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无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太平广记》虎中的「虎妇」篇,“得无”解释为:副词,表示反问或推测,意为“莫不是,该不会,怎能不。” 原文 »
〔2〕出自《文选》书中-应休琏中的「昔夏禹之解阳旴,殷汤之祷桑林,言未发而水旋流,辞未卒而泽滂沛。今者,云重积而复散,雨垂落而复收。得无贤圣殊品,优劣异姿,割发宜及肤,翦爪宜侵肌乎?周征殷而年丰,卫伐邢而致雨,善否之应,甚于影响,未可以为不然也。想雅思所未及,谨书起予。应璩白。」篇,“得无”解释为:犹得毋、得微。相当于莫非、岂不是。贤圣殊品:贤人圣人品德不同。 原文 »
〔3〕出自《三国志》武帝纪中的「年春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辛未,令曰:“自顷以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置扬州郡县长吏,开芍陂屯田。月,军还谯。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冬,作铜雀台。」篇,“得无”解释为:是不是。褐:用粗毛布或麻布做的短衣。这是贫贱者的衣着。“被褐怀玉”比喻出身贫贱而才智杰出的人,语出《老子》第七十章。钓于渭滨者:指吕尚。他曾在渭滨钓鱼,被周文王发现才受到重用,后来辅佐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传见《史记》卷三十二。 原文 »
〔4〕出自《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的「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建安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战斩渊,渊军大败。迁征西将军。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明年卒,追谥刚侯。子叙,早没,无后。」篇,“得无”解释为:恐怕是。 原文 »
〔5〕出自《三国志》刘繇太史慈士燮传中的「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少好学。仕郡奏曹史。会郡与州有隙,曲直未分,以先闻者为善。时州章已去,郡守恐后之,求可使者;慈年,以选行。晨夜取道,到洛阳;诣公车门,见州吏始欲求通。慈问曰:“君欲通章邪?”吏曰:“然。”问:“章安在?”曰:“车上。”慈曰:“章题署得无误邪?取来视之。”吏殊不知其东莱人也,因为取章。慈已先怀刀,便截败之。吏踊跃大呼,言:“人坏我章!”慈将至车间,与语曰:“向使君不以章相与,吾亦无因得败之;是为吉凶祸福等耳,吾不独受此罪。岂若默然俱出去,可以存易亡;无事俱就刑辟!”吏言:“君为郡败吾章,已得如意,欲复亡为?”慈答曰:“初受郡遣,但来视章通与未耳。吾用意太过,乃相败章;今还,亦恐以此见谴怒:故俱欲去尔。”吏然慈言,即日俱去。慈既与出城,因遁还,通郡章。州家闻之,更遣吏通章;有司以格章之故,不复见理:州受其短。由是知名,而为州家所疾;恐受其祸,乃避之辽东。」篇,“得无”解释为:是不是。 原文 »
〔6〕出自《三国志》张顾诸葛步传中的「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时访逮民间,及政职所宜,辄密以闻。若见纳用,则归之于上;不用,终不宣泄:权以此重之。然于公朝有所陈及,辞色虽顺,而所执者正。权尝咨问得失。张昭因陈听采闻,颇以法令太稠,刑罚微重,宜有所蠲损。权默然,顾问雍曰:“君以为何如?”雍对曰:“臣之所闻,亦如昭所陈。”于是权乃议狱轻刑。久之,吕壹、秦博为中书,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壹等因此渐作威福,遂造作榷酤障管之利;举罪纠奸,纤介必闻;重以深案丑诬,毁短大臣,排陷无辜。雍等皆见举白,用被谴让。后壹奸罪发露,收系廷尉。雍往断狱,壹以囚见;雍和颜色,问其辞状。临出,又谓壹曰:“君意得无欲有所道?”壹叩头无言。时尚书郎怀叙,面詈辱壹;雍责叙曰:“官有正法,何至于此!”雍为相年。年,赤乌年卒。初疾微时,权令医赵泉,视之;拜其少子济为骑都尉。雍闻,悲曰:“泉善别死生,吾必不起!故上欲及吾目见济拜也。”权素服临吊,谥曰肃侯。长子邵,早卒;次子裕,有笃疾;少子济嗣,无后,绝。永安元年,诏曰:“故丞相雍,至德忠贤,辅国以礼;而侯统废绝,朕甚愍之!其以雍次子裕,袭爵为醴陵侯,以明著旧勋。”」篇,“得无”解释为:是不是。 原文 »
〔7〕出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中的「时校事吕壹,操弄威柄,奏按丞相顾雍、左将军朱据等:皆见禁止。黄门侍郎谢厷,语次问壹:“顾公事何如?”壹答:“不能佳。”厷又问:“若此公免退,谁当代之?”壹未答厷。厷曰:“得无潘太常得之乎?”壹良久曰:“君语近之也。”厷谓曰:“潘太常,常切齿于君,但道远无因耳。今日代顾公,恐明日便击君矣!”壹大惧,遂解散雍事。濬求朝诣建业,欲尽辞极谏。至,闻太子登已数言之而不见从;濬乃大请百僚,欲因会手刃杀壹;以身当之,为国除患。壹密闻知,称疾不行。濬每进见,无不陈壹之奸险也。由此壹宠渐衰,后遂诛戮。权引咎责躬,因诮让大臣。语在权传。赤乌年,濬卒。子翥嗣。濬女,配建昌侯孙虑。」篇,“得无”解释为:是否。 原文 »
〔8〕出自《西京杂记》卷二中的「买臣假归」篇,“得无”解释为:莫不是。《论语·颜渊》曰:“言之得无讱乎?”罢(pí):同“疲”,疲乏,疲惫。《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曰:“楚罢于奔命。” 原文 »
〔9〕出自《女孝经》卷二中的「诸女曰:“敢问妇人之德,无以加于智乎?”大家曰:“人肖天地,负阴而抱阳,有聪明贤哲之性,习之无不利,而况于用心乎?昔楚庄王晏朝(退朝而晚),樊女(楚王夫人樊姬也)进曰:‘何罢朝之晚也,得无倦乎?’王曰:‘今与贤者言乐,不觉日之晚也。’樊女曰:‘敢问贤者谁欤?’王曰:‘虞丘子(楚相)。’樊女掩口而笑。王怪(惊异也)问之。对曰:‘虞丘子贤则贤矣,然未忠也。妾幸得充后宫,尚汤沐(如尚衣尚食之尚),执巾栉,备扫除(自谦之称),十有一年矣。妾乃进九女,今贤于妾者二人,与妾同列者七人。妾知妨妾之爱,夺妾之宠,然不敢以私蔽公,欲王多见博闻也。今虞丘子居相十年,所荐者非其子孙,则宗族昆弟,未尝闻荐贤而退不肖,何谓贤哉?王以告之(虞丘子,王以樊姬之言告之),虞丘子不知所为,(谓所知其失,不知所为何如也。)乃避舍(出舍于外也)露寝(寝于外也),使人迎孙叔敖(楚贤人)而进之,遂立为相。夫以一言之智(樊女激虞丘子进孙叔敖),诸侯不敢窥兵,终霸其国,樊女之力也。《诗》云:‘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又曰:‘辞之辑矣,人之洽矣。’”」篇,“得无”解释为:能不,岂不,莫非。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