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都督的解释

都督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三国志》霍王向张杨费传中的「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兄笃,于乡里合(郡)部曲数百人。笃卒,荆州牧刘表令峻摄其众。表卒,峻率众归先主,先主以峻为中郎将。先主自葭萌南还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守城。峻曰:“小人头可得,城不可得!”帛乃退去。后璋将扶禁、向存等帅万余人,由阆水上,攻围峻;且年,不能下。峻城中兵才数百人,伺其怠隙,选精锐出击;大破之,即斩存首。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在官年,年卒。还葬成都,先主甚悼惜,乃诏诸葛亮曰:“峻既佳士,加有功于国,欲行酹。”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因留宿墓上;当时荣之。子弋,字绍先。先主末年,为太子舍人。后主践阼,除谒者。丞相诸葛亮北驻汉中,请为记室,使与子乔共周旋游处。亮卒,为黄门侍郎。后主立太子璿,以弋为中庶子。璿好骑射,出入无度;弋援引古义,尽言规谏,甚得切磋之体。后为参军?降屯,副贰都督;又转护军,统事如前。时永昌郡夷獠恃险不宾,数为寇害。乃以弋领永昌太守,率偏军讨之;遂斩其豪帅,破坏邑落,郡界宁静。迁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还统南郡事。景耀年,进号安南将军。是岁,蜀并于魏。弋与巴东领军襄阳罗宪,各保全方,举以内附;咸因仍前任,宠待有加。」篇,“都督”解释为官名。这里指?降都督。蜀汉在南中地区设置?降都督,作为军事长官,镇守南中的越嶲、建宁、云南、永昌、兴古、牂牁、朱提七郡。其治所后来定在味县(今云南曲靖市)。 原文 »

〔2〕出自《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中的「灵帝崩,卓擅朝政,横恣京城。诸州郡并兴义兵,欲以讨卓。坚亦举兵。荆州刺史王叡,素遇坚无礼;坚过,杀之。比至南阳,众数万人。南阳太守张咨闻军至,晏然自若。坚以牛酒礼咨。咨明日,亦答诣坚。酒酣,长沙主簿入白坚:“前移南阳,而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主簿,推问意故!”咨大惧,欲去;兵陈周,不得出。有顷,主簿复入白坚:“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出,按军法从事!”便牵咨于军门斩之。郡中震栗,无求不获。前到鲁阳,与袁术相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遂治兵于鲁阳城。当进军讨卓,遣长史公仇称将兵从事,还州督促军粮;施帐幔于城东门外,祖道送称,官属并会。卓遣步骑数万人逆坚,轻骑数先到。坚方行酒谈笑,敕部曲:“整顿行阵,无得妄动!”后骑渐益,坚徐罢坐,导引入城。乃谓左右曰:“向坚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藉,诸君不得入耳。”卓兵见坚士众甚整,不敢攻城,乃引还。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骑,溃围而出。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间道得免。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间烧柱,因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篇,“都督”解释为官名。当时有两种含义:一是战区各军的总指挥官,二是领兵将军手下的军务助手。这里指后者。 原文 »

〔3〕出自《三国志》三嗣主传中的「建衡元年春正月,立子瑾为太子,及淮阳、东平王。冬月,改年,大赦。月,左丞相陆凯卒。遣监军虞汜、威南将军薛珝、苍梧太守陶璜由荆州;监军李勖、督军徐存从建安海道:皆就合浦,击交阯。年春,万彧还建业。李勖以建安道不通利,杀导将冯斐,引军还。月,天火烧万余家,死者百人。夏月,左大司马施绩卒。殿中列将何定曰:“少府李勖枉杀冯斐,擅撤军退还。”勖及徐存家属皆伏诛。秋月,何定将兵千人,上夏口猎;都督孙秀奔晋。是岁大赦。年春正月晦,皓举大众出华里,皓母及妃妾皆行;东观令华覈等固争,乃还。是岁,汜、璜破交阯,擒杀晋所置守将,真、日南皆还属。大赦。分交阯为新昌郡。诸将破扶严,置武平郡。以武昌督范慎为太尉。右大司马丁奉、司空孟仁,卒。西苑言凤凰集,改明年元。」篇,“都督”解释为这里指夏口战区的都督。孙秀:事见本书卷五十一《孙匡传》。 原文 »

〔4〕出自《三国志》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中的「吕范字子衡,汝南细阳人也。少为县吏,有容观姿貌。邑人刘氏,家富女美。范求之,女母嫌,欲勿与。刘氏曰:“观吕子衡,宁当久贫者邪?”遂与之婚。后避乱寿春,孙策见而异之。范遂自委昵,将私客百人归策。时太妃在江都,策遣范迎之。徐州牧陶谦谓范为袁氏觇候,讽县掠考范;范亲客健儿篡取以归。时唯范与孙河常从策,跋涉辛苦,危难不避。策亦以亲戚待之,每与升堂,饮宴于太妃前。后从策攻破庐江。还,俱东渡;到横江、当利,破张英、于麋,下小丹杨、湖孰,领湖孰相。策定秣陵、曲阿,收笮融、刘繇余众;增范兵千,骑匹。后领宛陵令,讨破丹杨贼。还吴,迁都督。是时,下邳陈瑀自号吴郡太守,住海西,与强族严白虎交通。策自将讨虎,别遣范与徐逸攻瑀于海西,枭其大将陈牧。又从攻祖郎于陵阳,太史慈于勇里。县平定,拜征虏中郎将,征江夏;还平鄱阳。」篇,“都督”解释为官名。即营都督,协助主将管理军营杂务。后来孙权开始在长江沿线各战区设立都督,简称督,为战区的军事指挥官,与此处的都督不同。 原文 »

