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大雅的解释

大雅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孝经》中的「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篇,“大雅”解释为下引诗句《诗经·大雅·文王》。《文王》为大雅中的一首诗歌。 原文 »

〔2〕出自《文选》京都上-班孟坚中的「“左右庭中,朝堂百寮之位。萧曹魏邴,谋谟乎其上。佐命则垂统,辅翼则成化。流大汉之恺悌,荡亡秦之毒螫。故令斯人扬乐和之声,作画一之歌。功德著乎祖宗,膏泽洽乎黎庶。又有天禄石渠,典籍之府,命夫惇诲故老,名儒师傅,讲论乎六艺,稽合乎同异。又有承明金马,著作之庭,大雅宏达,于兹为群。元元本本,殚见洽闻;启发篇章,校理秘文。周以钩陈之位,卫以严更之署,总礼官之甲科,群百郡之廉孝。虎贲赘衣,阉尹阍寺,陛戟百重,各有典司。」篇,“大雅”解释为才德高尚之人。宏达:知识渊博通达之士。 原文 »

〔3〕出自《文选》杂拟下-江文通中的「嵇中散 言志康」篇,“大雅”解释为此指《诗经·大雅·烝民》诗句:“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指明哲之人,能择安去危,以保全其身。 原文 »

〔4〕出自《文选》表下-桓元子中的「臣闻太朴既亏,则高尚之标显;道丧时昏,则忠贞之义彰。故有洗耳投渊,以振玄邈之风;亦有秉心矫迹,以敦在三之节。是故上代之君莫不崇重斯轨,所以笃俗训民,静一流竞。伏惟大晋应符御世,运无常通,时有屯蹇,神州丘墟,三方圮裂。兔罝绝响于中林,白驹无闻于空谷,斯有识之所悼心,大雅之所叹息者也。」篇,“大雅”解释为指才德高尚的人。 原文 »

〔5〕出自《文选》书中-阮元瑜中的「若能内取子布,外击刘备,以效赤心,用复前好,则江表之任,长以相付,高位重爵,坦然可观。上令圣朝无东顾之劳,下令百姓保安全之福。君享其荣,孤受其利,岂不快哉!若忽至诚,以处侥倖,婉彼二人,不忍加罪,所谓小人之仁,大仁之贼,大雅之人,不肯为此也。若怜子布,愿言俱存,亦能倾心去恨,顺君之情,更与从事,取其后善。但禽刘备,亦足为效。开设二者,审处一焉。」篇,“大雅”解释为宏达雅正。 原文 »

〔6〕出自《文选》书下-陈孔璋中的「年月朔日,子尚书令彧,告江东诸将校部曲,及孙权宗亲中外:盖闻祸福无门,惟人所召,夫见机而作,不处凶危,上圣之明也;临事制变,困而能通,智者之虑也。渐渍荒沉,往而不反,下愚之蔽也。是以大雅君子,于安思危,以远咎悔;小人临祸怀佚,以待死亡。二者之量,不亦殊乎?」篇,“大雅”解释为对才德高尚者的赞词。《汉书·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 原文 »

下一词汇:大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