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文选》游仙-郭景纯中的「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篇,“蜉蝣”解释为:蜉蝣(fú yóu),虫名。《尔雅·释虫》:“蜉蝣,渠略。”陆机疏云:“蜉蝣,方土语也。通谓之渠略。似甲虫,有角,大如指,长三四寸。甲下有翅,能飞。夏月阴雨时地中出。今人烧炙啖之,美如蝉也。” 原文 »
〔2〕出自《文选》论一-王子渊中的「于是文绎复集,乃始讲德。文学、夫子曰:“昔成康之世,君之德与?臣之力也?”先生曰:“非有圣智之君,恶有《甘棠》之臣?故虎啸而风寥戾,龙起而致云气,蟋蟀俟秋吟,蜉蝣出以阴。《易》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鸣声相应,仇偶相从,人由意合,物以类同。是以圣主不遍窥望,而视以明;不殚倾耳,而听以聪。何则?淑人君子,人就者众也。故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大厦之材,非一丘之木;太平之功,非一人之略也。盖君为元首,臣为股肱,明其一体,相待而成,有君而无臣,《春秋》刺焉。三代以上,皆有师傅;五伯以下,各自取友。齐桓有管、鲍、隰、甯,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晋文公有咎犯、赵衰,取威定霸,以尊天子;秦穆有王、由、五羖,攘却西戎,始开帝绪;楚庄有叔孙、子反,兼定江淮,威震诸夏;勾践有种、蠡、渫庸,克灭强吴,雪会稽之耻;魏文有段干、田、翟,秦人寝兵,折冲万里;燕昭有郭隗、乐毅,夷破强齐,困闵于莒。夫以诸侯之细,功名犹尚若此,而况帝王选于四海,羽翼百姓哉!故有贤圣之君,必有明智之臣。欲以积德,则天下不足平也;欲以立威,则百蛮不足攘也。」篇,“蜉蝣”解释为:也作“蜉蝤”,《汉书·王褒传》颜师古注:“蜉蝤,甲虫也,好丛聚而生也,朝生而夕死。” 原文 »
〔3〕出自《菜根谭》目录-闲适中的「困来稳睡落花前,天地即为衾枕;机息坐忘磐石上,古今尽属蜉蝣。」篇,“蜉蝣”解释为:生命期很短的小虫。 原文 »
下一词汇:脯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