以荫涂。比沧浪而可濯,方步 而有逾。习习冠盖,莘莘蒸徒。斑白不提,行旅让衢。设官分职,营处署居。夹之以府寺,班之以里闾。其府寺则位副三事,官逾六卿。奉常之号,大理之名。厦屋一揆,华屏齐荣。肃肃阶 ,重门再扃。师尹爰止,毗代作桢。其闾阎则长寿吉阳,永平思忠,亦有戚里,寘宫之东。闬出长者,巷苞诸公。都护之堂,殿居绮窗。舆骑朝猥,蹀 其中。营客馆以周坊, 宾侣之所集,玮丰楼之闬闳,起建安而首立。葺墙幂室,房庑杂袭。剞劂罔掇,匠斫积习。广成之传无以畴,槀街之邸不能及。」篇,“大理”解释为官名。主断刑狱之事。秦称廷尉,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更名大理,魏承袭之。 原文 »

〔2〕出自《文选》论一-王子渊中的「“先生独不闻秦之时耶?违三王,背五帝,灭《诗》《书》,坏礼义。信任群小,憎恶仁智,诈伪者进达,佞谄者容入。宰相刻峭,大理峻法。处位而任政者,皆短于仁义,长于酷虐,狼挚虎攫,怀残秉贼。其所临莅,莫不肌栗慑伏,吹毛求疵,并施螫毒。百姓征彸,无所措其手足,嗷嗷愁怨,遂亡秦族。是以养鸡者不畜狸,牧兽者不育豺,树木者忧其蠹,保民者除其贼。故大汉之为政也,崇简易,尚宽柔,进淳仁,举贤才,上下无怨,民用和睦。今海内乐业,朝廷淑清,天符既章,人瑞又明。品物咸亨,山川降灵,神光耀晖,洪洞朗天。凤皇来仪,翼翼邕邕,群鸟并从,舞德垂容。神雀仍集,麒麟自至,甘露滋液,嘉禾栉比。大化隆洽,男女条畅,家给年丰,咸则三壤,岂不盛哉!昔文王应九尾狐而东夷归周,武王获白鱼而诸侯同辞,周公受秬鬯而鬼方臣,宣王得白狼而夷狄宾。夫名自正而事自定也。今南郡获白虎,亦偃武兴文之应也。获之者张武,武张而猛服也,是以北狄宾洽,边不恤寇,甲士寝而旌旗仆也。”」篇,“大理”解释为官名。掌刑法之事。 原文 »

〔3〕出自《文选》诔上-潘安仁中的「学优则仕,乃从王政。散璞发辉,临轵作令。化行邑里,惠洽百姓。越登司官,肃我朝命。惟此大理,国之宪章。君莅其任,视民如伤。庶狱明慎,刑辟端详。听参皋、吕,称侔于、张。改授农政,于彼野王。仓盈庾亿,国富兵强。」篇,“大理”解释为掌刑法的官。《史记·五帝本纪》:“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秦汉改为廷尉。东汉以后或称廷尉、大理和廷尉卿。李善注:“《杨肇碑》:肇兼统大理之任。” 原文 »

〔4〕出自《三国志》武帝纪中的「年春月,公还邺。月壬寅,公亲耕籍田。夏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与其侯王来朝。天子命王女为公主,食汤沐邑。秋月,匈奴南单于呼厨泉,将其名王来朝。待以客礼,遂留魏。使右贤王去卑监其国。月,以大理钟繇为相国。冬月,治兵,遂征孙权。月至谯。」篇,“大理”解释为官名。主管司法刑狱。后改称廷尉。相国:这里的相国和大理都是魏王国官员。 原文 »

〔5〕出自《三国志》文帝纪中的「元年月,壬戌,以太中大夫贾诩为太尉,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置散骑常侍、侍郎各人。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为金策著令,藏之石室。初,汉熹平年,黄龙现谯。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单飏:“此何祥也?”飏曰:“其国,后当有王者兴。不及年,亦当复现。天事恒象,此其应也。”内黄殷登默而记之。至年,登尚在。月,黄龙现谯,登闻之曰:“单飏之言,其验兹乎!”己卯,以前将军夏侯惇为大将军。濊貊、扶余单于,焉耆、于阗王皆各遣使奉献。」篇,“大理”解释为官名。是朝廷的司法长官,负责重大案件的审理判决。王朗(?—公元 228):传见本书卷十三。此处贾诩、华歆、王朗三人所任的官职中,太中大夫是汉皇朝的官职,而太尉、御史大夫、相国和大理则是魏王国的官职。当时,任职者既可由汉官调任魏官,也可由魏官调任汉官。 原文 »

