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凤鸟的解释

凤鸟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论语》子罕篇中的「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篇,“凤鸟”解释为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凤鸟出现就预示天下太平。 原文 »

〔2〕出自《文选》序上-杜元凯中的「答曰:异乎余所闻。仲尼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此制作之本意也。叹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盖伤时王之政也。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今麟出非其时,虚其应而失其归,此圣人所以为感也。绝笔于“获麟”之一句者,所感而起,固所以为终也。」篇,“凤鸟”解释为即凤凰,传说中的神鸟,祥瑞的象征,出现时表示天下太平。 原文 »

〔3〕出自《文选》论四-刘孝标中的「夫圣人之言,显而晦,微而婉,幽远而难闻,河汉而不测。或立教以进庸怠,或言命以穷性灵。积善余庆,立教也,凤鸟不至,言命也。今以其片言,辩其要趣,何异乎夕死之类而论春秋之变哉?且荆昭德音,丹云不卷;周宣祈雨,珪璧斯罄。于叟种德,不逮勋、华之高;延年残犷,未甚东陵之酷。为善一,为恶均,而祸福异其流,废兴殊其迹。荡荡上帝,岂如是乎?《诗》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故善人为善,焉有息哉?」篇,“凤鸟”解释为即凤凰。传说为神鸟,象征祥瑞,出现时表示天下太平。《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原文 »

〔4〕出自《山海经》第七卷 海外西经中的「此诸夭之野,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皇卵,民食之;甘露,民饮之,所欲自从也。百兽相与群居。在四蛇北。其人两手操卵食之,两鸟居前导之。?」篇,“凤鸟”解释为雄凤凰。 原文 »

〔5〕出自《山海经》第十六卷 大荒西经中的「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篇,“凤鸟”解释为雄凤凰。 原文 »

〔6〕出自《山海经》第十六卷 大荒西经中的「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沃之国,沃民是处。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甘露是饮。凡其所欲,其味尽存。爰有甘华、甘柤、白柳、视肉、三骓、璇瑰、瑶碧、白木、琅玕、白丹、青丹,多银、铁。鸾凤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是处,是谓沃之野。」篇,“凤鸟”解释为雄凤凰。 原文 »

〔7〕出自《山海经》第十八卷 海内经中的「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儛,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篇,“凤鸟”解释为雄凤凰。儛:跳舞。 原文 »

〔8〕出自《山海经》第十八卷 海内经中的「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義”,见则天下和。」篇,“凤鸟”解释为雄凤凰。 原文 »

〔9〕出自《楚辞》离骚中的「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驷玉虬以椉鹥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篇,“凤鸟”解释为凤凰,传说中的瑞鸟。 原文 »

下一词汇:庚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