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丁未的解释

丁未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耕藉-潘安仁中的「伊晋之四年,正月丁未,皇帝亲率群后,藉于千亩之甸,礼也。于是乃使甸帅清畿,野庐扫路,封人 宫,掌舍设枑。青坛蔚其岳立兮,翠幕黕以云布。结崇基之灵趾兮,启四涂之广阼。沃野坟腴,膏壤平砥。清洛浊渠,引流激水。遐阡绳直,迩陌如矢。 犗服于缥轭兮,绀辕缀于黛耜。俨储驾于廛左兮,俟万乘之躬履。百僚先置,位以职分。自上下下,具惟命臣。袭春服之萋萋兮,接游车之辚辚。微风生于轻 ,纤埃起于朱轮。森奉璋以阶列,望皇轩而肃震。若湛露之晞朝阳,似众星之拱北辰也。」篇,“丁未”解释为当为“丁亥”之误。自汉文帝后,天子藉田多用亥日,《晋书·武帝纪》即作“丁亥”。 原文 »

〔2〕出自《穆天子传》卷二中的「丁未,天子大朝于平衍之中,乃命六师之属休。」篇,“丁未”解释为七月二十九日。距前“丙午”一日。丁谦《干支表》:“距前一日,大朝于平衍。”顾实作“七月十一日”,亦距前一日。 原文 »

〔3〕出自《穆天子传》卷三中的「丁未,天子饮于温山。[缺字]考鸟。」篇,“丁未”解释为十二月一日。距前“乙丑”一百〇二日。若距前四十二日,则为九月三十日。丁谦《干支表》:“距前四十二日,至弇山还,饮于温山。……合往返游观休息计之,故历四十二日。”顾实作“十一月十二日”,距前一百〇二天。王天海云:“据《干支表》推算,‘丁未’距前‘乙丑’,实为四十三(二)日,西王母之邦距于温山不当历四十余日,此或文有脱误。”案,顾实说是。 原文 »

〔4〕出自《三国志》文帝纪中的「年春正月,诏曰:“丧乱以来,兵革未戢。天下之人,互相残杀。今海内初定,敢有私复仇者,皆族之!”筑南巡台于宛。月,丙申,行自宛还洛阳宫。癸卯,月犯心中央大星。丁未,大司马曹仁薨。是月,大疫。」篇,“丁未”解释为旧历十九日。 原文 »

〔5〕出自《三国志》明帝纪中的「年春正月,宣王攻破新城。斩达,传其首。分新城之上庸、武陵、巫县为上庸郡,锡县为锡郡。蜀大将诸葛亮寇边,天水、南安、安定郡吏民叛应亮。遣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并进兵。右将军张郃击亮于街亭,大破之。亮败走,郡平。丁未,行幸长安。夏月,丁酉,还洛阳宫。赦系囚非殊死以下。乙巳,论讨亮功,封爵、增邑各有差。月,大旱。月,诏曰:“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自顷儒官或非其人,将何以宣明圣道?其高选博士:才任侍中、常侍者。申敕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秋月,曹休率诸军至皖,与吴将陆议战于石亭,败绩。乙酉,立皇子穆为繁阳王。庚子,大司马曹休薨。冬月,诏公卿近臣举良将,各人。月,司徒王朗薨。月,诸葛亮围陈仓;曹真遣将军费曜等拒之。辽东太守公孙恭兄子渊,劫夺恭位;遂以渊领辽东太守。」篇,“丁未”解释为据陈垣《二十史朔闰表》,正月辛酉朔,无丁未。丁未是旧历二月十七日。此处史文疑有误。 原文 »

〔6〕出自《三国志》明帝纪中的「景初元年春(正)月,壬辰,山茌县言黄龙现。于是有司奏,以为魏得地统,宜以建丑之月为正。月,定历改年为孟夏月;服色尚黄;牺牲用白;戎事乘黑首白马,建大赤之旂;朝会,建大白之旗。改太和历曰景初历:其春夏秋冬孟仲季月,虽与正岁不同,至于郊祀、迎气、礿祠、蒸尝、巡狩、蒐田、分至启闭、班宣时令、中气早晚、敬授民事,皆以正岁斗建为历数之序。月,己巳,行还洛阳宫。己丑,大赦。月,戊申,京都地震。己亥,以尚书令陈矫为司徒,尚书左仆射卫臻为司空。丁未,分魏兴之魏阳,锡郡之安富、上庸,为上庸郡。省锡郡。以锡县属魏兴郡。有司奏:武皇帝拨乱反正,为魏太祖;乐用武始之舞。文皇帝应天受命,为魏高祖;乐用咸熙之舞。帝制作兴治,为魏烈祖;乐用章(武)斌之舞。祖之庙,万世不毁。其余庙,亲尽迭毁,如周后稷、文、武庙祧之制。」篇,“丁未”解释为旧历十一日。丁未也不应排在戊申之后。 原文 »