〔6〕出自《三国志》钟繇华歆王朗传中的「初,太祖下令,使平议死刑可宫割者。繇以为:“古之肉刑,更历圣人;宜复施行,以代死刑。”议者以为非悦民之道,遂寝。及文帝临飨群臣,诏谓:“大理欲复肉刑,此诚圣王之法。公卿当善共议。”议未定,会有军事,复寝。太和中,繇上疏曰:“大魏受命,继踪虞、夏。孝文革法,不合古道。先帝圣德,固天所纵,坟典之业,以贯之。是以继世,仍发明诏;思复古刑,为代法。连有军事,遂未施行。陛下远追祖遗意,惜斩趾可以禁恶,恨入死之无辜;使明习律令,与群臣共议;出本当右趾而入大辟者,复行此刑。《书》云:‘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此言尧当除蚩尤、有苗之刑,先审问于下民之有辞者也。若今蔽狱之时,讯问槐、棘、群吏、万民。使如孝景之令,其当弃市欲斩右趾者许之。其黥、劓、左趾、宫刑者,自如孝文,易以髡、笞。能有奸者,率年至;虽斩其足,犹任生育。今天下人少于孝文之世,下计所全,岁千人。张苍除肉刑,所杀岁以万计;臣欲复肉刑,岁生千人。子贡问能济民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又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若诚行之,斯民永济。”书奏,诏曰:“太傅学优才高,留心政事;又于刑理深远。此大事,公卿群僚,善共平议。”司徒王朗议,以为:“繇欲轻减大辟之条,以增益刖刑之数;此即起偃为竖,化尸为人矣。然臣之愚,犹有未合微异之意。夫刑之属,著在科律;自有减死等之法,不死即为减。施行已久,不待远假斧凿于彼肉刑,然后有罪次也。前世仁者,不忍肉刑之惨酷,是以废而不用;不用以来,历年数百。今复行之,恐所减之文未彰于万民之目,而肉刑之问已宣于寇仇之耳:非所以来远人也。今可按繇所欲轻之死罪,使减死之髡(刖)刑;嫌其轻者,可倍其居作之岁数。内有以生易死不赀之恩,外无以刖易釱骇耳之声。”议者百余人,与朗同者多。帝以吴、蜀未平,且寝。太和年,繇薨。帝素服临吊,谥曰成侯。子毓嗣。初,文帝分毓户邑,封繇弟演及子劭、孙豫,列侯。」篇,“大理”解释为指任大理的钟繇。 原文 »

〔7〕出自《三国志》桓二陈徐卫卢传中的「卢毓字子家,涿郡涿人也。父植,有名于世。毓岁而孤,遇本州乱,兄死难。当袁绍、公孙瓒交兵,幽、冀饥荒,养寡嫂孤兄子;以学行见称。文帝为官将,召毓署门下贼曹。崔琰举为冀州主簿。时天下草创,多逋逃;故重士亡法,罪及妻子。亡士妻白等,始适夫家数日,未与夫相见;大理奏弃市。毓驳之曰:“夫女子之情,以接见而恩生,成妇而义重。故《诗》云‘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我心则夷’。又《礼》‘未庙见之妇而死,归葬女氏之党:以未成妇也’。今白等生有未见之悲,死有非妇之痛,而吏议欲肆之大辟;则若同牢合卺之后,罪何所加?且《记》曰‘附从轻’,言附人之罪,以轻者为比也;又《书》云‘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恐过重也。苟以白等皆受礼聘,已入门庭;刑之为可,杀之为重。”太祖曰:“毓执之是也。又引经典有意,使孤叹息。”由是为丞相法曹议令史。转西曹议令史。魏国既建,为吏部郎。」篇,“大理”解释为官名。负责司法,量刑治罪。后改为廷尉。 原文 »

〔8〕出自《三国志》张顾诸葛步传中的「顾雍字元叹,吴郡吴人也。蔡伯喈从朔方还,尝避怨于吴;雍从学琴书。州郡表荐,弱冠为合肥长。后转在娄、曲阿、上虞,皆有治迹。孙权领会稽太守,不之郡;以雍为丞,行太守事。讨除寇贼,郡界宁静,吏民归服。数年,入为左司马。权为吴王。累迁大理、奉常,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拜侯还(寺)家;而家人不知,后闻乃惊。黄武年,迎母于吴。既至,权临贺之,亲拜其母于庭;公卿大臣毕会。后太子又往庆焉。雍为人不饮酒,寡言语,举动时当。权尝叹曰:“顾君不言,言必有中。”至饮宴欢乐之际,左右恐有酒失而雍必见之,是以不敢肆情。权亦曰:“顾公在坐,使人不乐。”其见惮如此。」篇,“大理”解释为官名。主管司法。后改为廷尉。奉常:官名。主管国家礼仪制度和祭祀活动。后改为太常。 原文 »

下一词汇:大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