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666 » 古文词汇 > 干戚的解释

干戚的解释与出处

〔1〕出自《荀子》乐论篇 第二十本篇中的「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磬管。故其清明象天,其广大象地,其俯仰周旋有似于四时。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故曰: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故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乐行而民乡方矣。故乐也者,治人之盛者也,而墨子非之。」篇,“干戚”解释为干,盾牌。戚,斧头。本是武器,也可作舞具。 原文 »

〔2〕出自《三国志》三少帝纪中的「冬月,丁亥,诏曰:“昔圣帝明王,静乱济世,‘保大定功’;文武殊途,勋烈同归。是故或舞干戚以训不庭;或陈师旅以威暴慢。至于爱民全国,康惠庶类;必先修文教,示之轨仪;不得已然后用兵:此盛德之所同也。往者季汉分崩,土颠覆;刘备、孙权,乘间作祸。祖绥宁中夏,日不暇给;遂使遗寇,僭逆历世。幸赖宗庙威灵,宰辅忠武;爰发方,拓定庸、蜀;役不浃时,征而克。自顷江表衰弊,政刑荒暗;巴、汉平定,孤危无援;交、荆、扬、越,靡然向风。今交阯伪将吕兴,已帅郡,万里归命;武陵邑侯相严等纠合县,请为臣妾;豫章、庐陵山民举众叛吴,以‘助北将军’为号;又孙休病死,主帅改易,国内乖违,人各有心;伪将施绩,贼之名臣,怀疑自猜,深见忌恶:众叛亲离,莫有固志。自古及今,未有亡征若此之甚。若军震曜,南临江、汉,吴、会之域必扶老携幼以迎王师,必然之理也。然兴动大众,犹有劳费;宜告喻威德,开示仁信,使知顺附和同之利。相国参军事徐绍、水曹掾孙彧,昔在寿春,并见虏获。绍本伪南陵督,才质开壮;彧,孙权支属,忠良见事。其遣绍南还,以彧为副;宣扬国命,告喻吴人。诸所示语,皆以事实。若其觉悟,不损征伐之计;盖庙胜长算,自古之道也。其以绍兼散骑常侍,加奉车都尉,封都亭侯;彧兼给事黄门侍郎,赐爵关内侯。绍等所赐妾及男女家人在此者,悉听自随,以明国恩;不必使还,以开广大信。”丙午,命抚军大将军、新昌乡侯炎,为晋世子。是岁,罢屯田官以均政役:诸典农皆为太守;都尉皆为令、长。劝募蜀人能内移者,给廪年,复除岁。安弥、福禄县各言嘉禾生。」篇,“干戚”解释为盾牌和长斧。这句指虞舜的事。传说在虞舜时,有苗族不服从,舜致力于搞好内部政治,没有派兵攻打有苗族,只是在殿堂上象征性舞动了干和戚,有苗族就来归顺了。见《淮南子·齐俗训》。训不庭:警告不来王庭朝拜者。 原文 »

〔3〕出自《三国志》荀彧荀攸贾诩传中的「是时,文帝为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砺。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默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邑百,并前百户。又分邑百,封小子访,为列侯;以长子穆,为驸马都尉。帝问诩曰:“吾欲伐不从命,以天下:吴、蜀何先?”对曰:“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议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猝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文帝不纳。后兴江陵之役,士卒多死。诩年,薨。谥曰肃侯。子穆嗣。历位郡守。穆薨,子模嗣。」篇,“干戚”解释为盾牌和长斧。传说在虞舜时,有苗族不服从,舜致力于搞好政治,没有攻打有苗族。只是在殿堂上拿起干和戚象征性舞动,有苗族就归顺了。见《淮南子·齐俗训》。 原文 »

〔4〕出自《三国志》钟繇华歆王朗传中的「毓字稚叔。年,为散骑侍郎,机捷谈笑,有父风。太和初,蜀相诸葛亮围祁山。明帝欲亲西征,毓上疏曰:“夫策贵庙胜,功尚帷幄;不下殿堂之上,而决胜千里之外。车驾宜镇守中土,以为方威势之援。今大军西征,虽有百倍之威;于关中之费,所损非。且盛暑行师,诗人所重。实非至尊动轫之时也。”迁黄门侍郎。时大兴洛阳宫室,车驾便幸许昌,天下当朝正许昌。许昌逼狭,于城南以毡为殿,备设鱼龙曼延,民疲劳役。毓谏,以为:“水旱不时,帑藏空虚,凡此之类,可须丰年。”又上“宜复关内开荒地,使民肆力于农”。事遂施行。正始中,为散骑(侍郎)常侍。大将军曹爽,盛夏兴军伐蜀;蜀拒守,军不得进。爽方欲增兵,毓与书曰:“窃以为庙胜之策,不临矢石;王者之兵,有征无战。诚以干戚可以服有苗,退舍足以纳原寇;不必纵吴汉于江关,骋韩信于井陉也。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盖自古之政。惟公侯详之。”爽无功而还。后以失爽意,徙侍中。出为魏郡太守。爽既诛,入为御史中丞、侍中、廷尉。听君父已没,臣子得为理谤;及士为侯,其妻不复配嫁:毓所创也。正元中,毌丘俭、文钦反。毓持节,至扬、豫州班行赦令,告谕士民。还为尚书。诸葛诞反,大将军司马文王议自诣寿春讨诞。会吴大将孙壹率众降,或以为:“吴新有衅,必不能复出军。东兵已多,可须后问。”毓以为:“夫论事料敌,当以己度人。今诞举淮南之地,以与吴国;孙壹所率,口不至千,兵不过百:吴之所失,盖为无几。若寿春之围未解,而吴国之内转安,未可必其不出也。”大将军曰:“善!”遂将毓行。淮南既平,为青州刺史,加后将军;迁都督徐州诸军事,假节;又转都督荆州。景元年薨。追赠车骑将军,谥曰惠侯。子骏嗣。毓弟会,自有传。」篇,“干戚”解释为盾牌和长斧。传说在虞舜时,有苗族不服从,舜没有派兵进攻,而是致力搞好内政,只在殿堂上象征性舞动了一下盾牌和长斧,有苗族就来归顺了。见《淮南子·齐俗训》。 原文 »

下一词汇:黼黻