〔7〕出自《三国志》明帝纪中的「秋月,丁卯,司徒陈矫薨。孙权遣将朱然等万人,围江夏郡;荆州刺史胡质等击之,然退走。初,权遣使浮海与高句丽通,欲袭辽东。遣幽州刺史毌丘俭率诸军及鲜卑、乌丸,屯辽东南界;玺书征公孙渊。渊发兵反,俭进军讨之;会连雨日,辽水大涨,诏俭引军还。右北平乌丸单于寇娄敦、辽西乌丸都督王护留等居辽东,率部众随俭内附。己卯,诏辽东将吏士民为渊所胁略不得降者,切赦之。辛卯,太白昼现。渊自俭还,遂自立为燕王,置百官,称绍汉元年。诏青、兖、幽、冀州大作海船。月,冀、兖、徐、豫州民,遇水。遣侍御史循行没溺死亡及失财产者,在所开仓赈救之。庚辰,皇后毛氏卒。冬月,丁未,月犯荧惑。癸丑,葬悼毛后于愍陵。乙卯,营洛阳南委粟山为圜丘。月,壬子冬至,始祀。丁巳,分襄阳临沮、宜城、旍阳、邔县,置襄阳南部都尉。己未,有司奏文昭皇后立庙京都。分襄阳郡之鄀、叶县属义阳郡。」篇,“丁未”解释为旧历十三日。 原文 »

〔8〕出自《三国志》三少帝纪中的「嘉平元年春正月,甲午,车驾谒高平陵。太傅司马宣王奏免大将军曹爽、爽弟中领军羲、武卫将军训、散骑常侍彦官,以侯就第。戊戌,有司奏收黄门张当付廷尉;考实其辞,爽与谋不轨。又尚书丁谧、邓飏、何晏,司隶校尉毕轨,荆州刺史李胜,大司农桓范,皆与爽通奸谋,夷族。语在《爽传》。丙午,大赦。丁未,以太傅司马宣王为丞相;固让,乃止。夏月乙丑,改年。丙子,太尉蒋济薨。冬月,辛卯,以司空王凌为太尉。庚子,以司隶校尉孙礼为司空。年夏月,以征西将军郭淮为车骑将军。冬月,以特进孙资为骠骑将军。月,司空孙礼薨。月,甲辰,东海王霖薨。乙未,征南将军王昶渡江,掩攻吴,破之。」篇,“丁未”解释为旧历十九日。这次政坛大变故,史家称为“高平陵事变”。它是曹魏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自此以后,司马氏完全控制统治权力,曹魏已是名存而实亡。 原文 »

〔9〕出自《三国志》三嗣主传中的「太平元年春月朔,建业火。峻用征北大将军文钦计,将征魏。月,先遣钦及骠骑吕据、车骑刘纂、镇南朱异、前将军唐咨军,自江都入淮、泗。月丁亥,峻卒。以从弟偏将军綝为侍中,武卫将军,领中外诸军事。召还据等,据闻綝代峻,大怒。己丑,大司马吕岱卒。壬辰,太白犯南斗。据、钦、咨等,表荐卫将军滕胤为丞相;綝不听。癸卯,更以胤为大司马,代吕岱驻武昌。据引兵还,欲讨綝。綝遣使以诏书告喻钦、咨等,使取据。冬月丁未,遣孙宪及丁奉、施宽等,以舟兵逆据于江都;遣将军刘丞督步骑攻胤。胤兵败,夷灭。己酉,大赦,改年。辛亥,获吕据于新州。月,以綝为大将军,假节,封永(康)宁侯。孙宪与将军王惇,谋杀綝;事觉,綝杀惇,迫宪令自杀。月,使官中郎将刁玄,告乱于蜀。」篇,“丁未”解释为旧历初四日。 原文 »

下一词汇: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