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大师的解释

大师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梁惠王章句下凡十六章中的「“景公悦,大戒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招》《角招》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篇,“大师”解释为即“太师”,古代乐官之长。 原文 »

〔2〕出自《周礼》春官 宗伯-叙官中的「大师,下大夫二人。小师,上士四人。瞽矇:上瞽四十人,中瞽百人,下瞽百有六十人。视瞭三百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篇,“大师”解释为官名。为乐官之长。掌管六律、六同等音律。以盲人的贤智者任长官。 原文 »

〔3〕出自《仪礼》燕礼中的「乃间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仪》。遂歌乡乐。《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生僻字详见原文]》。大师告于乐正曰:“正歌备。”乐正由楹内东楹之东告于公,乃降复位。」篇,“大师”解释为是诸侯的乐工之长。 原文 »

〔4〕出自《庄子》外篇-田子方中的「文王观于臧,见一丈夫钓,而其钓莫钓。非持其钓有钓者也,常钓也。文王欲举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昔者寡人梦见良人,黑色而髯,乘驳马而偏朱蹄,号曰:‘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乎!’”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文王曰:“然则卜之。”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它,又何卜焉。”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斔斛不敢入于四竟。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也;长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斔斛不敢入于四竟,则诸侯无二心也。文王于是焉以为大师,北面而问曰:“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循,终身无闻。颜渊问于仲尼曰:“文王其犹未邪?又何以梦为乎?"仲尼曰:"默,汝无言!夫文王尽之也,而又何论剌焉!彼直以循斯须也。”」篇,“大师”解释为尊敬的老师。 原文 »

下一词汇: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