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张平子中的「“自我高祖之始入也,五纬相汁,以旅于东井。娄敬委辂,幹非其议,天启其心,人惎之谋。及帝图时,意亦有虑乎神祇,宜其可定,以为天邑。岂伊不虔思于天衢?岂伊不怀归于枌榆?天命不滔,畴敢以渝。于是量径轮,考广袤,经城洫,营郭郛,取殊裁于八都,岂启度于往旧!乃览秦制,跨周法,狭百堵之侧陋,增九筵之迫胁。正紫宫于未央,表峣阙于阊阖。疏龙首以抗殿,状巍峨以岌嶫。亘雄虹之长梁,结棼橑以相接。蒂倒茄于藻井,披红葩之狎猎。饰华榱与璧珰,流景曜之 晔。雕楹玉磶,绣栭云楣。三阶重轩,镂槛文?。右平左墄,青琐丹墀。刊层平堂,设切厓隒。坻崿鳞眴,栈 巉崄。襄岸夷涂,修路陖险。重门袭固,奸宄是防。仰福帝居,阳曜阴藏。洪钟万钧,猛虡趪趪。负筍业而余怒,乃奋翅而腾骧。朝堂承东,温调延北。西有玉台,联以昆德,嵯峨崨嶫,罔识所则。若夫长年神仙,宣室玉堂;麒麟朱鸟,龙兴含章,譬众星之环极,叛赫戏以辉煌。正殿路寝,用朝群辟。大夏耽耽,九户开辟。嘉木树庭,芳草如积。高门有闶,列坐金狄。」篇,“大夏”解释为:正殿其名大夏。耽耽(dān):谓宫室深邃之貌。 原文 »
〔2〕出自《文选》行旅上-潘安仁中的「日夕阴云起,登城望洪河。川气冒山岭,惊湍激岩阿。」篇,“大夏”解释为:大夏门。李善注引陆机《洛阳记》:“大夏门,魏明帝所造,有三层,高百尺。”缅:遥远。觌(dí):看见。 原文 »
〔3〕出自《文选》书中-应休琏中的「璩报:间者北游,喜欢无量。登芒济河,旷若发蒙。风伯扫途,雨师洒道,按辔清路,周望山野。亦既至止,酌彼春酒;接武茅茨,凉过大夏;扶寸肴脩,味逾方丈。逍遥陂塘之上,吟咏菀柳之下。结春芳以崇佩,折若华以翳日;弋下高云之鸟,饵出深渊之鱼;蒲且赞善,便嬛称妙,何其乐哉!虽仲尼忘味于虞《韶》,楚人流遁于京台,无以过也。班嗣之书,信不虚矣!」篇,“大夏”解释为:大屋,大殿。 原文 »
〔4〕出自《山海经》第十三卷 海内东经中的「国在流沙外者,大夏、竖沙、居繇、月支之国。」篇,“大夏”解释为:国名,位于中亚。竖沙:国名,可能在今新疆莎车县一带。居繇(yáo):国名,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月支:即月氏(zhī),又叫大月氏。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