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世说新语》贤媛 第十九中的「王汝南少无婚,自求郝普女。司空以其痴,会无婚处,任其意,便许之。既婚,果有令姿淑德。生东海,遂为王氏母仪。或问汝南何以知之,曰:“尝见井上取水,举动容止不失常,未尝忤观,以此知之。”」篇,“东海”解释为:指王湛的儿子王承,曾任东海太守。 原文 »
〔2〕出自《文选》张平子中的「巨兽百寻,是为曼延。神山崔巍,欻从背见。熊虎升而拿攫,猿狖超而高援。怪兽陆梁,大雀踆踆。白象行孕,垂鼻辚囷。海鳞变而成龙,状蜿蜿以蝹蝹。含利 ,化为仙车。骊驾四鹿,芝盖九葩。蟾蜍与龟,水人弄蛇。奇幻倏忽,易貌分形。吞刀吐火,云雾杳冥。画地成川,流渭通泾。东海黄公,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挟邪作蛊,于是不售。尔乃建戏车,树修旃。侲僮程材,上下翩翻。突倒投而跟 ,譬陨绝而复联。百马同辔,骋足并驰;橦末之伎,态不可弥。弯弓射乎西羌,又顾发乎鲜卑。」篇,“东海”解释为:泛指东面海边。黄公:古代幻术者。李善注引《西京杂记》曰:“东海人黄公少时能幻,制蛇御虎。常佩赤金刀,及衰老,饮酒过度。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以赤刀往压之,术不行,遂为虎所食。” 原文 »
〔3〕出自《文选》碑文上-蔡伯喈中的「先生讳寔,字仲弓,颍川许人也。含元精之和,应期运之数。兼资九德,总修百行。于乡党则恂恂焉,彬彬焉。善诱善导,仁而爱人,使夫少长,咸安怀之。其为道也,用行舍藏,进退可度。不徼讦以干时,不迁贰以临下。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将军。宰闻喜半岁,太丘一年。德务中庸,教敦不肃。政以礼成,化行有谧。会遭党事,禁固二十年。乐天知命,澹然自逸。交不谄上,爱不渎下。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及文书赦宥,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四门备礼,闲心静居。大将军何公,司徒袁公,前后招辟,使人晓喻,云欲特表,便可入践常伯,超补三事,纡佩金紫,光国垂勋。先生曰:“绝望已久,饰巾待期而已。”皆遂不至。弘农杨公,东海陈公,每在衮职,群寮贺之,皆举手曰:“颍川陈君,绝世超伦,大位未跻,惭于臧文窃位之负。”故时人高其德,重乎公相之位也。」篇,“东海”解释为:郡名。治郯县(今山东郯城)。陈公:指陈耽,时任司徒。 原文 »
〔4〕出自《三国志》武帝纪中的「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仇东伐。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篇,“东海”解释为:郡名。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县北。 原文 »
〔5〕出自《三国志》王卫二刘傅传中的「劭同时东海缪袭亦有才学,多所述叙;官至尚书、光禄勋。袭友人山阳仲长统,汉末为尚书郎。早卒。著《昌言》,词佳可观省。散骑常侍陈留苏林,光禄大夫京兆韦诞,乐安太守谯国夏侯惠,陈郡太守任城孙该,郎中令河东杜挚等,亦著文、赋,颇传于世。」篇,“东海”解释为:王国名。治所在今山东郯(tán)城县西北。缪袭是东海兰陵(今山东兰陵县西南)人。 原文 »
〔6〕出自《三国志》三嗣主传中的「年春正月,魏镇东大将军毌丘俭、前将军文钦,以淮南之众西入,战于乐嘉。闰月壬辰,峻及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留赞,率兵袭寿春;军及东兴,闻钦等败。壬寅,兵进于橐皋,钦诣峻降,淮南余众数万口来奔。魏诸葛诞入寿春,峻引军还。月,及魏将军曹珍遇于高亭,交战,珍败绩。留赞为诞别将蒋班所败于菰陂,赞及将军孙楞、蒋修等,皆遇害。月,使镇南将军朱异袭安丰,不克。秋月,将军孙仪、张怡、林恂等,谋杀峻;发觉,仪自杀,恂等伏辜。阳羡离里山大石自立。使卫尉冯朝,城广陵。拜将军吴穰为广陵太守,留略为东海太守。是岁,大旱。月,作太庙。以冯朝为监军使者,督徐州诸军事。民饥,军士怨叛。」篇,“东海”解释为:郡名。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县西北。东海和广陵当时是曹魏徐州下属的郡。 原文 »
〔7〕出自《西京杂记》卷三中的「黄公幻术」篇,“东海”解释为:郡名,指东海郡,秦时始置,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西北),西汉时所辖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地区。黄公:人名,生平不详。 原文 »
〔8〕出自《山海经》第九卷 海外东经中的「[镸差(左右)]丘,爰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甘柤、甘华,甘果所生,在东海。两山夹丘,上有树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尧葬东。」篇,“东海”解释为:所指因时而异。先秦时代多指今之黄海。 原文 »
〔9〕出自《山海经》第十三卷 海内东经中的「泗水出鲁东北而南,西南过湖陵西而东南,注东海,入淮阴北。」篇,“东海”解释为:所指因时而异。先秦时代多指今之黄海。 原文 »
〔10〕出自《山海经》第十四卷 大荒东经中的「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篇,“东海”解释为:所指因时而异,先秦时代多指今之黄海。 原文 »
〔11〕出自《山海经》第十四卷 大荒东经中的「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篇,“东海”解释为:所指因时而异,先秦时代多指今天的黄海。 原文 »
〔12〕出自《山海经》第十四卷 大荒东经中的「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篇,“东海”解释为:所指因时而异,先秦时代多指今之黄海。流波山:山名。一说指散布在渤海之中的冀东山岭。 原文 »
〔13〕出自《山海经》第十八卷 海内经中的「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天毒,其人水居,偎人爱之。」篇,“东海”解释为:水名,包括今天的黄海、渤海。 原文 »
〔14〕出自《世说新语》赏誉 第八中的「王蓝田为人晚成,时人乃谓之痴。王丞相以其东海子,辟为掾。常集聚,王公每发言,众人竞赞之。述于末坐曰:“主非尧、舜,何得事事皆是?”丞相甚相叹赏。」篇,“东海”解释为:王承曾任东海郡太守,所以称其为东海。 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