〔5〕出自《容斋随笔》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中的「张九龄作牛公碑」篇,“都督”解释为官名。历代职掌不一。唐时为地方军政长官。牛仙客(675—742):泾州鹑觚(今甘肃灵台)人。开元时任河西节度使,后入朝拜相,独善其身,所有赏赐皆缄封不启,遇事不敢裁决。尚书:官名。历代职掌权位不一,唐时为六部长官,正三品。 原文 »

〔6〕出自《三国志》武帝纪中的「年春正月,公还邺。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马超余众梁兴等,屯蓝田,使夏侯渊击平之。割河内之荡阴、朝歌、林虑,东郡之卫国、顿丘、东武阳、发干,巨鹿之廮陶、曲周、南和、广平、(之)任(城),赵之襄国、邯郸、易阳,以益魏郡。冬月,公征孙权。年春正月,进军濡须口;攻破权江西营,获权都督公孙阳,乃引军还。诏书并州,复为州。夏月,至邺。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公为魏公曰:朕以不德,少遭愍凶;越在西土,迁于唐、卫。当此之时,若缀旒然;宗庙乏祀,社稷无位;群凶觊觎,分裂诸夏。率土之民,朕无获焉,即我高祖之命将坠于地。朕用夙兴假寐,震悼于厥心,曰:“惟祖惟父,股肱先正,其孰能恤朕躬!”乃诱天衷,诞育丞相,保乂我皇家,弘济于艰难。朕实赖之,今将授君典礼,其敬听朕命:昔者董卓初兴国难,群后释位以谋王室;君则摄进,首启戎行。此君之忠于本朝也。后及黄巾反易天常,侵我州,延及平民;君又翦之以宁东夏。此又君之功也。韩暹、杨奉专用威命;君则致讨,克黜其难,遂迁许都,造我京畿,设官兆祀,不失旧物,天地鬼神于是获乂。此又君之功也。袁术僭逆,肆于淮南;慑惮君灵,用丕显谋,蕲阳之役,桥蕤授首,稜威南迈,术以陨溃。此又君之功也。回戈东征,吕布就戮;乘辕将返,张杨殂毙,眭固伏罪,张绣稽服。此又君之功也。袁绍逆乱天常,谋危社稷,凭恃其众,称兵内侮。当此之时,王师寡弱,天下寒心,莫有固志;君执大节,精贯白日,奋其武怒,运其神策,致届官渡,大歼丑类,俾我国家拯于危坠。此又君之功也。济师洪河,拓定州,袁谭、高幹,咸枭其首,海盗奔进,黑山顺轨。此又君之功也。乌丸种,崇乱世,袁尚因之,逼据塞北;束马悬车,征而灭。此又君之功也。刘表背诞,不供贡职;王师首路,威风先逝,百城郡,交臂屈膝。此又君之功也。马超、成宜,同恶相济,滨据河、潼,求逞所欲;殄之渭南,献馘万计,遂定边境,抚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鲜卑、丁零,重译而至;(单)箄于、白屋,请吏率职。此又君之功也。君有定天下之功,重之以明德:班叙海内,宣美风俗;旁施勤教,恤慎刑狱;吏无苛政,民无怀慝;敦崇帝族,表继绝世;旧德前功,罔不咸秩。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海,方之蔑如也!朕闻先王并建明德,胙之以土,分之以民,崇其宠章,备其礼物,所以藩卫王室,左右厥世也。其在周成,管、蔡不静,惩难念功,乃使邵康公赐齐太公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篇,“都督”解释为官名。督察并指挥军队的长官。孙吴在宫廷近卫军和沿长江一线的军事要地设督,或称都督。统领全军者又称大督或大都督。 原文 »

〔7〕出自《容斋随笔》武帝纪中的「东晋将相」篇,“都督”解释为统领。 原文 »

〔8〕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第二中的「谢万作豫州都督,新拜,当西之都邑,相送累日,谢疲顿。于是高侍中往,径就谢坐,因问:“卿今仗节方州,当疆理西蕃,何以为政?”谢粗道其意。高便为谢道形势,作数百语。谢遂起坐。高去后,谢追曰:“阿酃故粗有才具。”谢因此得终坐。」篇,“都督”解释为官名。地方军政长官。按:晋穆帝升平二年(358),谢万为西中郎将,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 原文 »

下一词汇: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